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南同名小說改編,由滕華濤執導,鹿晗、舒淇主演的科幻、戰爭、愛情片《上海堡壘》至今已經上映了四天,與昨天艱難破億之後,今天的排片僅有7.5%,而票房占比則是慘澹的3.3%。
而《上海堡壘》在國內目前最權威的電影評分網站豆瓣的評分,從開畫的4.2分,三天之內跌至3.3分,直逼去年的「爛片之王」《愛情公寓》大電影的3.1分。許多網友評論稱:《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上海堡壘》把它關上了。
這部耗資3億的「科幻巨製」上映首日拿下了7600萬的票房,他的市場定位應該是朝著10億的級別去的,但是如今三天將將破億,而第四天的截止下午四點票房不到300萬,貓眼的預測最終票房僅有1.48億。
之前我們往往看到一些電影,頂著「爛片」的罵名,卻拿著動輒幾億甚至十幾億的票房,然而這種情況放在《上海堡壘》上,卻不再適用。是鹿晗的流量不大嗎?還是舒淇的票房號召力不夠?
相比於從前眾多「高票房低口碑」的電影,這部《上海堡壘》似乎也具備高票房的條件-著名IP,流量明星,熱門檔期等等。但是從《上海堡壘》上映口碑就一直告急,從而引發的從排片到票房的全線崩盤也是在最近的電影中很少見的。
《上海堡壘》主要講述了未來世界外星黑暗勢力突襲地球,上海成為了人類最後的希望。以鹿晗飾演的大學生江洋和舒淇飾演的女指揮官林瀾所在的灰鷹小隊則要迎戰外星侵略者,在上海為了保衛人類最後的希望與外星人戰鬥的故事。
挺簡單的一個故事,打外星人。
但是拍出來的劇情真的是讓人觀感極差,從「無人機,自爆!」到「向我開炮」。再到本人掌紋解鎖遺物箱。一個又一個的奇葩劇情,挑戰著觀眾的智商。(為了不劇透就不仔細說了)
而作為一部科幻片,特效部分則是重中之重,這部電影的特效部分讓我感覺回到了二十年前,那個還是用突出藍色調來顯示科技感的特效年代。
還有這部以上海陸沉為宣傳噱頭的電影,影片中上海陸沉的特效在哪?外星人把地球其他地區全都炸的差不多了,觀眾就是奔著炸上海去的,但是上海的高樓大廈們真的是堅挺,除了冒一點煙,其他毫髮無損。只有一個遠景樓房像瓦楞紙一樣倒塌的場景,有點糊弄的意思。
而且這樣一場全球性的大災難,東京鐵塔炸了,英國大本鐘炸了,美國自由女神像炸了,法國艾菲爾鐵塔也炸了,但是上海沉沒之後東方明珠依然矗立,一根毛都沒有少。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嗎?
最後就是一部電影重點之一的台詞問題。
這是一部很少見的絕大部分台詞對不上嘴型的電影,看電影的過程中我甚至一度懷疑自己看了一部國外的譯製片。
而且,整部電影主角的心理活動全靠旁白解說,這個表現力真的沒法吐槽。
這部電影是曾經導演過電視劇《蝸居》,《裸婚時代》以及電影《失戀三十三天》的滕華濤執導的,本是一個不錯的愛情片導演,在一部自己並不怎麼熟悉的科幻片領域裡,想加入自己熟悉的愛情片部分,所以讓這部電影的風格變得很詭異。一會兒是不夠硬核的科幻,一會兒又是不夠唯美的愛情。
本身就導演擅長的風格而言,拍出一部精彩的「傾城之戀」也是可以的,但是就這部電影的特效來說,城是沒有傾,而就情節而言,戀又顯得不倫不類。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從2013年開始籌備,六年的時間卻沒有打磨出一個合格的劇本,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毫無誠意。
很多人把《上海堡壘》的票房口碑雙崩盤歸罪與主演鹿晗,但是我覺得,鹿晗在整部電影中所貢獻的演技,不能說精彩,但是相比於謎一樣的情節和可笑的設定,除去飽受爭議的髮型,鹿晗的演技完全配得上這部電影。
總體上來說,因為鹿晗而選擇不看這部電影的人,和因為鹿晗不管電影好壞都要去支持的粉絲基本可以五五開。所以鹿晗對這部電影票房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而電影質量方面,本身毫無誠意的劇本台詞以及特效才是造成這部電影撲街的根本原因。雖然鹿晗的演技有待商榷,但是那個說著「cut,這條過了」的人畢竟是導演。所以就算讓一個演技爆棚的其他演員去演,這部電影也不會因為男主的演技而上一個檔次。所以我認為,鹿晗對這部電影的評分影響不超過1分,那麼,3.3分和4.3分,有區別嗎?
這部電影若是能早上映一兩年,可能會因為流量效應而有一定的票房保證,或者這部電影在《流浪地球》之前上映,也有可能會因為國內科幻的羸弱而收穫一定的口碑,但是他沒有。
《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科幻里程碑式的一部作品,雖然在情節和台詞上同樣存在硬傷,但是仍然是一部除去情懷加成和意義加成可以到達6-7分的電影,而《上海堡壘》選擇在上映之前,用《流浪地球》的情懷加持自己,卻又達不到這樣的水準,被《流浪地球》提高了標準的觀眾們自然不會買帳。
鹿晗從出道以來一直以男生女相被人詬病,太過清秀的長相也讓眾多觀眾提不起興趣。但是鹿晗人氣巔峰的時候大方公布戀情,以及後來懟黃牛都證明了這個清秀的小男生其實是有爺們的一面,雖然失去了部分女粉,卻也讓一些路人對他有了一些好感。
而且這部流水帳一般的《上海堡壘》上映的時間選在了八月,七月的時候,一場「周杰倫粉絲打榜」鬧得轟轟烈烈,一場空前的關於「流量」與「實力」的討論還正在進行。在這個「天下苦流量久矣」終於被拿到檯面上來說的檔口,這部電影的主演鹿晗作為流量的代表自然要被拉出來背鍋。自華語歌壇的聽眾輿論瘋狂反撲之後,中國影壇對流量演員和不專業的資本多年來擾亂影視創作情緒的反彈順理成章。
關於流量與小鮮肉這個話題,觀眾們總是有很多的不滿,最多的也就是作品的質量不足以及飯圈的不夠理智。
如今鹿晗馬上就要三十歲了,也快過了鮮肉的年紀,之後的演藝生涯,就要靠作品說話了。
近年來鮮肉轉型最成功的當屬李易峰,他的《動物世界》讓他徹底的撕掉了小鮮肉的標籤。
而再往前推,還有陳冠希的《狗咬狗》。放棄本身乾淨帥氣的形象,出演一個骯髒,邋遢,暴力的殺人犯,讓陳冠希從《無間道》和《千機變》里的花瓶變成了實力演員。
希望鹿晗可以從前輩的經歷中找到自己演員生涯該走的路吧。
最後說一句,鹿晗的《世界末日》唱的挺好聽的,也證明了周董的歌,只要不亂改旋律,都是好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