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疇縣在推動農村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工作中,按照「精準轉移就業,助力脫貧攻堅」的要求,在全縣範圍內開展「穩就業、促民生」工作機制,探索出「三種工作思路、五種就業模式」,有效推動了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五種就業模式
一、強化組織領導,加強部門聯動。全縣成立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各有關部門主要領導任成員,人社、扶貧、農科、林業、教育、工信商務等11個部門9個鄉鎮共同參與的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由人社局牽頭負責組織實施全縣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工作。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體系,充分發揮掛包幫幹部、村委會幹部、駐村工作隊員、村級人社金融協辦員等作用,按照統一領導、分工協作的原則,加強協調和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整體推進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人社局相繼成立9個行業扶貧工作組,抽調45名工作人員,由班子成員任組長,每組4-5人,分別包干一個鄉(鎮),定期到村、到戶、到人進行「過篩式」的摸底排查和精確覆核。通過調查,切實了解人社扶貧工作中存在的最突出、最重要、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並提出行之有效的辦法,確保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二、成立就業協會,加強崗位招聘。西疇縣以村委會為單位成立農村勞動力就業協會,由村委會書記任會長,村勞務經濟人(人社金融協辦員)任副會長,針對外出務工人員,建立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進行跟蹤、服務、宣傳管理工作,並按照村委建檔立卡勞動力外出實際建立好信息台帳,每月實行動態更新。對還未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做好縣內外用工信息的發布宣傳,組織引導好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建立組織就業台帳,做到基本信息清、就業去向清、就業意願清、就業收入清。截止目前,西疇縣已建立73個就業協會外出務工交流群,按一戶加一人的原則,共有10219名務工者加群,發布各類招聘信息、諮詢3萬餘條。開展專場招聘15場,省內外312家企業參與招聘,發布就業崗位40582個。
三、精準實施培訓,發放政策補貼。根據省內外市場需要,圍繞全縣重點項目,積極整合人社、扶貧等部門的資源和力量,精準制定建檔立卡戶培訓計劃,把調查得到的培訓需求進行對比,有針對性地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加彌猴桃、甘蔗種植、嬰幼兒護理、刺繡加工、砌築工、電路安裝等技能培訓,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務工競爭力。並定期兌現省內外、州內園區務工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非建檔立卡貧困戶交通補助、穩崗補貼、崗前培訓補貼等政策,有效激發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積極性。上年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職業培訓2.28萬人次,有培訓意願貧困勞動力職業培訓覆蓋率達100%。交通補助3.92萬元,穩崗補貼38.16萬元,就業扶貧車間補貼10.8萬元。
四、強化勞務協作,加快務工轉移。加強與勞動力中介機構、勞務派遣機構的合作,派遣專人進駐人社部門。利用網絡信息平台發布信息、發放招工簡章,採取勞務中介公司推薦、能人幫帶等方式,積極開展勞動力轉移工作。並通過省外就業、州內園區就業、縣內企業就業、鼓勵發展種養殖、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聘請生態護林員、5分錢工程等方式多渠道組織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有序抓實轉移輸出工作。並與縣內外企業、沿海發達地區企業聯繫對接,按要求提供崗位,每月以文字的形式把崗位推薦到各鄉鎮、村委會,要求各鄉鎮點對點、面對面針對貧困勞動力進行崗位推薦,開展招聘工作。
截止4月底,西疇縣共向外轉移就業70089人,其中:檔卡戶13014人。有組織轉移就業21523人,其中:檔卡戶勞動力3608人。省外轉移就業30655人,州外省內轉移就業13175人,縣外州內轉移就業9916人,縣內轉移就業16343人。
五、增強維權服務,持續跟蹤管理。圍繞「四滿意」目標,製作發放農民工維權手冊和務工指南,增強外出務工人員維權意識。定期組織工作人員赴外省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回訪,發放外出務工人員問卷調查,聯繫當地人社部門,實行服務跟蹤管理,做到實時掌握全縣外出務工勞動力情況,幫助務工人員解決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對在工作中發生的維權問題,第一時間協調解決,保障務工人員合法利益。針對務工者輸出地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通過政府聯繫,發動社會力量,對留守老人、兒童開展關心關愛活動,讓「務工者務工安心、老人在家放心、子女就學用心」。
本台記者:羅佳貴 通訊員:劉光祥
編輯: 蘇娟 羅賢熙
製作:馮明蘭 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