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心火旺盛,宜做5件事、吃5種食物

2019-08-23     儲護士來了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但是南北大不同,南方並沒有停止暑氣,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南移,處暑前後我國江南和東南沿海地區還要在經歷一段時間的炎熱天氣,這也就是俗稱的「秋老虎」了。從這一節氣開始,變得尤其明顯。

因此,處暑也是養陰與祛濕,消暑與防燥,並存的多變季節。這時我們也需要養生保健,具體該怎麼做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處暑養生。

處暑養生要做這5件事

1、養陰潤燥

秋季主燥,燥熱易傷陰耗氣。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所以我們應多吃養陰潤肺之物,以防燥氣太盛損傷津液,出現口乾舌燥、咽喉干癢、便秘、皮膚干癢等症狀。

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但是千萬不要喝冷水,因為人的脾胃喜溫忌寒,低於室溫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2、吃酸不吃辣

老人說,處暑要吃酸。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護肺陰。因此,這個時節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物屬於熱性,食後容易上火。尤其是處暑過後,天氣開始乾燥,會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

3、吃熱不吃涼

天氣是變化多端的,也許上午、中午還是高溫天氣,下午晚上便是寒冷無比。所以在處暑這個節氣之中,大家不僅要注意好保暖,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好,切忌不要吃太多冷涼的食物。

因為秋季逐步來臨,人們很容易在這個時候患上一些常見的疾病,所以在飲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對身體很有好處。

4、調整起居

處暑之後人的起居應也要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增加睡眠一小時,比如:以前10點上床的,可以依舊保持上床時間不變,而推遲一小時再起床。

  • 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睡足6~7小時,
  • 40~60歲的中年朋友睡足7小時,
  • 成長期的小孩、工作族睡足8小時,

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

5、早晚添衣

秋天早晚氣候溫差大,早晨夜間外出要注意添加衣服,以保護陽氣。晚上就寢要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處暑養生要常吃5種食物

處暑飲食養生應以潤肺健脾,養陰防燥為原則。

梨: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

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為適宜。

葡萄:可以預防疲勞,有益氣、補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山藥:山藥具有補脾肺腎、益氣養陰、清肺潤燥、益腎填精的作用。

處暑吃什麼?無鴨不成秋!

處暑送來一點秋涼,但卻容易秋燥。鴨肉的營養價值很高,鴨肉中的脂肪含量適中,比雞肉高,比豬肉低,並較均勻地分布於全身組織中。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易於消化。適用於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食欲不振,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佳。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款處暑節氣的美食——土豆啤酒鴨。

食材:鴨子(1隻)、土豆(2~3個)、香菜適量、蔥、姜、蒜、啤酒(1瓶);

調料:白糖、鹽、胡椒、醬油 、老抽;

步驟:

1、鴨子洗凈淋水備用;

2、蔥姜蒜爆鍋,將鴨子炒至金黃;

3、放入鹽,糖,胡椒,醬油翻炒,土豆滾刀塊一起翻炒,最後倒入啤酒適量,蓋鍋蓋,小火燉煮。

啤酒土豆鴨是不是很簡單,貼個秋膘,滋陰潤燥!

鴨子是屬於適合處暑之際的潤燥食物,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溫不熱,清熱去火,所以夏秋容易上火的季節,可多吃鴨肉。因此處暑吃鴨子也成為各地的一種風俗了。

最後祝大家處暑快樂,萬事順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rn1vGwBJleJMoPMxfH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