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咋回事啊?我們的尼古拉-約基奇

2019-12-06     安可的五維口袋

​每當這個被冠以「Where amazing happens」的聯盟步入賽季深處,總有一些事情會偏離我們夏天為他們預設軌道滑下奇怪的方向。這些事情無關於看球經驗和數據認知,無論是從業於體育的行家裡手還是偶爾瞄一眼直播的路人粉絲都無法在夏天準確找到這件事即將發生的理由,只能呆呆的站在原地,在事後默默感慨一句果然只有尼克斯對於狀元的熱情一如既往。


追夢格林為什麼會突然發飆化身超級演說家把小帥噴到自閉?凱里歐文怎麼毫無徵兆的選擇去波士頓追尋大秘寶?10年的太陽憑什麼打進西決了啊臥槽?


我不知道在你心中關於這賽季至今最奇怪事情的排名,但在我心中,前五選項是這三樣:


1.為什麼猶他爵士在國內外許多懂球帝和分析師一律看好常規賽的情況下變得好像突然不會打球了?

2.為什麼無論空間環境如何變遷,拉塞爾-維斯布魯克戰鬥力下滑的前綴總是又雙叒叕?

3.為什麼在上賽季常規賽季後賽均已超神的約老師突然進入了賢者模式,從特級教師一夜降級成了課代表?


第三件事就是我們今天想探討的主題。



說句發自肺腑的話,我對尼古拉-約基奇這名中鋒上限的期待實在是太高了。NBA自古而今,只有四種內線,第一種是背身軸心(鯊魚、賈巴爾、大夢),第二種是擋拆砍刀(小斯、大多數時間裡的戴維斯),第三種是比爾-拉塞爾(比爾-拉塞爾,好冷的笑話),第四種就是組織中軸。


因為運球高度和敏捷性的緣故,戰術的基礎發起權在99.7%的時間裡都會握在外線身上,哪怕是鯊魚和大夢轉入背身都至少需要全隊超過五秒鐘的陣地戰跑位作為戰術的前置成本,因此我們只認為中鋒們最多只需要「策應」,而沒有人奢望他們真正作為絕對核心去負擔「組織」。


更何況,這本來就是一個後衛和小球的時代。


而在這個極端不利於中鋒進攻的時代里,尼古拉-約基奇用有關中鋒最不可能的方式,打出了聯盟最頂尖檔次的進攻影響力,並且把這類極端稀有的中鋒推向了嶄新的高度:


阿維達斯-薩博尼斯登錄NBA的時候幾乎失去了自己的膝蓋;比爾-沃頓可沒有這麼柔和的長距離投籃,韋斯-昂塞爾德從未站在這種高度上參與討論,約基奇用分毫不輸於前輩的手活,遠好於前輩的空間環境和這時代帶給他的射術薰陶,把組織中鋒帶到了新的戰術高度之上。


他全程參與了掘金的一切,像超級核心後衛一樣把自己的觸鬚延伸到進攻端的每個角落,把所有對位者每晚干到欲仙欲死,他生涯初次季後賽每場都要打40分鐘,百回合數據是場均32.8分16.9籃板和11助攻,真實命中率59.6%卻只有3.3次失誤,這實在是太牛逼了。


絕非是成為這時代中鋒的進攻端第一,而是作為一種「類型」的終端,和其他類型的「終端」並行,在28-30歲的年級和那些你們耳熟能詳的名字一起參與到「誰才是進攻端最牛逼的中鋒」的討論中。


這才是我對他上限的期待,也是他應該為之奮鬥的目標。


所以,鋪墊了這麼多,你這賽季是在搞咩啊?



穆雷戰術地位的驟升或許正被許多人當做這個問題的解釋,那就讓我們來用最能描述球員進攻的四項個人數據來看看掘金兩位核心在19、20兩個賽季的變化:



就像我們的第一眼的直觀印象一樣,約基奇這賽季至今的下滑簡直是有點超自然,他在回合占有率小幅下降的情況下,真實命中率從上賽季結合產量比較優異的58.9%直墜到了對於核心球員爛到不能再爛的51.6%(這個數據真的匪夷所思);他的助攻率也從37%驟降到了31%,但失誤率卻沒有隨著產量降低(當然了,這兩項數據他還是很不錯)。


考慮到上賽季約基奇常規賽的驚艷和季後賽的統治力,這已經不能叫下滑了,叫跳崖。毫不誇張的說,如果這就是約基奇將維持到賽季結束的數據,我將毫不偏心的呼籲聯盟永久設立一個獎項頒給最佳退步球員,然後把獎盃的名字改名為「尼古拉-約基奇」,再請百歲山過來代個言。


另一項我們能提煉出來的事實是,至少從這四項數據來看,你很難說是場上的穆雷給了約基奇決定性的影響。他的回合占有率和助攻率都只有極小幅度的上升,而失誤率和真實命中率也基本維持平穩,這種程度的變化幾乎可以歸結為兩個賽季輕微的樣本差異或者是年輕球員成長後自然而然的略微增權。


這不能解釋約基奇自己真實命中率的跳崖啊......


或許依然有人堅持這種只能從籠統的概括球員的數據不能描述戰術低位的遷移,那依據play by play記錄的分項進攻數據仍然看不粗來穆雷是「罪魁禍首」的跡象。


在約基奇確認作為絕對核心且打出優異表現的2019賽季,穆雷每場比賽有30.6%的進攻是擋拆,15.4%的手遞手,面框單打則只有7.8%。如果你把這個持球比例當做已經驗證過的、可以讓約基奇發揮到最佳的進攻模式配比,那在約基奇不知道怎麼回事的2020年,穆雷這三項數據是30.9%、14.2%和10%......


事已至此,即使許多人看到掘金現狀下意識的第一反應都是穆雷戰術地位上升導致了約基奇的磨合困難,但看到這些數據之後,我只能說那些再堅持這個觀點的,只能是因為自己的一廂情願放大了偏見。除非你堅定認為每場比賽多了0.5次面框單挑罪無可恕,否則人家賈馬爾-穆雷,從產量到小路到進攻方式到出手傾向,幾乎都根本沒變。



穆雷沒有變,但約基奇就不一樣了。


1.低位,約基奇不願意打,也突然打不好了——在上場時間幾乎一致的情況下,上賽季約基奇每場要背身工作7.3個回合,百回合能拿下106.5分,這賽季約基奇每場只背身5.5個回合,百回合進攻效率是85.6分。從效率超過聯盟74%球員的聯盟第一流背身大師變成了效率評級只有31%的鐵憨憨。


2.擋拆,約基奇突然格外喜歡做了——今年他在進攻中扮演擋拆掩護人的比例為23.2%,高於背身的22%。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這是約基奇生涯第一次陣地戰替人擋人的意願超過自己背身進攻的意願,以他的天賦和習慣,哪怕是新秀賽季,背身的比例也略高於擋拆掩護人,之後更是隨著變強而逐漸提高,而約老師明明剛剛完成了飛躍式的一年。


最重要的是,如果約老師是掩護人打的好或者隊友里突然出了一個小哈登小庫里,也就算了,約老師擋拆中扮演掩護人的效率只有百回合77.6分,低於聯盟90%的球員,是NBA最糟糕的掩護人之一,而隊友中最有擋拆需求的穆雷,明明沒有大幅增加作為擋拆持球人進攻的慾望和產量。



這其中包括了爆發力原本就不強的約基奇上賽季一手性感的順下小拋射今年突然無影無蹤,同時大量掩護一粘就走,人都沒掛住就開始順下,看起來十分像假掩護又不攻框的奇怪的操作。



如果你說這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掩護,那這確實是在擋錘子;


如果你說這是一個假掩護,那約基奇擋完之後站在原地不攻框,而他這賽季的投籃又進入了冰點;


一個投籃不佳的內線假掩護後不攻框,這種行為有個學名,叫偷懶。



3.約基奇不愛籃下了,愛遠射——今年約基奇出手數目整體變少了,不提。但看比例,今年在0-3英尺出售的頻率是20.6%,去年是32.3%,生涯是31.1%,而10英尺以上含三分的中遠距離投籃增加了13.5%。


比生涯平均水平突然降低10%的籃下占比轉向投籃是非常恐怖需要警惕的一件事,更讓人奇怪的是,這種比例並非是源自於手感上升和打法突然大改造成的轉型,約基奇今年的三分命中率又是生涯最低的22.5%,接球跳投的得分效率也是生涯新低。


沒有任何一個教練會鼓勵一個這樣的籃球運動員去跳投、去放棄籃下多投,而賽季已然開始了一個月有餘。換言之,約基奇是在已經充分認識到了自身手感不佳,制服組也對自己做出了多去禁區的要求後,依然沒有絲毫改變打法多去禁區的意思,調整策略是:


不攻了,減少出手;還是不去低位,變本加厲的遠射。



這是籃球場上的知識和理論所不能理解的,我只能從三個角度猜測變化的原因:


角度一:約基奇很暴躁(他也確實很暴躁),他在和自己較勁。這樣的行為證明了約基奇還不是足夠成熟的球員,但還好,賽季還長,他可以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他也還年輕,今後的生涯總該長記性,這是最好的結果。


角度二:約基奇的身體狀況出了一些問題,或許是脂肪不達標,或許是夏天被人調侃的長肉變成了真的影響到工作的現實,那我只能說,約基奇不夠職業。


這種行為會減損常規賽的偉大,會減損他在人們心中的評價而像奧尼爾一樣永遠無法成為「如果你要打一場搏命比賽你會選誰」的1A選項,而是我們口中的又一個「他本可以拿到5.0滿績卻覺得剛好保研就可以」的奇怪例子,最重要的是,從長遠看有害於健康。


角度三:約基奇因為我們不可知的原因,不開心。沒有球隊內部線人和近距離採訪機會的我們當然不應該把這個角度當成我們猜測問題的主路線,畢竟隨意揣度我們不了解的東西是一件沒必要的事,我只能由衷的希望約基奇不是因為這種理由而改變自己的打法,因為這直接威脅到了掘金這支年輕球隊的根本。


說真的,有一個不開心的原因叫做「隊友拿了超級大合同而自己沒有」,這種理由搞笑嗎?但歷史上真的有很多很多組合是因為這種聽著就奇怪的理由突然間散場了,我希望約老師千萬別犯這個傻,畢竟誰都知道你的前方是星辰大海啊。


無論是哪種角度哪種情況,約基奇都需要儘快為球隊和自己理應偉大的生涯儘快好起來,現在掘金的防守聯盟第一而進攻第十八,排名西部第二,而這一切都是在約基奇打的有點蒙太奇的情況下變成的,如果約基奇能恢復他去年20+10+7的水準和起碼30%以上的三分命中率......


掘金會讓人害怕的,這點可以保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06a3G4BMH2_cNUg6n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