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六腑與七情的關係
七情就是入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志變化,又可劃分為五志,即喜、怒、思、憂(悲)、恐(驚)。
喜 喜是因事遂心愿或自覺有趣而心情愉快的表現
怒 怒是因遇到不符合情理或自己心境的事情而心中不快,甚至憤恨不平的情緒表現
憂 憂是對某種未知結果而又不願其發生的事情的擔心,以至於形成一種焦慮、沉鬱的情緒狀態
思 指的是過度的思慮
悲 悲是煩惱、悲哀,失望時產生的痛苦情緒
恐 恐是機體面臨並企圖擺脫某種危險而又無能為力時產生的精神極度緊張的情緒體驗
驚 驚是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突然遇到非常事件時,精神驟然緊張而駭懼的情緒表現
人的情志與五臟的關係極為密切,具體表現為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悲)、腎在志為恐(驚)的「五志」關係。因此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如果人受到外來過度的七情刺激,就會臟腑功能失調,進而導致疾病。如范進過喜而致瘋癲,周瑜過怒而致死等。
五臟功能失調又會反過來影響人的情志。心臟功能失調就會悲傷、肝臟功能失調就會發怒、脾臟功能失調就會思慮過度、肺臟功能失調就會憂傷、腎臟功能失調就會恐懼。
同時,七情也有著類似於五行的相生相剋的關係,如怒勝思、思勝恐(驚)、恐(驚)勝喜、喜勝憂(悲)、憂(悲)勝怒,他們之間相互調節相互作用。中醫可以根據七情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來治療疾病,如傳說中華佗巧看病的例子:
有一位都守患病,請華佗來治療。華佗了解病情後,發現郡守是思慮過度引起的脾胃疾病.只要大怒一場病就會痊癒。於是就收了他的報酬卻不給他治病.而且不久便偷偷地跑了.還留下一封信來罵郡守。那位郡守果然大怒,命令手下人把華佗捉來殺掉。郡守的兒子知道華佗的真實用意,囑咐派出的使者不要追拿華佗。都守因為沒有抓到華佗.憤怒到了極點.吐黑血數升,結果病就痊癒了。
如何調養七情
不要驕傲
當我們取得了成就時往往會自我膨脹,中醫認為驕傲是過「喜」的表現,「喜則氣緩」驕傲會使人沉浸在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裡,失去進一步前進的動力。因此,「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是有其現實依據的。
切忌發怒
發怒會引起氣血逆亂,經絡阻塞,臟腑失調,當人大怒的時候,怒氣會上升,血髓氣行,上沖於腦,特別容易導致腦血栓,腦出血等病症。因此,發怒既不利於身體健康,又不利於精神調達。
遠離給你帶來負面情緒的人和事
正面情緒能夠使一個失意的人得到溫暖,負面情緒則會給一個原本樂觀的人帶來悲傷。負面情緒越多,陰雲越厚,越容易出現過度悲傷而損傷臟腑的情況。因此,在生活中應遠離會給你帶來負面情緒的人和事,同時也要主動調節自己產生的負面情緒。
接受生活的千變萬化
我們有時會對生活產生一些過度的憂慮。如許多人會給自己制訂未來的計劃和目標.但是生活中往往出現很多變數,從而導致當初的計劃面目全非,使自己陷入過度的思慮之中。當我們出現思慮的情緒時,不如暫且放下,對待生活走一步看一步,接受生活變化萬千的事實,讓自己輕鬆一點。
戰勝心中的恐懼
每個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令自己恐懼的人或事物,一旦在心中想起就會感到害怕,這是正常的。一般來說,恐懼的根源是不了解,就好比一個人蒙上眼睛後會對外界感到恐懼,害怕自己受到傷害,而當自己重新看到時恐懼感就會減少。因此,容易恐懼的人需要儘可能勇敢地面對讓自己恐懼的事物,一旦了解了該事物的真面目,恐懼感就會減少很多。
懂得釋放
如果已經出現了發怒,憂傷、思慮過度等負面情緒,千萬不要積壓在心中,否則情緒會慢慢地積攢,不利於我們的健康。我們可以通過跑步、大聲吼叫等方式來釋放我們的情緒壓力,從而以一個好心情來面對生活,改善身體狀況並提高生活品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5wSlHEBnkjnB-0z3M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