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往事

2020-01-13     行走在大路上123




80年代的中國,經歷了兩場巨變。一場是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生活日漸豐富;另一場則是取消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人們的生活日漸自由。


那個年代,相機悄悄進入生活日常。不似現在隨手可拍的手機照片,那是些需要膠片才能拍下的影像,每一張圖像背後都有著款款深情和珍重含義。


這些照片,是被遺忘了的時光。


吸溜汽水是小孩子的權利


聚會就要嗑瓜子兒,啃西瓜


父母也曾是弄潮兒


90年代家居必備,君子蘭


後來,家庭留下了照片,丟掉了底片。這些數以萬計的底片被當做垃圾,流失在垃圾箱裡。

有一個收藏家,同時也是一名檔案整理者,他從廢品回收站拿到了這些舊底片,再次洗出來,復原了那個年代的真實生活。

他把這些照片稱為,「北京銀礦」



托馬斯·蘇文是一名來自法國的攝影收藏家,在北京生活過很多年,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

2006年,他任英國衝突檔案館的顧問,為其搜集和整理中國民間影像資料。



有一天,他想尋找一些舊照片,就在網際網路上搜索相關內容,反覆看到一個叫做「小馬」的人,發出「回收舊底片」的消息。

於是蘇文聯繫了小馬,得知他是北京北五環的一個垃圾回收商,專門收集含有硝酸銀的垃圾,如X光片、光碟,以及底片。再用制銀酸的池子,提煉出垃圾上的硝酸銀,把銀賣給化學實驗室。



蘇文以公斤為單位,向小馬買下了這些底片。然後先用肉眼挑選,再將認為有價值的照片洗出來、掃描、分類編號。

這些照片展現了85年到05年的20年間裡,以北京為代表的中國社會變遷。



蘇文給這些底片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北京銀礦」

如今,距離蘇文開始「北京銀礦」項目已經過去了10年,該項目還在繼續著。現在蘇文手上已經收集到了85萬張底片。

他說,只要小馬還繼續送底片給他,他便會一直做下去。



日常合影,是那個年代大家使用相機的主要用途。蘇文在瀏覽和整理這些照片後,發現了幾個關於那個時代的小秘密。

80年代,女性往往愛和電視、冰箱合影。



每個年代,都會有幾件家庭標配物品。在今天,是汽車等大件;在50年代,是收音機、縫紉機、自行車和手錶;在80年代,則是三大件「電視、冰箱、洗衣機」。

擁有三大件,是組建一個家庭的儀式,意味著完整和富足。因此在那個用相機來記下珍貴瞬間的年代,女性和電器的合影就顯得意味深長。



從這些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生活物品所代表的社會發展,也可以看到不同牌子和設計的電器所代表的大眾審美,還可以看到那時候女性與家庭之間的聯繫。



80年代的合影聖地,天安門。

那時候的天安門,還不是外來遊客的觀光地,來合影的大多是本地居民。

這些照片,暗示了一個新北京即將出現。即一個更自由、更開放的北京。




到了90年代,人們開始熱衷走出去,旅遊合影成為主流。

那時候的遊客照,更自然和生動。


那時候,大家偏愛和一些奇奇怪怪的大型事物合影。如彎腰抱著一塊圓石,或者橫躺在一片巨石上,又或端坐於佛像之上,甚至還有同大象和麥當勞叔叔的合影。



這些照片,展現的是一個充滿新鮮感和好奇感的90年代。不同於80年代的打開大門和小心試探,90年代的人們更願意向外走得更遠。



此外,記錄、回味和思考,也是「北京銀礦」的價值所在。

如果讓現在的年輕人去問問他們的父母,結婚時候是不是有「敬煙」這個習慣,或許會換回父母的相視一笑。



那個年代,在重大的飯局上,尤其是婚禮上,一定會有「敬煙」的規矩。蘇文在數以萬計的老照片中,以婚禮上的敬煙為線索,整理了一本叫做《雙喜》的攝影集。在這些照片中,可以窺見敬煙的諸多說法。



比如別人給你點火時要雙手遮住火,點好後手指要輕點別人手一下,好讓別人知道你點好了。



敬煙的行為在今天已經不那麼常見,這些看似粗俗的傳統禮儀,一方面表現了那個年代的風情,另一方面也在讓我們反思,究竟什麼樣的禮節,才是值得保留的。



蘇文極為不贊同,僅把老照片作為追憶和獵奇的對象。北京銀礦的這些老照片,在勾起我們回憶之外,還應有更多更廣的用途。

他對北京銀礦最早的解讀,是和藝術家雷磊的合作。他們選擇了3000張照片製作了短片《照片回收》,呈現了相同類型照片中的微妙變化。

後來他們還給1168張老照片上色,並進行對比,割裂了觀眾對時間的感知。



再後來,蘇文又同從城市規劃師,社會學家等專業人士合作,通過這些照片對人口流動、城鄉結構變化和階層變化等更嚴肅話題進行探討。


20年前後的海濱浴場的對比


除了從回收商小馬那裡購買底片,蘇文也逗留於各個市集和跳蚤市場,挖掘其它被人忽視了的影像資料。

2019年他出了一本畫冊,內容是一名西安體育大學攝影系學員拍攝的300多張運動照片。透過照片,是靜止的時間。


運作了十年之久的「北京銀礦」計劃,如今早已超出了小馬提供的85萬張底片的範圍。它涵蓋了所有還能挖掘到的回憶影響,比起追憶過去,更相當於一個發問:

在今天,老照片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PR-nm8BUQOea5Ow4Z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