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正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古人用十二消息卦裡邊的天地否卦,來對應立秋這一天。卦象為下面三個陰爻,上面三個陽爻。
此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遵循自然界規律,發生相應的變化,注意保養體內陰氣,不耗精傷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里倡導「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提到養陰,就不能不說到秋季的主氣——燥氣了。
立秋之後,暑濕漸漸減少,隨之而來的就是「秋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由此津虧液少而易傷陰,同時我們中醫講「燥易傷肺」,因而燥氣傷人多與肺臟有關,「肺燥」也就成了我們在秋天總能聽到的名詞。
比如,立秋之後咳嗽多發,多表現為乾咳無痰或膠痰難咳,這就是所謂的「燥咳」;中醫講「鼻乃肺之竅」,立秋之後,鼻子可以說是大受其害,鼻出血經常發生,鼻乾燥可以說是無人倖免;咽喉是肺的門戶和肺氣的通道,秋燥來襲,會導致咽干、口燥、音啞等不適;肺外合皮毛,秋燥也會導致皮膚乾澀、皸裂,另外中醫講肺與大腸互為表里,而肺燥下移,則往往腸燥而產生便秘。
防秋燥,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經常給自己「補液」,多喝水就是其中的一個必要手段,但是要注意的是,光喝白開水,哪怕是喝的很多,效果也並不是很好,因為水分進入人體後,很快就會被蒸發或排泄出體外。這時候我們可以借鑑古人的方法「朝朝鹽水,晚晚蜜湯」,也就是給我們的白開水裡加點料,白天喝水時少放點食鹽,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
晚上則沖點蜂蜜水喝,既可以補充人體水分,又能抗衰老,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不愧是古人養生經驗中的精華組成。除此之外,推薦一種保健食品叫鐵皮石斛,其滋陰效果特別好。
您可以取3~5克,泡水當茶飲,也可以在熬粥或者煲湯時放一些。通過脾胃的運化,能夠起到很好的生津養胃、滋陰清熱作用。與此同時,還可以潤肺益腎,明目強腰,是一個性質平和,功效頗大的補益食品。
在飲食上,中醫認為秋季當「少辛增酸」,所謂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氣太盛。像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都要少吃,特別要提的是生薑,古代醫書中講道「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但在秋天,最好別吃,因為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
增酸是指秋天要多食酸味,中醫認為,肝屬木,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能損傷肝的功能,所以在秋天要增酸,多吃些像醋或酸味水果像楊梅、梨、葡萄、石榴、番茄、檸檬等以增加肝臟的功能來抑制肺氣。
當然,除了飲食,精神情志上,起居運動上,立秋之後都要以養收除燥為原則,這樣才能防除秋病,並為來年陽氣的生髮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