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玥
日前,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公布最新研究結果,在分析來自香港14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逾300個體液等樣本,發現不論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糞便樣本均帶有新型冠狀病毒。中大醫學院同時提出,為隔離人士化驗糞便可成為另一種篩查方法,有助於及早發現「隱形個案」。
目前香港以及內地主要檢測手段為留取呼吸道樣本,相比之下糞便化驗有何優勢?準確度如何? 內地和其他國家會不會採取這種檢測方式幫助發現隱形病人?
對此,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秦玥3月27日專訪了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
陳家亮是香港中文大學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系講座教授及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專注消化性潰瘍、腸胃出血、幽門螺旋菌、治療性內鏡研究及大腸癌。他在世界頂尖期刊,如《新英倫醫學雜誌》及《柳葉刀》等發表超過四百三十篇科研論文。2013年1月,出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2018年,獲美國腸胃科醫學院(ACG)頒發「國際領袖大獎」,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以下為採訪實錄。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秦玥:香港中文大學最近發現可以通過糞便等腸道樣本來找出確診感染者或是隱形病人,這種檢測手段的效果和準確度如何?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從我們中文大學醫學院和其他團隊的研究發現,在糞便驗出新冠病毒從而確診的準確性很高。例如一班確診患病人士,所有人的糞便樣本中都能驗出含有新冠病毒。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從他們的呼吸道樣本里驗不出新冠病毒的時候,有20-30%的人的糞便中依然能夠驗到病毒。所以糞便檢測是一個非常準確和敏感的方法。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秦玥:目前香港以及內地主要檢測手段為留取呼吸道樣本,採取糞便檢驗的方式有什麼臨床意義?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現在香港來說,我們主要還是采上呼吸道的樣本來測試,包括痰、深喉唾液的樣本作為主。如果這個測試做的正確、樣本留的好的話,結果就會很準。但問題是,有些病人可能根本就沒有痰,小朋友留深喉唾液樣本也是非常困難的。老人家很多時候喉嚨非常干,留樣本也有難度。我們的研究也顯示,如果深喉唾液樣本留的不正確,例如流了口水,這個「假陰性」的可能性是超過40%的。但相反,如果是大便樣本的話就很容易知道這個人究竟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秦玥:那麼未來糞便檢測是否可以作為主要檢測方式?還是需要配合其他方式?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我相信每一個測試方法都有其優勢,也有受限制的地方。我認為最理想的做法是,無論是痰、深喉唾液或者糞便,這三者應該互相補足,這就可以幫到廣大市民。對於一些症狀不明顯,沒有什麼痰也沒有鼻水的人士,或者對於取痰或者深喉唾液樣本困難的人士,比如老人家或者小朋友,就可以考慮用取糞便樣本的方法。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秦玥:中大醫學院表示說首階段可以為一百名正在隔離的人士先進行糞便樣本測試,目前這個項目的進展如何?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中大醫學院現在打算要幫隔離人士做測試,看看這些人本身沒什麼症狀的人,糞便中是否會含有新冠病毒。我們現在已經準備就緒,在等政府方面的配合。當政府同意後,我們就可以馬上幫有關的緊密接觸者做測試了。我希望一有結果,就可以做一份報告彙報給廣大市民聽。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秦玥:所以這個測試還沒有開展進行、在等政府方面同意?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因為現在政府各個部門都忙的不可開交。我們能做的就是整裝待發,等政府說可以了,我們就隨時進駐檢疫中心展開檢測工作。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取了糞便樣本後,需要多久能知道檢測結果?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只要我們取得有關人士的糞便樣本,兩三天內就可以出結果了。我相信這對有關人士來講是重要的,大家都希望能夠早一點知道自己有沒有事。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秦玥:您日前表示,需要進一步研究有什麼辦法可以更加容易找到沒有呼吸道症狀的隱形病人。除了糞便檢測,目前中大或者本港在相關方面都有哪些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我們一方面擔心社區里究竟有多少隱形病人,現在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想找出來,包括急症室、政府診所、私家診所等都會提供測試的方法,希望多一些市民能夠做到測試,可以及早找到隱形病患。
同時另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可以探討的,就是在一個社區裡面,究竟有多少人曾經接觸了新冠病毒後,現在完全沒有症狀、康復了,這也是一個重點方向。所以中大醫學院會推出一個新的大型研究,就是打算在社區里為超過一萬個健康沒有症狀的人士,做一個新冠病毒的抗體測試。這個抗體測試可以告訴我們,在過往一段時間,這個人是否曾經感染新冠病毒、但現在完全康復了。
這個訊息重要的是告訴我們,社區里究竟有多少百分比的人口曾經接觸過病毒又康復了。如果社區裡面有很多人原來已經接觸過病毒了,等下一次病毒再來的時候大家就沒這麼害怕了。如果發現不是的話,原來整個社區里只有1-5%的人士接觸過然後康復,其餘95%的人都沒有接觸過這個病毒,那等下一次病毒再來的時候,我們就要嚴陣以待了。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秦玥:目前港府呼籲大家保持社交距離,甚至對酒吧餐飲業也採取了比較嚴厲的措施,您怎麼看這些抗疫措施?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我覺得需要的。回顧香港過往兩三個月來,我覺得整體上上下下做的非常好、非常成功。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每日世界各地不同地方人士來香港,面對這麼大的壓力,但回顧這幾個月(政府)控制感染的人數是非常好的。這一兩個星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很多歐美回來的人士讓感染數字上升的很快。
現在政府的政策非常合適,儘量控制海外回來的人士,如果有病症就馬上隔離,避免他們進入社區。但另一方面要面對的挑戰是,除了海外回來的人士,還有一些因社交生活而感染的個案。例如,去酒樓和餐廳、酒吧等因這方面感染的個案,我們覺得是可以進一步減少的。
我覺得可以考慮效仿其他地方的做法,在非常時期,在這一方面的營業時間縮短,甚至聚會等這方面儘量避免,這才可能避免進一步在社區爆發的可能性。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秦玥:目前有沒有其他國家和地方就這項研究與中大接觸,希望展開合作?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自從我們上次開了記者會提到糞便測試的特點後,現在全世界不同地方都有和我們聯絡,希望一起合作。包括英國、美國、義大利、西班牙,還有我們國家不同的城市,希望合作看看這個糞便測試成效有多高。另外從糞便的檢驗里,如何能分辨出哪一類是高危人士,哪些人又可能對社區環境構成威脅,這是我們現在很多不同的團隊合作的一個很緊急的科研工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aPrHXEBiuFnsJQVC9p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