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蠱惑
讓人冒著傾盆大雨
跑到距離市中心12公里的郊外
僅僅只為了…
"
01 | 驅車12公里才吃得到
5月31日,天氣陰,鬱郁沉沉的天空籠罩著城市。
若不是身邊貌美如花的女同事苦苦哀求,恐怕沒人願意在暴雨的折磨下驅車前往12公里外的華塑新村…
破舊的小區,在暴雨的襯托下更顯寂靜。關於華塑的傳說比比皆是,不想再次提及的歷史,被塵封已久的往事,時至今日早就化成過往雲煙,只剩靜好。
沿著大門往內走,華塑美食館的正對面,便是這次旅途的最終目的地。來得正巧,胖阿姨剛起好炭火,肉串滋滋地上了烤爐。
胖阿姨操著濃厚的南洋風味口音,不怎麼聽得懂的普通話,憨憨的有些可愛。
一個烤爐、一張桌子,大棚里的概況一眼望得到頭。又小又破又舊,我敢大膽斷定,這家店絕對很好吃。
"
02 | 1天只開4小時,只賣3樣東西
阿姨姓陳,是印尼華僑,2歲時隨父母來到泉州安家。她笑著告訴我們,一開始不過是在社區做一些印尼小吃請鄰居吃,沒想到手藝廣受好評,就支起大棚開始了烤串生涯。
夫妻二人在此紮根了十幾年,阿姨負責烤,叔叔負責備料和運送。最早,小攤只賣沙嗲肉串。還是在老食客的強烈要求下,才有了香腸和雞翅!
看著阿姨撐著腰,搖著蒲扇,似乎頗有脾氣。然而,只不過阿姨上了年紀腿腳不便,這樣能更輕鬆一些。
10串起賣,一串3.5元,這是阿姨的規矩。來吃的人都乖乖聽話點上10串,當然,10串對於我來說只是塞牙縫罷了…
串兒,真是一種玄妙的存在。炭火升起,肉串滋滋啦啦地冒著油,立馬口舌生津。
要說最讓人心馳神往的,當然是沙嗲醬。阿姨結合了泉州人的口味習慣進行了一定調整,不太稠不太濕,誘人十足。
清晰可見的花生粒增色不少,趁著熱一口懟進嘴裡,濃濃的東南亞風味刺激著五官六感。只可惜,不知是火候沒把握到位還是如何,豬肉並未想像中的Q彈。但為了這份醬汁,再來一次也值了!
喜歡辣味的小夥伴,還可以嘗試未加沙嗲醬的辛辣風味,也別有異域風情。
"
03 | 再過半年可能吃不到了…
華塑拆遷的消息大概10年前就開始瘋狂席捲了,這次又聽說,再過半年真的要動工了。阿姨說,如果拆遷,那么小店就會從此收起,結業。
最捨不得的,還是這些可愛的老顧客們。那些冒著大雨來的、那些開車數十公里只為肉串的……一個大棚里,藏著無數故事,書寫著美好的記憶…
聽阿姨說,甚至有人不惜花50元的跑腿費,買上整整兩三盒!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晚上能賣出近千串…果然,吃貨的戰鬥力真是不能小覷。
雨一直在下,也不知道下一次再來是什麼時候,下一次又還能在這兒見到阿姨嗎?
就像《風味人間》里說:【最好吃的串,就在你家樓下。】
它吃的是市井生活,家長里短,平凡人生里的酸甜苦辣。離家近的串兒,更容易咂摸出親切感。
我始終熱愛泉州的煙火氣,就在路邊。
最值得吃的100家小店丨第88期
編輯/拍攝:丸子
合作聯繫:1537795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