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讓李世芳給攪和了的程派名劇《女兒心》

2019-09-06     荷露團珠

很多人喜歡京劇的旦角戲,多是從程派開始的,《鎖麟囊》的作者,翁偶虹先生就是一例。

他回憶說:自己喜歡旦角是因為看了程硯秋的戲開始的。有一次他去看他喜歡的架子花臉侯喜瑞,結果侯喜瑞當然讓他滿意,但是程硯秋卻尤其讓他驚訝!他說:「程艷秋的唱功非常的與眾不同,似乎我所聽過的旦角與之相比,都相形見絀,遜色得多。程腔新穎悅耳,使我傾倒!我由此喜歡上了程派的唱腔,由程派我開始觀看別的旦角大家:梅尚程荀、陳德霖、徐碧雲、黃桂秋等藝人的藝術,程腔是我對旦角感興趣的發軔之始」。

翁偶虹先生(左)和朋友探討研究

翁偶虹從開始喜歡程腔,而有意去結識程硯秋先生,從1938年開始,翁偶虹先生正式成為程硯秋的「御用」編劇。

說起翁偶虹所編的程派劇目,我們一定最先想起程派名劇《鎖麟囊》。其實他除了給程先生寫了《鎖麟囊》,還給程先生寫過另一出程派名劇《女兒心》。

程先生編演《女兒心》的原因,是《鎖麟囊》這齣戲大獲成功以後,許多人都說:您的程派現在影響很大,但是好像人們有個固定觀念,那就是程派擅唱,擅演悲劇,雖然《鎖麟囊》是悲喜劇,但是,程派似乎還缺一出「舞蹈武術兼備、文武並重、服裝更加華美藻麗的作品」雖然程先生以前編演過《聶隱娘》、《紅拂傳》但劇情平淡不出彩,那麼《玉獅墜》、《沈雲英》雖有武戲,怎奈戲文略亢。

程派名劇《鎖麟囊》

程先生聽了這些意見,也開始動心了,於是這個任務就交給了翁偶虹先生,用程先生自己的話說,就是要編一出「唱、念、做、打並重,悲劇喜劇交融的戲」。

程先生幼年,曾經打下非常堅實的「幼功」,他的蹺功,把子功,都非常過硬。成年以後,他更是和多名武術家學習武術,也曾和崑曲名家學習過多出崑曲,其中就有《百花贈劍》和《百花點將》。由於這些原因,在友人的建議下,他決定編演京劇《女兒心》(又名《百花公主》)。

​其實我們現在流傳下來的一些程派的劇目,確實沒有武戲。唱多,也確實是程派的特色,沒有武戲不是程先生沒那些戲,而是現在沒什麼人會演。有些戲比較溫比較拖沓也是事實,比如《柳迎春》《碧玉簪》。那麼據說這齣《女兒心》無論從什麼角度衡量,都能代表程硯秋舞武兼備;文武並重的另一種演繹風格,那麼為什麼這齣戲只在上海演過,卻沒有在北京露演呢?這還得說程先生的人品比較寬容大度和高尚。

程派名劇《碧玉簪》

事情是這樣的:《女兒心》1941年11月9日首演於上海黃金大舞台,1946年再度演出於上海天蟾舞台。程先生除創造了數段精彩絕倫的新腔,以及做功優美;繁瑣漂亮的身段以外,還特製了豹尾雙槍,他舞動起來遊刃有餘,充分顯示了他深厚的武功功底。「贈劍聯姻」一場,百花公主與海俊身行交錯、高矮亮相、載歌載舞,動作優美至極!據說程先生這些地方的舞蹈身段,還是從芭蕾舞里的一些技巧和舞姿里汲取了靈感,大膽化用而來的。

「怒斬八辣」是「點將」中的精彩部分,據說,程先生當時對人物的把控,性格演繹都非常精彩!其眼眉神情細膩傳神,掏翎子時候有數個漂亮身段,是融合山西梆子以及崑曲里的身法精華,使程派在舞武兼容的演繹風格中,又添加了新的編演風格和內容。

史依弘金喜全演《百花公主》

除此之外,在點將一場戲裡,按照二十四節氣製作了二十四面百花旗,旗上繡著個節氣的應節花朵,場面美艷絢爛之極!最為重要的是,這齣程派新戲,舞武並重,新穎別致,據說演出陣容整齊,是《鎖麟囊》的班底,此劇一出,又一次轟動滬上。

本來程先生在上海演完要在北京上演,結果李世芳在差不多的時間裡,也編演了這齣故事基本相同的戲,他這齣戲,也取名《百花公主》,是他父親晉劇名旦李子健移植于山西梆子,李世芳聽說程先生要在北京上演此劇,心裡立刻忐忑不安,怕人家珠玉在前,自己相形見絀,於是差人去程先生那裡,說明此事,並要求程先生不要在北京上演此劇。

李世芳演《百花公主》

說實話,我每看到這裡心裡都很不舒服,這叫什麼事,你演就不叫別人演,再說就是同一齣戲,不同名角兒有不同的處理和演繹,大家都演爭奇鬥豔觀眾肯定會喜歡,你不能因為戲演不過人家,就把人家的路堵死,不讓人家演吧?

結果是程先生二話沒說,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並表示這齣戲保證不在京津演出。結果是這齣戲到今天幾成絕響!我們今天看翁先生的文章也能感覺到他的不滿。翁先生說:因為李世芳的原因,這齣戲始終沒有在北京天津演出過,致使酷嗜程劇程腔的人,至今談起,仍然心有戚戚,引為憾事!

京劇大師程硯秋先生

此劇程門弟子中,除了李薔華有唱片問世,會唱幾段,其他人就根本沒聽說會演此劇,原因可能很多吧,這也和這齣戲文武並重有很大關係,到今天,可能看過此劇的老人也死得差不多了,想請一位見證人出來說說,都成了奢望。

因為此戲難度大,連程先生老年時和他的摯友都說:「《女兒心》花費了我很多心血,可惜沒有在北京演過,現在你就是讓我演也演不動了」。2010年網上傳言說李海燕要復排此劇,結果到現在也沒見蹤影,看來基本打了水漂了。

每想至此,我想喜歡程派的戲迷,心中都會很不是滋味!一出程派名劇,也許能和《鎖麟囊》一樣大放光彩的好戲,因為人為的因素,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使人良多感嘆,遺憾無限!卻毫無辦法挽救,這個和今天的京劇絕技的消失何其相似,不得不讓人們遐想連連,良多感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YU4Cm0BJleJMoPMvk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