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一家子都是皇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想到唐朝,想到那個搞怪的稱呼——六位帝皇丸。這一稱呼說的是唐朝的中宗李顯或者是睿宗李旦,拿李顯來說,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是女帝武則天,兒子是少帝李重茂,弟弟是睿宗李旦。侄子是玄宗李隆基,自己是中宗,這樣看來可不是一家子湊齊了六個皇帝。
六位帝皇丸的景象不輕易出現,而在歷史上有一個人,雖然比不上六位帝皇丸如此顯赫。卻也非同一般,他的不同之處在於父親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兒子也是皇帝,自己卻沒當上皇帝,可不是也很奇特。那麼為何兒子與弟弟都當上了皇帝,他沒當上呢?這個人是誰?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這個人便是朱標,龍鳳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五日,朱標生於太平商人陳迪家中。當時他的父親朱元璋已經是起義軍的一員,要說朱標還真幸運,生在朱元璋原配夫人馬氏的肚子裡。恰好出生時,朱元璋正率軍攻打集慶(今南京),偏偏還是長子。人素來對長子會有著不一般的感情,有著不一般的期待,大抵是因著第一次做父親的機會只有一次吧。
或許會有人不一樣,但朱元璋顯然對長子是抱有這種心態的,他十分欣喜長子的出生。酣戰中也要慶祝一番,在當地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後來他還有過很多兒子,可對他們的關注遠遠不如這個兒子,參考朱棣七歲才得了個名。朱標五歲那年,也就是朱棣出生那年,朱元璋特意為長子請來了宋濂等名儒。
他自己沒怎麼讀過書,一心希望將兒子培養成文武雙全的人,文化上一點也不能落下。等到龍鳳十年(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他自立為吳王,立即就給了朱標世子的身份,這一年朱標九歲。吳元年(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令13歲的朱標去祭祖,希望藉機訓練他將來為人君的本領。
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朱元璋為朱標找了個老婆,常遇春的女兒常氏。等到朱標第二個兒子朱允炆出生後,朱元璋便開始讓22歲的朱標接觸國政,協助自己處理日常政務。雖然兩人一個過剛一個過柔,常有不合之處,朱元璋卻絲毫不在意。所以說朱標幸運,他一出生就得到了父親毫無保留的愛,一出生就註定將來要繼承父親的位置。
事實上他將來當皇帝,也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明君,可能會如漢文帝那般溫厚。可惜世事無常,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八月,朱元璋有遷都西安的想法。遂命朱標巡視陝西,同時調查一下受封在這兒的秦王是不是又犯了什麼錯,不料朱標從陝西返回後就開始生病。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標病逝,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朱元璋痛哭不已。
這是他精心培養出來的儲君,傾注的心血遠非一般兒子能比,也正是如此。朱元璋傷心過度之下,決心隔代傳位,也就是將皇位還給自己的孫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可他優秀的兒子不止朱標一個,比如說朱棣,文韜武略甚至不輸朱元璋。他礙著大哥可能還會收斂些,換成侄子就不一定了,且朱允炆有些心急。一上位就急沖沖削藩,朱棣本來就有造反的心思,一看要完蛋還不得加快進程。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以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征,史稱「靖難之役」。四年後朱棣攻入南京城,宮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由此登上皇位,於是乎便有了這番父親、弟弟、兒子都是皇帝,朱標自己卻不是皇帝的局面。雖然說朱棣得位不正,但歷史上得位不正的也不光他一個,從其成就來看確實是位明君。
只是不知,朱標若不死,歷史的走向又會如何?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