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出馬,肩周炎逃無蹤

2020-03-23   悅讀中醫

小 編 導 讀

肩部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位,常發生於肩部的疾病有肩周炎。患有肩周炎時,肩部功能活動受限,一些基本的動作如穿衣、梳頭等都有可能難以完成,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不小的困擾。做好肩部保健,擺脫肩周炎,艾灸療法試一下。

肩部包括肩關節及其相連的肌肉、神經、血管、淋巴、韌帶、筋膜等,是人體上肢承重力與活動度最大的一個關節,對維持人體功能活動有重要作用,故做好肩部的養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一、肩部的養生保健

【取穴】風池、肩井、肩前(位於肩前腋橫紋上一橫指處)、肩髁、肩貞、肩髎穴。

【操作】

1.對以上腧穴施溫和灸、雀啄灸、隔姜灸,每日1次或隔日1次,至少每周1次,每穴5分鐘左右。

2.先對以上腧穴進行迴旋灸,每穴5分鐘左右;後從風池穴開始,艾條向下慢慢移動,經肩井、肩髃、肩前、肩貞穴止,反覆灸5~10次;再對肩胛、肩周進行畫圈式循回灸,每次10~20分鐘。

【按語】以上腧穴均在肩部,灸療對肩部有保健作用。

二、肩周炎的防治灸法

肩周炎用灸法治療,一可防治本病的發展與加重,二可有效緩解本病而致的各種症狀。

【取穴與操作】

肩周炎較輕者,可用溫和灸、雀啄灸、迴旋灸、隔姜灸,取穴與方法同肩的養生保健灸法。

肩周炎較重者,可用藥物鋪灸療法,取肩上穴區、肩前穴區、肩臂穴區,鋪撒肩痛散。如兼有上肢疼痛、麻木無力者,配曲池穴區、外關穴區。

【按語】對肩周炎初發或輕症者,常用灸法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久病或重症者,可用藥物鋪灸療法,藥用肩痛散,方中有祛風散寒、活血通經止痛的中藥,灸療時滲透入里,取肩上、肩前、肩後、肩臂穴區,覆蓋整個肩部的腧穴與相連的組織,對肩周炎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艾灸出馬,肩周炎逃無蹤

註:

肩痛散:羌活、薑黃、川烏、草烏、桂枝、威靈仙、地龍、追地風、透骨草、伸筋草、川芎各100g,土鱉甲60g。

鋪灸操作方法:

(1)根據不同病證進行辨證,根據辨證結果,確立治法,以法統方,制訂出適宜病證的鋪灸藥方,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2)依據辨證,進行配穴而組成穴區,在施灸時選用。

(3)根據施灸的需要,選擇生薑作為隔灸材料,將其搗爛如泥,根據施灸部位的大小,製成不同規格、薄厚適宜的灸餅。

(4)根據施灸部位的不同,製作規格不同的艾炷,並根據施灸的壯數備足用量。

(5)選擇正確的體位,先在施灸穴區的皮膚上(頭部穴區應剃去毛髮)擦生薑或透皮劑,然後均勻撒上鋪灸藥末一層,以覆蓋皮膚為度,再在藥末上鋪設灸餅,將艾炷置於灸餅之上,並將艾炷點燃,讓其自然燃燒,待患者有灼熱感或不能忍受時,將艾炷去掉,續壯灸之(根據病情需要決定所灸壯數),完成所灸壯數後,去掉艾炷與灸餅,用乾淨濕巾擦凈施灸部位即可。如要留灸者,在灸療結束後,去掉艾炷(保留藥物與灸餅),用膠布或繃帶固定,根據醫囑保留半小時至3小時後取掉施灸物。

灸法是養生保健的一個重要方法,如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想學習正確、實用的保健灸法嗎?不妨來看看這本書。

「灸法」與「保健」是社會上的熱門話題。艾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養生保健自然療法,從古到今,一直被人們所推崇。作者從專業的角度對養生保健灸法進行了探討與研究,系統總結了自己的臨床經驗,在繼承與發揚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創新,歷經六載,終於完成了此書。本書共分十章,分別論述了養生保健灸法的中醫學基礎、養生保健灸法的作用機理與養生保健灸法的腧穴及其方法等內容,創新了循經灸法、循回灸法、藥物鋪灸療法等養生保健新灸法。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何氏養生保健灸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何天有 何彥東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