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擊「關注」,閱世事,明人性,盡在語華思享
作者:王語華
上個月我跟一個線下的攝影老師學了相機攝影。
最後一節作品點評課,兒子剛好在家沒人帶,我就帶他一起旁聽了課程。
那位攝影老師的很多作品都曾獲過獎,商業片的價格也很貴。作品特別有思想。
老師一邊播放我們幾個學員的作品,一邊點評。
比如拍了一段花枝,我們自己覺得照片拍得還可以啊。
可老師,只稍微調整了一個小角度,再看,頓時覺得靈動了很多。(老師調的圖,沒拿到,下圖是我後期調的,還有點區別)
還有的只是調暗了些許色彩,整張照片,立馬質感和紋理感就出來了。
一些不太注意的細節之處,也被指出,可以避開,或者去掉的小干擾。
回家的路上,一直默默旁聽的兒子和我感慨說,攝影師真的很厲害,我們普通人看照片,光找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看。
但攝影師眼裡,他第一眼看的是全局。然後再注意那些細節,並且能在幾秒鐘內判斷這些,抓住瞬間。
同樣一個取景,老師用手機也能拍出大片的感覺來。這其中的差距,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個人對美的基本要求。
兒子央求我,教他拍照。我答應他下次出去玩時,路上教給他。
自從聽了那節課,兒子再看照片時,一眼就能看出哪個美,哪個不美來。
在以往,那些差別不大的照片,原本看起來什麼分別。現在,他會說,這個美,那個差一點點。
即便窗外的雲,他看到,也會喊,哇!那片雲層次感好好,美得說不出話來!媽媽,快來拍!
我帶他去聽課的用意,並非學習攝影,而是去感受「好的東西」是什麼樣?
如果一個人總是去接觸,去體會美好的東西,自然就不會「湊合」,對自己的要求也會高起來。
前兩年,我曾經用過一個文案助理。一開始,我會和她口頭聊一遍文章,然後讓她整理。
可每次她出來的文章,我都覺得不夠好。
我一句句和她過文章,把我累得夠嗆。
客觀來說,小姑娘挺勤奮,寫得也不少,態度沒問題,卻總感覺不得要領。
過了2個月,她水平仍沒提升多少。
我也不忍多批評她,怕打擊她的自信心,只是我實在受不了了,就沒再合作下去。
事後,我一直反省這個問題。到底哪裡出了差錯?
今年,這個問題,我突然找到了答案。
如果助理不行,咱可以不合作。可自己的兒子寫作文不好呢?
老母親我,只能硬著頭皮教了。
教孩子倒是不用那么小心翼翼。於是,我把自己知道的方法,都用了一遍。
尤其在寫作「技術」上,下了一番功夫。
結果效果也不太好。學了那麼多寫作技巧,孩子下筆的時,總是給忘到腦後去了。
可我還得想辦法呀。
偶然的機會,我買了一套林清玄的散文書。裡面的文章都不長,很適合孩子讀。
暑假裡,每天早上,我就帶孩子一起讀讀散文。他讀一篇,我讀一篇,然後吃早餐,聊聊天,交流一下心得。
我說,我覺得哪裡寫得好美!哪一段很精彩!哪個詞用得太生動了!
他也會模仿我的樣子,說出他讀的那篇,哪段寫得好,哪個詞用得精確.....
一共讀了十幾篇的樣子,孩子寫作文的質量一下子上升了一大截。
現在,讓他看自己以前寫的作文,他會感覺很差勁。可當時,死活看不出來呢。
一個人想做好,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好」,多多體會那種好。
還有,不斷清楚「好」的標準是什麼。沒有標準的努力,都是白費力氣。
其實我對自己寫的文章,也並不滿意。
但我知道什麼叫好文章,好文章好在哪裡。所以,才會每次都努力朝好的方向寫,而不是隨便湊合。
體驗「好」,還有另個好處:就是可以拓展一個人的「世面」。
我們常說,要見「世面」。
可到底「世面」指什麼呢?很少有人說清楚。
我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姑娘,剛讀大一時,學校里要辦個晚會,她需要買件白襯衫。
小姑娘跑到商場裡去逛,她看上一件白襯衫,剛準備試,一看那個標籤,6000多塊錢。
嚇得她趕緊放下,然後對專櫃的小姐姐說,「哎呀,我還是個學生,這個超預算了,我可買不起。」
結果那個專櫃小姐姐就說,「沒關係,買不起沒關係,你可以試一試。你要體驗一下貴的做工,好的襯衫和便宜的襯衫的區別,如果你知道什麼是好的,那以後你就會更努力學習了。」
很多年過去了,小姑娘一直記住這句話。
確實體驗過好的東西的人,她就知道為什麼不「將就」。
並且會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做得到最好。對「好」的追求,意味著「寧缺毋濫」。
在我二十幾歲剛工作的時候,我和幾個同事經常會用一種搞笑的方法鼓勵彼此:沒事兒多去看看你喜歡的房子,你喜歡的車子,你喜歡的包包,看多了,你工作就有動力了。
那時候還不曾明白,這些不僅僅是「慾望」,而是對生活「不將就」的態度。
後來,在我賺錢不算多的時候,還攢錢去體驗坐頭等艙,住六星級酒店,我總想知道「好」是什麼樣?
當你知道好的服務「長」什麼樣,「值錢」的服務應該是什麼水準。這些點點滴滴,最終也會成為對自己的要求。
其實,「世面」是一個人的認知里,對「好」和「差」的邊界區間。
體驗過好的,見過好的,一個人便有了高目標。
知道差的,便懂得珍惜眼下和悲憫他人。他們不是不行,而是不知。
這中間的空間,便是一個人此生所能「生長」的世界。
當一個人,對世界始終充滿好奇,即便經歷過痛苦,也仍會對未來充滿希望。
因為那些體驗過的「好」,並不會「消失」,而是換了種方式留存在自己的世界裡,滋潤著內在的心靈。並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上。
有句話說,心裡有良人,入眼的便只有好友,眼裡有風景,入耳的便只有趣聞,耳里有摯言,入心的便只有真情。
當然,「見世面」也有「壞處」,就是,你再也無法心安理得地過著日復一日平庸生活了。
雖然我依然很平庸,但卻無法心安理得了。
作者王語華:自媒體【女神30】原創作者。
思維訓練研究者、8年企業諮詢經驗、心理諮詢師。
喜歡我的文章原創文章,請點擊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