失利之後,最想對中國男籃說的八個字:路在腳下,不在天上。
我做夢都想不到,涓涓細流、弱不禁風、毫無鬥志,這些用來形容文弱的詞語有朝一日會被用在剛強如斯的中國男籃小伙子們身上。原諒我,沒找到一個能誇獎你們雖敗猶榮的理由。
你們會原諒你們自己麼?甚至,都沒給我們尋找理由的這樣一個機會。
我在中國男籃對戰波蘭失利的夜晚後,寫了一篇名為《在這個至暗時刻,我們都在陪著中國男籃等天明》的文章。許多人在質疑,他們依然認為,和馬尼拉亞錦賽負於中華台北相比,我們還沒那麼糟。
可悲的是,一個夜晚後,這樣的質疑被打消了。我們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又一個的泡沫在破滅。
如今的中國男籃,正處在一個陣容架構最合理的時期。他們坐擁征戰多年,經驗豐富32歲的老大哥易建聯;他們坐擁令所有亞洲球隊艷羨的內外雙核;我們的首發五虎均擁有參加過14年仁川亞運會或15年長沙亞錦賽的經驗。我們把一切都變得合理了,卻唯獨成績不合理。
於情於理,我們都不該在小組賽出局。
於情,我們等來了在家門口舉辦的單項世界賽事,聚焦了所有體育迷的目光。拋開東道主能夠拿到的主場優勢,我們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相關備戰,中國男籃也無需再為世界盃資格而苦惱,論時間,沒人比我們更充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郭艾倫13分鐘五次犯規被罰出場後,即使是從絕對客觀角度來分析,也都會看出來,中國男籃幾乎沒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在裁判因素上吃虧。姑且把這算在東道主的因素中,結果依然沒有變化。
國人對中國男籃的關注,不僅僅是在五棵松。數據顯示,與波蘭一戰,央視體育頻道收視率達到4.5%,市占率35.8%,也就是說每3位打開電視機的用戶,就有一位在看中國男籃。這同樣不包括騰訊體育當晚峰值4500萬的在線人數。
我沒說多個鏡頭一掃而過諸多行業里前來支持的精英,也不想再提好到不能更好的簽位。
於理,論資金投入,我們的聯賽正在光速向世界一流中邁進。我們的球員可以享受到最好的訓練資源,最好的訓練計劃,最棒的理療師以及可以和NBA接軌的場館條件。
在CBA,一名好的國內球員動輒就可以拿到七、八位數的年薪,這甚至超過了委內瑞拉國內最好的俱樂部瓜羅斯拉拉隊全部球員的薪金總和。
如果按薪金與能力對等,這最原始的邏輯來分析,我們的每名球員似乎都應該擁有萬夫不當之勇。
事實我們看到了,那這一次,中國男籃又能給自己找什麼理由呢?
我們的鋒線沒人?
我們未曾擁有過詹姆斯、杜蘭特或是希臘的字母哥。那令人羨慕,同時心理也清楚那是受上天垂青的寶貝,強求不來。
但我們不傻,我們清楚,泱泱大國數億人口,不會只出現一個帶傷上陣的翟曉川。為備戰此次世界盃,中國男籃早早被分成紅藍兩隊,無論是熱身賽還是在洲際賽場上有成倍增加的鋒線貢獻出亮眼表現。
這樣的變革之下,讓我們意識到諸多年輕的、或是之前沒有得到機會未被發現的,都擁有為國出戰世界盃的資格與實力。
因此,新鮮的面孔出現了。可蘭白克、阿不都沙拉木以及小後衛孫銘徽,他們真的不能在翟曉川下場時充當一名籃板突擊手或是合格的外線輪換麼?
所有人都知道,易建聯是這支球隊的老大哥,郭艾倫是國內最出色的突擊手,周琦是有投射能力防守大閘,趙繼偉是最好的控球手。既然他們在最後的成績單上都會交出近三十分鐘的上場時間,那為何不在這幾年備戰中,一直保持這樣穩定的首發組合培養默契。
我們似乎把姚主席當初設立紅藍兩隊的初衷,弄得本末倒置。即使兩員鋒線大將受傷,中國男籃還是擁有充足的後備力量,有人不用,等於沒人。
可蘭白克在最後7.8的上場時間中,以一敵二奮力去沖搶那個本不屬於他的前場籃板,恍惚中,他才更像是那個中國男籃中的異類。我也似乎找尋到了,他得不到上場機會的緣由。我們丟掉了15個後場籃板,為對手提供了15個新鮮的進攻機會。
我們的籃子不准?
書豪前日解說美國隊的比賽中,王猛問了他一個問題:「在你心目中,誰是NBA速度最快的運動員。」書豪脫口而出:「拉塞爾·威斯布魯克。」
可如今,對於熟悉NBA的朋友來說,談及大威少,在速度快的標籤之上還是他上賽季糟糕透了的投籃。
代入到我們自己的籃球體系,並不是說兩大三小就是錯的,只是要清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犧牲掉了鋒線高度,只是保證當周琦、阿聯同時在場時,中國男籃擁有當今頂級的空間性;當大王在場時,作為CBA新科MVP得主,他有絕對空間在內線予取予求。
美麗的設想之下,讓我們看到的是:對手在三秒區打上了麻將,逢擋拆必繞掩護球球給你「西蒙斯」式的投籃空間。郭艾倫、趙繼偉、趙睿三大外線王牌生死戰貢獻的三分命中率是21.4%,甚至還不如周琦、阿聯的33.3%,大王的低位,顯然仍需提高。
絕境中,派出了方碩。可方碩,真的是奇兵麼?不提前兩戰21分鐘上場時間裡的掛零,就僅最後一戰,22.2%的三分命中率,合格了麼?他的上場,僅僅就是投籃這一件事,為了這件事,我們犧牲了高度,犧牲了籃板。我真的不禁想問一句,國內的鋒線球員中,真的沒有一名能保證20%三分命中率同時兼具防守和拼搶籃板的運動員了麼?
我不解,反正到頭來也未尋找到答案。
我們沒做好細節?
CBA聯賽,常規賽場次長達46場。對於豪門球隊而言,每支走到半決賽甚至是決賽的隊伍都要進行50-60場的殊死搏鬥。
在這場萬眾矚目,非贏不可的比賽中,如果被一句「我們沒做好細節。」一筆帶過。我們,對得起曾經的付出麼?
我們的體力槽空了?
沈梓捷哭了。
常讀老鹿文章的朋友們都會了解,我極度不喜歡攻擊力很強的文字,競技體育中總會出現諸多意外,在更多時刻,即使是飽經風霜的運動員依然需要鼓勵與肯定。只是我們自家的孩子,在這次家門口的戰鬥中,屬實太不爭氣。
最後,再讓我們舉起碗,乾了「中國男籃總會贏球」的毒雞湯。痛飲後宿醉,隱約聽見眾人在夢中囈語:「男籃啊男籃,路在腳下,不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