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許多經典的名著,諸如三言二拍,西廂記牡丹亭這些,都是跨時代的優秀作品,不過最為熟悉的還是要數我們的四大名著,其中紅樓夢還是多虧了和珅自掏腰包,堅持出版,我們才能有幸閱讀到這本書,如今這四本書已經成為了中小學生的必讀書目,然而其實我國一開始是有六大名著的,另外兩本是大家也十分熟悉的《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
只不過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就被刪去了,至於為什麼刪去,其實很好理解,也有很多的歷史原因在其中。明末清初時,文學界的太逗李漁提出要網羅天下奇書,當時他與天下眾文人一起,推選出《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以及《金瓶梅》為四大奇書。
後來《金瓶梅》因為內容太過於露骨,公元1791年《紅樓夢》一問世就取代了他,更有意思的是當時乾隆下令讓紀曉嵐等人主持編纂四庫全書,他們一致認為《紅樓夢》不應該被收錄,只有和珅一人堅持,以一己之力讓乾隆點頭答應出版,這可以說是和珅做的為數不多的一件福澤後世的事情,而後又將聊齋和儒林外史加入,並稱為六大名著。
然而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始對我國各項領域嚴抓嚴打,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名著也受到了影響,不過1956年時,我國提出了文化上百花齊放的方針,並且對圖書和畫冊等進行整改,在看見六大名著的時候,幾位文學泰斗一致決定,要將聊齋和儒林外史刪掉,並給出了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聊齋裡面都是鬼怪,新中國成立初期是十分排斥封建迷信的,那就有人問,為什麼不刪掉西遊記,西遊裡面也都是神魔啊,因為西遊里的是神,聊齋里的是鬼,這就是區別,建國初期是不允許鬼怪存在的,而神則可以變成信仰。
第二個原因則是,儒林外史中有人性的百種醜態,建國初期國民的素養都不是很高,正是三觀樹立的關鍵時期,不宜看太多這樣的諷刺小說,極有可能只看見表面的醜態而未察覺諷刺意味,因此出於多種因素考慮,最後教委會決定將這兩本書刪掉,讓另外四本組成四大名著。
而這四本書一經出版就收到了來自各個年齡層的讀者的喜愛,因此教委會就將這四本書加入中小學生的教育必讀系列。如今推行這四本書也有 71個年頭了,人們已經逐漸忘記了曾經的六大名著,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曾經有過六大名著。
不過就算被剔除出了六大名著,聊齋和儒林外史這兩本書依舊十分受廣大讀者的喜歡,1978年實行開放,這兩本書重新被推廣出來,被不少的學者大力推薦,譬如胡適沈從文等人,就曾表示兩本書的作者文風十分犀利,如今這兩本書已經成了其單獨領域的經典著作,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QXudXQBd8y1i3sJxw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