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職500強,到外企高管,再到搖身變"農民",這位武大校友如今怎麼樣了?

2019-12-04     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

一列綠色火車餐廳穿梭於稻田,一座特色農舍映入眼帘,一片向日葵長勢喜人,一群群鴨子"嘎嘎"歡叫,一道道阡陌縱橫交錯……一個中年男子站在黃梅縣大河鎮永安水庫下,看著眼前的田園風光,他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他就是"袁夫稻田"的主人、武漢大學1998級校友——袁勇剛

袁勇剛,湖北袁夫米業有限公司、永安農業合作社總經理。1998年考入武漢大學醫學院,畢業後赴深圳打拚,歷任惠氏中國銷售代表、GSK中國銷售代表、Stryker的南中國區總監等職務。2017年回鄉創業,建立湖北永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以傳統農業的古法種植、特色餐飲、健康民宿、休閒養殖、生態觀光、全民共享為特色的綜合性農田。

外企高管回鄉創業

袁勇剛生長於黃梅縣大河鎮永安村,他從武漢大學醫學專業畢業後,入職一家世界500強中國總部。從普通職員到外企高管,他一路打拚,事業成功、家庭美滿。"追名逐利永無止境,就想趁著年輕,干點有意義的事。"在深思熟慮之後,2017年,袁勇剛辭去高管工作,回到了永安村。

對家鄉的創業環境、創業項目初步了解後,經過一番考察,袁勇剛決定在黃梅縣三大水庫之一的永安水庫(考田水庫)腳下,投資種植有機大米。"流轉土地種有機稻,生產放心、可口的有機大米。"袁勇剛坦言,這是自己當農民的"初心"。

夏末秋初的時候,袁夫稻田裡,一群群鴨子嬉戲其中。"3000隻散養麻鴨是用來除草除蟲的。"袁勇剛說,"有機種植,就意味著不能用化肥、農藥、除草劑,我們這裡用的都是有機餅肥,借鑑的是'鴨稻共生'模式。"高投入帶來高回報,袁夫稻田有機大米每公斤最高可賣到47.8元,價格是普通大米的數倍。

經歷生死攸關考驗

為了讓大米口感好,袁勇剛不惜成本,讓大米從一年兩熟改為一年一熟。且種植過程中,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儘管這樣會付出更多的辛苦。

2017年9月,稻穀即將成熟,稻飛虱來勢兇猛。技術員勸他打藥,不然可能顆粒無收。袁勇剛頂住壓力不施藥,在田間做隔斷處理,阻止稻飛虱繁殖。最終,奇蹟出現,蟲害得以控制,稻田恢復生機。袁勇剛憑著自己勤奮鑽研以及到處找農業科研技術人員分析原因,終於得出結論:葉綠素是稻飛虱繁殖的重要因素,因為袁夫農田用的是有機肥,肥力不如化肥,水稻葉子中的葉綠素比周邊施用化肥的水稻少,稻飛虱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便陸續離開了……

"袁夫稻田"經受住了生死攸關的考驗。

袁夫稻田搖身一變成"網紅"

種植有機大米,建火車餐廳、火車書院、稻香花海、稻田迷宮、稻田瑜珈、向日葵基地、養生菜地、稻田鴨……袁勇剛開始編織他的田園綜合體的夢想。

2017年4月,袁勇剛在家鄉大河鎮成立了湖北省永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安永(湖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袁夫米業有限公司、安永農業合作社等四家機構;

2017年年底,袁勇剛先後在武漢、廣州等大城市建立專門銷售門店,在各大網絡銷售平台建立銷售專區,專門營銷有機大米。他在廣州市租賃場地,建成有機大米展示場館,不斷擴大市場影響力;

2017年11月份,通過微信營銷,"袁夫稻田"基地盛開的向日葵引來了六萬餘遊客;

2018年4月,火車餐廳正式開始營業,短短的幾天內,也吸引遊客一萬多人;

2018年5月,通過與教育機構合作,一批批學生來到"袁夫稻田"遊學,前來實踐的孩子們稱讚"這裡的米飯太好吃了,不要菜都能吃上兩大碗!"

一時間,去"袁夫稻田"看向日葵、吃有機飯、賞稻田瑜伽、觀紫雲英花海、看火車餐廳已成為黃梅人的潮流和談論的熱點。

不忘初心,讓情懷落地是袁夫稻田的初衷。遠離城市的喧擾,保留一片回歸田園、享受自然、凈化心靈之地。現如今袁勇剛把袁夫稻田發展成為了一個大型的生態體驗中心,遊客們不僅是袁夫稻田的見證者,同時也是參與者。隨著袁夫稻田的名氣越來越大,生態農業的發展也將越來越好。


關注"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黃岡政府網、黃梅廣播電視台公眾號、黃梅新動能公眾號

圖片來源於黃岡政府網、黃梅廣播電視台公眾號、黃梅新動能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EnO1W4BMH2_cNUg7nZ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