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氣方藥如何選?國醫大師朱良春一一解析

2019-12-19   悅讀中醫

小 編 導 讀

在中醫理論中,「氣血」是人體的重要組成物質,其中「氣」對於推動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氣機紊亂,將會造成各種健康問題。可是能夠調理氣機的方藥那麼多,應該如何選擇呢?看國醫大師朱良春老先生為我們分門別類地一一解析。


理氣劑,就是能夠疏理氣機、調理氣分病證的方劑。中醫所謂「氣病」和「氣分病」,除了包括部分氣體鬱結的病證(如氣喘、腸胃脹氣等)之外,大多是指那些器質上沒有病變,只是功能上有障礙或失調的病證(如胃功能失調的胃氣病等)而言。因此,所謂理氣劑,包括補中益氣、疏氣解郁、破氣除脹、溫運中氣、降氣止逆以及芳香開竅等多種方劑。其中補中益氣的方劑已在補養劑中做了介紹,這裡只討論其餘的幾種方劑。

疏氣解郁的方劑,是為情志不舒或肝氣抑鬱等病證而設。我們知道,精神舒暢就情順氣調。一旦情志受到刺激,感傷於懷,或憂思過度,便會使肝失條達,氣鬱不暢,出現情志不快,鬱悶不舒,胸脅脹滿,脅肋刺痛,或兩乳作脹,月經不調,時常噯氣,食納不振等現象。這在治療上,非用疏氣解郁的方法,不能達到肝木條達、舒和如常。常用藥物如香附、木香、烏藥、鬱金、陳皮、枳殼等味,方劑如四七湯紺珠正氣天香散之類。

歌 訣

四七湯理七情氣,半夏厚朴茯苓蘇,

姜棗煎之舒鬱結,痰涎嘔痛盡能紓。

紺珠正氣天香散,香附乾薑蘇葉陳,

烏藥舒氣兼除痛,氣行血活自經勻。

破氣除脹的方劑主要是針對腸胃氣體充實、結滯的病證而設。人體腸胃在正常時,只有少量的氣體,假使由於飲食失節或傷於寒涼等因素,使腸胃內產生大量氣體,充實腸胃,甚或結滯不通,影響腸胃運化排泄,便會出現脘腹脹滿或疼痛上逆等症。這時只有急則治標,使用破氣劑來排除腸胃中積蓄的陳氣,才有可能使上下疏通,迅速恢復腸胃的運化功能。常用的破氣藥物是青皮、枳實(枳殼)、檳榔、厚朴之類,方劑如五磨飲子

溫運中氣的方劑,顧名思義,能夠溫通助陽,增強中氣的活動能力。人體的中氣,是一刻不停地「運行不息」,維持著體內的某些功能活動。如果因為某種病變,產生「陰寒凝聚或痰飲阻滯」,障礙中氣活動的病機,那就非用溫運中氣的方劑治療,不可為功。臨床根據病證表現的不同,選用適當的方藥。例如,脾胃陽氣失運,寒凝氣滯,脘腹疼痛,苔白脈沉的,治療應該溫中散寒、理氣,常用的藥物是肉桂、乾薑、高良姜、青皮、木香、沉香之類,方劑如良附丸。假使因為胸中陽氣虛微,寒痰飲結聚導致胸痹而胸背痛的,那又應該溫通胸中陽氣,寬胸祛寒,常用的方劑有瓜蔞薤白白酒湯之類。

歌訣

瓜蔞薤白治胸痹,益以白酒溫肺氣,

加夏加朴枳桂枝,治法稍殊名亦異。

降氣止逆的方劑適用於氣逆作嘔或作喘等病證。臨床根據氣逆的原因和病證的不同,有多種降氣止逆的方劑。假如,針對胃熱氣逆嘔吐、呃逆不止的,有降氣清胃、止逆的橘皮竹茹湯。針對胃寒氣逆,胸脘痞滿、嘔逆不止的,有降氣溫中、止嘔的丁香柿蒂湯。針對胃虛氣逆,膠痰內阻、噯氣不除、嘔吐咽干、胸脅逆滿的,有補氣降逆、化痰安胃的旋覆代赭湯。這都是為治理胃氣上逆而設。此外,治療肺氣鬱或上盛下虛的氣逆哮喘病,也要用到降氣止逆的方劑。如降氣止逆、平沖定喘的蘇於降氣湯和降氣定喘的定喘湯,都是這一方面的代表方劑。

歌訣

丁香柿蒂人參姜,呃逆因寒中氣戕,

濟生香蒂僅二味,或加竹橘用皆良。

旋覆代赭用人參,半夏甘姜大棗臨,

重以鎮逆咸軟堅,痞鞕噫氣力能禁。

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

蘇杏黃芩兼甘草,肺寒膈熱喘哮嘗。

芳香開竅的方劑大都是用芳香藥組成。芳香藥類善於走竄行氣,宣通開閉的作用迅捷,所以是治療氣阻竅閉的專劑。治療氣機閉塞,突然昏倒的蘇合香丸就是這方面的常用方劑。

歌訣

蘇合香丸麝息香,木丁薰陸蓽檀襄,

犀冰白朮沉訶子,香附硃砂中惡嘗。

此外,在運用理氣劑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理氣劑多由辛溫香燥或破氣的藥物組成,不宜使用過量或連續使用太久,否則會傷陰耗氣。對於陰虛或氣虛較甚的患者,必須慎用。

第二,古人說「凡郁皆在中焦」,這說明七情氣鬱最易影響中焦,出現胸脘飽悶或嘔逆噯氣等症。於此可見,疏氣解郁的方劑多有疏理中焦,健胃醒脾的作用。不過我們不能拘執氣鬱皆在中焦的說法,應該注意氣鬱在其他方面的表現,才不致過於縮小疏氣解郁劑的運用範圍。如婦人氣鬱病證,症見月經不調,就是氣鬱不完全表現在中焦的例證。這種病證同樣需用疏氣解郁劑(如紺珠正氣天香散)治療,才能取效。

第三,通常所說的理氣劑,多半是指疏肝解郁、健胃醒脾的方劑而言。廣義地說理氣止痛、降氣止逆、芳香開竅方面的方劑也屬於理氣劑的範圍。我們在臨床應用時,不可有所偏廢。

第四,氣病往往兼夾其他因素,在用方時應該隨症化裁。例如,氣病而兼痰滯宜配用半夏、茯苓、蘇葉之類;氣病而兼濕滯的,宜配用蒼朮、茯苓、澤瀉之類;氣病而兼食積的,宜配用神曲、萊菔子、砂仁之類;氣病而兼血滯的,宜配用川芎、當歸、赤芍之類氣鬱久而化火的宜配用山梔、黃連之類等等。

背誦方劑組成和功效是學習中醫的必經之路,而背方歌是前人留給我們記憶方劑的一大捷徑。怎麼樣能在背方歌的同時對方劑更加詳細深入地了解?這本由朱良春、繆正來老師整理編著的《湯頭歌訣詳解》,將成為你的好幫手——

《湯頭歌訣詳解(修訂版)》

本書是將汪訒庵、嚴蒼山的《湯頭歌訣正續集》中的正集和續集同類相併,刪去便用雜方一類,合成一書,共為二十二章。每章之前冠以「概說」,闡明每類方劑的立法依據、基本作用、辨證應用以及應用上的注意事項。每首方劑的具體介紹,共分方歌、來源、詞解、藥物、用法、功效、適應證、禁忌、方義等,並插入了近人的經驗和作者的實踐體會,使讀者了解藥與證的關係以及立方遣藥的意義,從而觸類旁通、靈活掌握、隨證選方、依法加減。(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湯頭歌訣詳解(修訂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朱良春 繆正來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