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其中,武漢大學校友董晨、毛明、張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校友舒印彪、陳軍、王橋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董晨——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
董晨:武漢大學1985級細胞生物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目前任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他從事免疫學研究,在T細胞分化和自身免疫疾病領域做出了多項開創性貢獻,前後分別發現 Th17和濾泡輔助(Tfh)細胞為獨立的 T 細胞亞群,也研究了免疫耐受與腫瘤免疫的重要分子機制。他的研究對於治療免疫性疾病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發表論文240餘篇,2014至2019年,連續六年入選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009年獲得美國免疫學家協會BD Bioscience研究者獎,2011年獲得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2019年先後獲得國際細胞因子與干擾素協會"BioLegend-William. E. Paul細胞因子傑出研究獎" 和吳階平基金會醫藥創新獎等。
毛明——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毛明:1962年9月出生,湖北咸寧人,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1979級機械專業本科畢業生。99A主戰坦克總設計師,現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兵器首席科學家。
毛明長期從事戰車總體技術理論研究和裝備研製等工程實踐工作,在主戰坦克總體設計、兩棲戰車研究與開發方面做出了創造性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出版著作三部,發表論文七十餘篇。榮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全國傑出科技人才獎、全國勞動模範、國防科技工業十大創新人物、中央電視台2016年度科技創新人物、2017年央企楷模等榮譽稱號。
張躍——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張躍:1958年出生,湖南醴陵人,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1977級物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現為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張躍長期從事低維半導體材料及其服役行為的研究,致力於將材料研究和國防重大需求相結合,在基礎理論、製備技術和工程應用方面做出了系統性、創新性重要貢獻。主持承擔了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等60餘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舒印彪——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
舒印彪:1958年7月出生,河北涿州人,於2001年和2007年獲得武漢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主席、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舒印彪曾任國家電力公司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總工程師、副主任,國家電力公司電網建設部副主任、總工程師,國家電網公司工程建設部主任兼電網建設分公司總經理,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成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陳軍——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
陳軍:1983年在原武漢測繪學院獲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碩士學位。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原總工程師。
陳軍主要從事基礎地理信息建模更新與服務應用研究。200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取得Voronoi動態空間關係模型、全球30米地表覆蓋遙感製圖等創新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和世界地理信息技術創新獎1項。1篇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國際學術影響論文。2003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017年獲得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和亞洲地理信息終生成就獎。
王橋——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
王橋:1992年在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製圖系獲地圖學碩士學位,1996年在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土地科學學院,獲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博士學位,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
王橋長期從事環境遙感監測工作,主持完成國家重大科研項目26項,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部級特等獎1項、部級一等獎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2項,出版著作36部,發表論文286篇。還先後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領軍人才、國家環境監測尖端人才等榮譽稱號。2018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
百餘年的風雨,百餘年的砥礪,百餘年的輝煌。目前,武漢大學已走出100餘位兩院院士。未來,武漢大學將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辦人民滿意的大學為宗旨,一如既往的為國家輸送優秀的人才,全面開啟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
關注"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武漢大學官網
圖片來源於:武漢大學官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ojUAm8BMH2_cNUgWp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