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麻栗坡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以點蠟燭的形式向烈士致敬,共同緬懷革命烈士,告慰烈士之英靈,寄託哀思。在麻栗坡烈士陵園內,960座墓碑前燭光搖曳,如一面迎風飄舞的旗幟,這面旗幟格外的紅,格外的艷。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人們用蠟燭擺放出「2020、五角星、4.28、三十六」等字樣圖案。
兩名參戰老兵代表和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舉行了莊重的祭奠儀式,向為捍衛祖國英勇犧牲的戰友敬獻花圈、默哀鞠躬,深切緬懷戰友和親人。
而在每一個烈士的墳冢前,2支點亮的蠟燭在寂靜的夜空中搖曳,工作人員在燭光中靜默,神聖悼念英烈。4000支蠟燭一齊點燃,昭示著960名烈士不朽之魂依然守護著祖國的疆土!仿佛在照亮烈士回家的路。
「兄弟們,回家了」
來自貴州省開陽縣的楊曉琪曾經是在老山戰鬥過的一名老兵,每年4月27日晚他都會來到麻栗坡烈士陵園,為長眠在這裡的960位英烈點亮蠟燭,點亮這座英雄聚集的山頭。昨晚,在為戰友們擺放蠟燭時他喊道「兄弟們,回家了」,嘹亮的聲音在陵園久久響徹迴蕩。對於戰友,他心中有著深深的眷戀。
老兵 楊曉琪:每年的4月27日我們都要在這個地方點蠟燭,緬懷戰友,把戰友回家的路點亮,讓他回家!特別感謝麻栗坡縣委、縣政府領導、麻栗坡電視台,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對我們烈士的關懷,真的很感謝你們。
同樣和楊曉琪一樣前來為烈士點亮蠟燭的老兵安振江,曾經是一名戰地衛生員,對於麻栗坡他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他告訴記者,每年參戰老兵都會前來緬懷英烈,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老兵和烈士家屬都通過麻栗坡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推出的網上祭掃方式來緬懷戰友和親人。
老兵 安振江:三十六年前我和我的戰友和邊疆人民一道同仇敵愾消滅了入侵之敵,三十六年之後由於受疫情的影響,我們響應國家的號召,老兵不用到麻栗坡烈士陵園祭拜,麻栗坡退役軍人事務局推出網上祭掃,同時也推出了代祭戰友和烈屬來祭掃,通過網絡平台把現場的視頻通過微信的方式傳遞給烈士家人和戰友。
網上祭掃平台寄哀思
據了解,往年的今天,會有成千上萬的參戰老兵、烈士親友和社會愛心人士,從全國各地來到雲南省麻栗坡縣這座邊關小鎮,莊嚴肅穆的麻栗坡烈士陵園瞬間成為一片旌旗漫捲、花團簇擁、綠色如潮的海洋。
今年的「4.28」,與往年不同,抗擊疫情,不能人員聚集,儘管麻栗坡烈士陵園沒有來自祖國各地的親人和戰友,沒有紅旗招展,但是,麻栗坡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了網絡祭奠平台,開展了網上祭掃緬懷先烈活動,麻栗坡縣老山愛心志願者協會等愛心人士,積極開展了「代祭掃」活動,向960座墓碑點上蠟燭,寄託哀思。大家表示,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將會積極繼承和弘揚好「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老山精神,做好各項「代祭掃」服務。
麻栗坡縣烈士陵園公墓管理中心主任 儂迪霏:今年就由我們麻栗坡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全體幹部職工來完成,我們為960位烈士點上紅蠟燭,為他們照亮回家的路,寄託我們對他們的哀思。麻栗坡縣烈士陵園公墓管理中心 田永愛:完成這樣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作為一個老山兒女,也是在傳承老山精神。
「4.28」
1984年的4月28日,群山怒吼,萬炮轟鳴,鐵流奮進,我軍收復老山戰役正式打響。隆隆炮聲顯示中華民族的尊嚴,滾滾硝煙展示著國威軍威的神聖,美麗的老山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在那個火紅的年代,雲南邊防部隊指戰員和邊疆各族人民,一往無前,英勇戰鬥,一曲曲勝利的凱歌,鼓舞著祖國人民建設「四個現代化」的熱情,續寫著我軍英雄史冊新的詩篇。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在老山地區長達十多年的對越自衛還擊和防禦作戰期間,廣大軍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的「老山精神」,那是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一往無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險阻的艱苦奮鬥精神、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的凝聚和升華。
「4.28」成為了一個紅色的數字,深深地印刻在無數熱血兒女的心底。我們相信,每一次紀念日的到來,都是一次神聖的悼念,一次記憶的喚醒,一次靈魂的洗禮。
麻栗坡融媒:王雲 余建剛 楊晰 王志丹
編輯:羅賢熙蘇娟
製作:馮明蘭 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