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派發聲演唱的誤區一般來說,大致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認為程派的嗓子是粗的,聲音是橫的,這種以「粗」為美幾乎霸占了當今程派的多半壁江山,代表人物有:遲小秋,張火丁等。
程派傳人遲小秋、張火丁
第二種,比較小眾,就是認為程派應該亮,但是這個群體雖然學唱人數不多,代表人物卻有許多位,有幾位他們有的方面理解的不差,所以不能說唱亮了就是誤區,而有些人,他們理解上其實已經就有了問題,所以,我今天重點談的就是這些,走到另一個極端上的認識。
把程派唱的亮的代表人物有:江新蓉、王吟秋、李世濟、小毛劍秋、張曼玲、年輕一代有劉桂娟等。
程硯秋先生的弟子:王吟秋、江新蓉
還有一部分誤解程派發音特色的年輕愛好者,這些學程派的以年輕的男孩子居多。本來不應該談他們,他們實際還不夠格。但是,因為當今網絡時代,一些人的誤區也會誤導一大批人胡喊瞎唱,所以,今天我也想把這方面的一些情況和朋友們說一說。
首先說說程派的發音到底該是什麼樣的,以誰為標準。
有人問了,程派發音不就該以創始人程硯秋先生的發音為標準嗎?問得好,道理是這樣,但關鍵實際情況他不是這樣的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後學者開始另搞一套,以至於程硯秋的「唱念做表」到不是標準了,有粉絲還喊出了:「程硯秋那是程派嗎?遲小秋才是真正的程派」的囈語!真是讓人吃驚不小。可是吃驚之餘大家是不是該問一下,這是為什麼?一個流派傳來傳去,居然傳成了這個樣子,後學者,你們不臉紅心跳嗎?
程先生由於早年嗓子受損,以至於音色比較「暗」,這種嗓音過去人們取了一個名字叫「鬼嗓子」,程先生為了修正他嗓音上的缺陷,於是努力練習丹田胸腹呼吸的發聲方法,並且儘量使字的音色;特別是「一起轍」的音色呈現出有光澤的發音。
程硯秋(左)和他的師父榮蝶仙(右)
他說過,他是「汪桂芬的嗓子余叔岩的唱」,他和翁偶虹先生談起他的發音是這樣說的:「我為什麼不收女徒弟,因為我的唱得有丹田氣的腦後音,就是汪桂芬的那個腦後音,我考察女性沒有倒倉的時候,往往是越唱越亮,亮倒是亮了,但丹田氣不足,沒有氣就沒有腦後音,因為男子使得那個勁頭女子學不到。」他的音不是有些人理解的「粗」,而是「收」,含蓄是主旨,就是高音也留有餘地,不直接冒出去(這個參考1946年程硯秋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賀後罵殿》「一聲高罵」這句腔的發音)。
著名劇作家翁偶虹先生
他的發聲特點和他的表演都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四個字:「含蓄內斂」。不管你亮嗓也罷暗嗓也好,只要把握住著四個字,那麼程派的發聲音色都不會偏離多少,所以後學者才有用或「含蓄」,或「明亮」的嗓子來詮釋程腔,只要把握住此流派的特點,那麼他就是程派,如果這個流派的特點被糟改和破壞了,它的精神主旨被歪曲了,那還是這派嗎?那就不好說了。
下面,我來詳細談談這兩個誤區的具體情況。
後學誤解一,認為「粗、悶、橫、喉」這四樣,就是程派演唱發音的特點。
這些人集中在趙榮琛的一些弟子門人中比較多,趙榮琛本來的嗓子就比較寬,但年輕時還能比較準確的理解把握程先生的唱法,但老了以後,由於嗓子越來越寬,調門越來越低,以至於他的嗓子基本聽不到立音的呈現,聽到的就是「粗、悶、橫、喉」這幾樣全占,另外還占了一個塌。(參看趙老年版鎖麟囊「當日裡」的演唱)
程派名家趙榮琛、李世濟
其實趙這種發音,他自己由於年齡的原因,是一種無奈之舉。他清楚嗎?應該是清楚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年輕時候的音色,以及發音方法完全是按照程先生的那種方法在演唱,雖然師徒倆的聲音音色力度有一定的區別,但是主旨是一樣的(參考1947年趙榮琛錄製的唱片《春閨夢》送徵人)。
但是他的學生們學習的都是他這種老年的嗓音,他的一個學生張某某是這種音色的實踐者,另一個學生李某某是教授這種發音音色的傳播者。另一位王先生的徒弟遲某某,不學他老師那種靚麗的音色和發音方法,卻改學人家粗重嗓音和橫音喉音發聲方法,讓人感覺,她的嗓子比人家趙氏這一門的人,嗓子還像老爺們,還粗還橫,以至於有人聽了以為她是個男人。
誤區二,亮嗓就是程派嗎?那更是胡扯。
我剛才說了,任何流派都有它的精神主旨;演唱特點。順應這個特點你就是對的,背離這個特點你就是胡來。有人說了,為什麼不能另弄一套,可以,你可以另起爐灶,但請不要給人家大師創立的好玩意兒弄的非驢非馬,還厚著臉皮說自己是什麼腔什麼韻,什麼新程派!
這裡我們就得提一提李世濟的發音。有人說我就愛聽李世濟那高亮的程派唱腔,沒問題啊。可是用李世濟那高亮尖亢的嗓音詮釋出來的程派,已經嚴重違背了程硯秋所創立的程派的那種「含蓄內斂」的精神主旨和流派特點了。李的所謂「新程派」的特點是:激昂的、高亢的、外放的、興奮的,有時候不該歡樂卻是歡樂的!(參看她演出的《荒山淚》聽譙樓一段唱的表演)
程派名家李世濟
她演繹的人物不像古代的女子,可以講,跨上一把盒子槍絕對能上井岡山。她自己也講過:「我不是程派,我是革命派」,這句話絕對是實話實說,她的唱確實也演繹了她革程派命的行為,她的發聲音色演唱和程派基本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玩意兒。
關鍵是,她演繹程派的精神主旨變了,以至於帶來了許多的改變,比如程派的唱講「含蓄」,她講「激昂」,程派基本上是中低音區行腔,她把調值提高,並且不管什麼戲唱腔全部是在高音區激情演唱,她這種唱很提神,劇場效果有時候被帶動的很火爆。但是,大部分和人物是不挨邊的。她的唱腔切字有稜有角,把程派的柔美變激昂,而且在腔里無端加入了很多裝飾音和嗖音。有人講,當今程派的詬病,除了嗓子低暗之外,大部分毛病都能從李這裡找到根源,是有道理的。
帶出花旦范兒的李世濟舞台形象
最後說一說一些業餘愛好程派的小男旦,用自己淺薄的認識理解出來的奇葩程派唱法,那就是把程派唱的尖細,音色媚嫩,他說這才是程派的唱法,天哪,這是誰發明出來的程派唱法?幸虧他這種唱法被大多數學習程派有些心得的人識破,內行里也沒有他們這樣演唱的,不然程派得亂到什麼程度,什麼人都跑出來宣布他的主權,來解釋程硯秋大師的一生心血,這可真有意思。
關鍵這些個小男旦,他們自己還覺得摸到了程派演唱的真諦了,還到處教別人,用他那種尖細的嗓子,賤嫩的唱法來演唱程派,以至於後來演唱梅尚程荀,全都是這種嗓音。這也是當今時代的一個特點,那就是人人都覺得自己是「大師」,各個都感覺自己是「泰斗」,對真正的大師沒有半點敬畏之心!這些人因為自己有幾分小模樣,時不時的在網上還要曬一曬自己的靚照,由此還吸引了一幫子大媽成了他的忠實粉絲,最可笑的是這些大媽還對他很崇拜,學唱他發明出來的這種奇葩唱法,嗚呼,奇觀啊,真是奇觀。
京劇大師程派聲腔創始人程硯秋先生
綜上,我剛才談到的這幾種演唱程派發聲的誤區,其實歸根結底是沒有很好的理解程先生的藝術,以及這個流派的原則特點主旨,由此,而放縱自己想當然的理解以後,就會和人家的藝術變得越來越南轅北轍越走越遠。這裡有個人性格,文化修養,對藝術的理解力,悟性,以及個人學習實踐中的領悟力等諸多方面的原因,當然和大環境也有關係。
所以,學好一個流派,首先還得理解;了解深入進去這個流派,不管什麼時候,對傳統藝術的態度對流派學習以及繼承的態度,「正本清源」四個字永遠也不過時,我想,理解我的朋友會明白我說這四個字的意思的,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真正原因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