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過三九至,「三九灸」保健正當時

2019-12-26     中醫中藥網

12月22日是冬至,天氣寒冷,又到了「冬至進補」的時節。冬至進補,除了人們熟知的食補、藥補之外,許多人也選擇「三九灸」。

「三九灸」是依據中醫「秋冬養陰,夏病冬治」和「治未病」的理論,順應四時氣候特點,內病外治的一種針灸特色治療。

「三九灸」是天灸療法中的一種,又名為自灸、冷灸,也稱「藥物發泡」或「敷貼發泡」。具體時間是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九,至九九為止,順應天象進行「三九灸」。其中又以白天進行治療效果最佳,因為白天人體穴位處於開放狀態,氣血通暢,有利於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三九灸」具體方法是,採用對皮膚有溫和作用的藥物,敷貼於穴位或患處。利用藥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膚的充血,甚至起皰。通過經絡的調節作用,達到養陰調補、防病保健、調整亞健康狀態、祛病治病的作用。

「三九灸」的藥物比較溫和,敷貼後皮膚均有熱感,因每個人的皮膚耐受性不同,成人一般貼藥時間一次以2—3小時為宜,兒童貼藥時間在

30分鐘至1小時左右,以皮膚感覺和耐受程度為觀察指標,避免灼傷皮膚。

貼藥後皮膚出現紅暈屬正常現象,可外塗萬花油減輕刺激。如貼藥時間過長引起水皰,屬正常反應.不用擔心;此時天灸療法效果更好,對抗體、免疫力提高效果更佳。但要保護創面,避免抓撓引起感染,必要時可以前往醫院處理或搽燙傷藥膏。個別出現皮膚過敏瘙癢時,可白搽抗過敏藥膏如皮炎平等或前往醫院進行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在貼藥期間,特別是貼藥當天,要戒吃「發物」,如牛肉、公雞、花生、燒鵝、燒鴨、芋頭等。容易過敏的患者,要戒吃魚、蝦等易致敏的食物。

「三九灸」的原理是,中醫認為冬季是人體多個系統疾病的好發之時,立冬之後,天氣漸寒,陽氣斂藏,氣血不暢,皮膚乾燥,毛孔閉塞,易患多種疾病。此時在特定的穴位上施用各種方式的灸療,同時配合辛溫中藥貼敷,可以溫陽益氣,益肺健脾,補腎散寒,通經活絡,活血逐痰。使人體陽氣更加充沛,氣血更加充實,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抑制過敏狀態,具有治病、強身雙重功效。每年「三九灸」與「三伏灸」相配合,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可以顯著加強和鞏同療效,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三九灸」常選擇神闕灸法,在神闕即臍部,運用圍針針法加灸罐灸、隔姜灸、隔鹽灸、隔藥餅灸等不同灸治方法;在背部常選擇與臟腑密切相關的肺腧、腎腧穴等,施以間接灸法,如隔姜灸、隔鹽灸、隔藥餅灸等;在四肢常特定保健要穴上,如足三里等,施以溫針灸法,再貼敷溫陽益氣的中藥。可以益氣行血,調暢經絡,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達到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益壽延年的目的。

「三九灸」主要適用於三類人群

一是治已病,主要治療冬季常見慢性病,如治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咽炎、各種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尿頻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腎炎、月經不調,以及頸肩腰腿痛、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二是治未病,重點調治亞健康狀態,如慢性疲勞綜合徵、失眠、神經衰弱、抑鬱、焦慮、疲倦、頭痛、頸肩腰背酸痛等,對於免疫力低下、有慢性發作性疾病病史的亞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三是強身健體,通過「三九灸」來提高人體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腳冰冷等症狀,對夏季已做過「三伏貼」的患者,有鞏固和加強療效的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QRPRG8BMH2_cNUgPR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