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曹泳春,1965年出生,中國農科院教授,果樹專家。1990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1995年從事果樹營養學研究,一直深入到農業第一線,理論聯繫實際,在全國南北果區建立了1200多個優質高效示範園。發表論文20餘篇,著書有《曹泳春務果論》和《果樹營養循環學》。
有很多人(包括書本里和電腦上)說樹葉一落即開始冬剪,我認為此類說法並不科學!如果得了早期落葉病的果樹,其葉片在8~10月份就已脫落,照此說法8~10月份就可以開始實施冬剪不成嗎?準確地說,北方果樹,除了核桃和櫻桃必須帶葉修剪之外,其餘的果樹都應該是日積溫達到7.2度以下,樹葉自然脫落,氣孔閉合,同時土地上凍後一直到果樹萌芽並且土地解凍前為冬季整形修剪的最佳時間。
樹葉自然脫落意味著樹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果樹不再進行營養轉換,即使天氣轉晴,氣溫回升,果樹上部對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無機營養的拉力也會大大減弱,即使存留在木質部導管中的營養也難以轉換成有機營養貯藏在果樹的體內和根系。但樹葉脫落並不代表果樹進入休眠,教科書上說果樹從每年的10月中旬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長達半年的時間果樹一直處在休眠期,我認為並不合理,其實對於長枝晚熟紅富士而言,即便樹葉自然脫落,如果基肥偏晚,其依然不會停止活動,這也正是有早霜的地區,枝梢發生腐爛病的一個主要原因,確切地說,從果實釆摘之後果樹只是進入了休養期!
土壤上凍,意味著氣候寒冷,果樹根據自身的生長調節能力,果樹整體氣孔閉合,開始真正進入休眠,所以對於果樹的休眠期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其地理位置不同,海拔不同,疏密程度不同,樹勢不同,氣溫不同等都會對果樹的休眠起到一定的影響,這也正是南北果樹生長習性不同之所在。土壤上凍,就好似給人做手術前打的麻藥一樣,果樹此時你無論動剪動鋸,它都不會受到刺激而萌發,因為此時營養循環停止運轉,果樹基本全樹停長,只是地下延伸根在活動。
對於樹勢弱的果樹要落葉入冬剪,對於樹勢強的樹要晚秋帶葉修剪或開春萌芽前遲剪,三九四九不動剪,樹液開始流動(萌芽期)之後的所有生長期不宜落頭或鋸大枝。
2019年,由於全國整體果價偏低,銷售困難,秋施基肥普遍推遲,還有很多果農將秋施基肥改為冬施底肥,時至11月中旬,依然在施用底肥。
冬季修剪其實並沒有確切的時間,主要是看果樹是否停止營養循環,完全進入休眠狀態。
地理位置偏南的果樹,冬剪要推後;施肥過晚的果樹,冬剪要推後;葉片發綠不落的果樹,冬剪要推後;陽坡背風地果樹,冬剪要推後;當年掛果量小的果樹,冬剪要推後;長枝型果樹,冬剪要推後;樹勢強旺的果樹,冬剪要推後。可以這樣說,對於這類果樹,冬季修剪的時間甚至可以推後到開春萌芽前後,目的是為了消耗營養,削弱樹勢。
地理位置偏北的果樹,冬剪要提前;秋施基肥早的果樹,冬剪要提前;葉片正常脫落的果樹,冬剪要提前;陰坡迎風地果樹,冬剪要提前;當年掛果大的果樹,冬剪要提前;短枝型果樹,冬剪要提前;樹勢衰弱的果樹,冬剪要提前。這裡所說的冬剪提前,並不是說提前到帶果或者帶葉修剪,而是說日積溫達到7.2度以下,果樹氣孔閉合,葉片脫落,營養下沉到根系,然後進行冬剪,除了三九四九極端低溫的情況下,在果樹的休眠期任何時候都可以冬剪。
果樹休眠期以三九四九為界,冬剪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前面冬剪弱樹,後面修剪強樹。在理論上講解的「樹勢越強修剪越晚」,並非是說落葉後到三九前,而是說的四九後到萌芽前。
冬剪,主要目的是整形,也就是整理骨架,去除大枝,平衡樹勢和枝勢,重新分配營養,拉開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差距,讓果樹更容易高產和優產。
冬剪主要是整形或改形,整形或改形主要是去除大枝,至於小枝的修剪即使不完善,都可以在春剪時進行補救。既然冬剪主要是去除大枝,那麼一個大枝的去留對樹勢或枝勢都會產生極大的刺激和影響,第二年的反映特彆強烈,修剪的時間和尺度如果掌握不好,那麼都將造成嚴重的後果。
在冬剪時,對於創傷面積大的剪鋸口我的建議是要用質量好的癒合劑!什麼是好的癒合劑,一是能夠形成一層保護膜,雨水不侵,病菌不染,傷口不凍,來年開春木質部不暴口,樹皮與木質不分離,從而更好地進行營養循環;二是形成的膜具有透氣性,以利於傷口的癒合,來年開春入夏,傷口不化膿即淌黑水;三是不含聚乙烯等有害物質,使傷口撒鹽,雪上加霜。在多年的實踐中,我一直推薦的是與中國農科院技術聯手制出的華隆牌「高效癒合劑」,它不僅具備上述三大優勢,更被廣大果農朋友們親切地稱之為果樹傷口的「創可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