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潤」字當頭!這8種清潤食物要常吃

2019-09-23     儲護士來了

今天迎來今年第十六個節氣——秋分。儘管氣溫下降,天氣逐漸變涼,但是氣候依然乾燥,不少人難免出現咽干、鼻干、嘴唇乾裂、皮膚干癢等「秋燥」問題。因此,秋分時節要格外注意預防秋燥,飲食上要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的食物。

那麼秋分適合吃什麼?

1、荸薺

荸薺,又稱馬蹄,肉質潔白、甘甜多汁,清脆可口,營養豐富,既可以作為水果,同時又能當做蔬菜。荸薺性寒,味甘,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清音醒酒等功效,對秋燥咳嗽、咽喉不適、津傷煩渴、肺燥咳嗽、陰虛肺熱等症有效,是秋季食療佳品。

不過,由於荸薺性寒,脾胃虛寒、容易手腳冰涼的人不宜生吃。並且荸薺生長於水田中,皮上和肉質中都可能含有細菌和寄生蟲,會有感染風險,儘量別生吃。如果實在要生吃荸薺,一定要洗凈去皮,而且別多吃。

2、鴨肉

秋分時節,天氣涼爽,人們的食慾也漸漸變好,肉類也就成為餐桌上的常客。但是肉的種類很多,口味營養也不同,我們應該根據體質、氣候選擇合適的肉類,比如冬季進補適合食用雞肉,而燥熱的秋季則適合吃鴨肉。

鴨肉性寒涼,味甘,能夠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虛利水,養胃生津,對陰虛失眠、肺熱咳嗽、大便乾燥、小便不利等症有利。並且每到秋天,新鴨最為肥壯肉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等,易消化,是秋季食療首選肉類。

3、山藥

山藥不僅是食材,在中醫上也是一味中藥。《本草求真》中這樣記載山藥:入滋陰藥中宜生用,入補脾肺藥宜炒黃用。

秋季容易皮膚乾燥,頭髮枯燥,肌膚暗沉,而山藥能生津潤肺、降燥潤膚、滋養毛髮,是這個時節潤肺去燥的絕佳食品。

4、銀耳

銀耳自古以來就是深受國人喜愛的滋補佳品,素有「菌中之冠」的美稱。因其口感、功效與燕窩接近,而價格卻很親民,所以又被稱為「平民燕窩」。

銀耳性平,味甘淡,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胺基酸、膳食纖維、銀耳多糖等營養成分,有潤肺、滋陰、潤腸、嫩膚的功效。中醫認為,銀耳潤而不寒,甘而不膩,是秋冬潤肺滋陰要品。

5、梨

要說最適合秋季潤燥的水果,非梨莫屬。秋梨果肉鮮嫩多汁,素有「天然礦泉水」之稱,常吃能夠清熱解毒、生津潤肺。秋季每天吃一兩個梨,對秋燥引起的鼻咽乾燥及陰虛所致的煩渴、乾咳、痰黃等症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不過,梨性寒涼,寒咳、體質虛寒的人不宜生吃梨。此類人群如果想吃梨,可將其與冰糖煮水或隔水蒸後食用。

6、蜂蜜

蜂蜜被稱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營養品」,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禮物。蜂蜜中含有豐富的糖類、胺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在秋天經常飲用蜂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而且還可以防止秋燥對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膚養肺、防便秘的作用。

7、鮮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秋水仙鹼等營養素,是老少皆宜的營養佳品。

研究表明,吃鮮百合可以潤肺止咳、滋陰清熱、養心安神,吃干百合則能健脾養胃。將百合和銀耳一起煮湯服用,是絕佳的健脾滋陰飲食療方。

8、蓮藕

眼下,正是鮮藕大量上市的時節。藕生吃或榨汁飲用,可以滋陰潤肺、生津止渴、清熱涼血,對秋燥引起的口乾、流鼻血、咳嗽等症有作用。

將蓮藕做熟,性由涼變溫,雖失去了清熱涼血的功效,但對脾胃有好處,可以健脾開胃、止瀉固精、養陰潤燥,是婦孺老少皆宜的滋補養生好菜。

秋分的特點是晝夜同長,除了多吃以上8種清潤的食物,我們的養生也要順應時節變化,才能更好的調養身體。

今日秋分,「潤」字當頭!這8種清潤食物要常吃

秋分養生原則

1、「秋凍」宜適度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下一場秋雨,溫度就降好幾度。雖然老話提倡「春捂秋凍」,同樣也要注意風寒入體引發感冒,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為了避免風寒,適時添加衣服還是很有必要的。

2、運動宜輕鬆平緩

秋高氣爽,是鍛鍊的好季節,但運動量不宜過大,可以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比如:慢跑、健走、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登山等,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運動時以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這樣既可得到鍛鍊,又可避免寒氣通過毛孔進入人體,引發疾病。

運動不宜過早或過晚,最好太陽升起來之後開始,太陽落山前就結束。

3、調養精神,放鬆心情

秋季天氣日轉涼,萬物漸凋零,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悲秋傷感之情,所以秋分時節的養生關鍵還在於精神的調養。

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收斂神氣,樂觀的心態加上平靜的內心更能適應秋燥之氣,建議多選擇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消解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

怎麼樣朋友們,關於秋分的養生小知識你學會了嗎?

秋收好了,才有冬藏的可能,這個冬天過得好不好,你還有一個月的努力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vZGXG0BJleJMoPMB74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