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開闊、自由、盪氣迴腸,聆聽8首中國管弦樂名曲

2020-04-22     音樂無界
【好文分享】開闊、自由、盪氣迴腸,聆聽8首中國管弦樂名曲

管弦樂是典型的西方形式,當中國元素融入其中,和諧與個性並存,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因此,西方管弦樂是中國音樂遠播世界的重要載體。

自1923年蕭友梅創作的《新霓裳羽衣舞》誕生以來,中國風格管弦樂小品就以清新、鮮明的風格給人以爽快之感,《瑤族舞曲》《春節序曲》等作品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春節序曲

《春節序曲》是按照「秧歌」的結構寫成的,也是李煥之「洋為中用」創作的典範(中國民間音調,採用西洋作曲技法創作,用西洋管弦樂隊演奏)。此曲旋律明快、優美而富有民族風格,結構是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採用C宮調式,2/4拍。樂曲主題由兩首陝北民間嗩吶曲組成,節奏歡快熱烈。中間部分是一首悠揚的陝北民歌,其主題先由雙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複,最後由小號獨奏把音樂推到高潮結束。


黃貽鈞改編自劉天華的原作《良宵》。劉天華1928年的除夕夜即興創作,原名《除夜小唱》,是一首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的二胡獨奏曲。



《北方森林》是中國著名作曲家張千一創作的一首單樂章管弦樂作品,該作品曾於1981年在首屆全國交響樂作品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在這首管弦樂曲中,作曲家以交響的手法,通過對森林一天的描繪,為人們展示了一幅北方森林的風景圖畫。



《詠雪》是中國著名作曲家陳培勛(1922一2006)第一交響曲《我的祖國》中的第一樂章。第一交響曲《我的祖國》由三首交響詩組成,第一樂章《詠雪》是根據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的詩意創作。


這是根據內蒙民歌改編的一首具有強烈民族風格的器樂作品,森吉德瑪是一位蒙古少女的名字。著名作曲家賀綠汀於1945年改編為管弦樂曲,作者以復調的作曲手法和配器上的色彩變化,表現出蒙古人民淳樸憨厚的性格。

這是一首讚美革命紅旗的頌歌。樂曲開始,小號奏出以國歌為素材的引子,緊接著,弦樂奏出舒展、優美的頌歌主題,描寫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新中國誕生了!人們仰望紅旗,心潮澎湃!

彩雲追月

《彩雲追月》的旋律,採用中國的五聲音階寫成,簡單、質樸,線條流暢,優美抒情。 早見於清代,系著名的粵音曲譜,其風格輕快獨特,描寫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輕鬆寫意,彰顯了典型的廣東民間音樂風格。


任光與聶耳為百代國樂隊寫了一批民族管弦樂曲灌制唱片,《彩雲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以管弦樂重新編曲的優秀作品,成曲於1935年。


1960年,彭修文根據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的樂隊編制重新配器。樂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進,豎笛、二胡的輪番演奏,彈撥樂器的輕巧節奏,低音樂器的撥弦和吊鈸的空曠音色,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另有根據詞曲填詞的同名歌曲。


《蘇三組曲》是中國作曲家劉廷禹根據自己早年創作的芭蕾舞劇《女起解》的音樂予以改編,其素材取自傳統京劇《玉棠春》。

《蘇三組曲》主要表現蘇三被誣陷判死刑後,在押解途中向老解差訴說冤情和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對生活的嚮往之情。作曲家力圖通過蘇三一生中幾個生活情景的音樂再現,表現出一個普通中國民女在封建社會遭受的不幸和人生坎坷,鮮明生動地塑造了蘇三的形象。

組曲以最膾炙人口的《蘇三起解》旋律作為最後終曲旋律,在悲壯的控訴中結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FjrrnEBfwtFQPkdXF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