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怎樣才能越做越大

2019-10-22     中國食品報網官方

近幾年的夏天,「麻小」風暴席捲全國夜市,我國小龍蝦產業從2015年起獲得爆髮式增長。儘管如此,小龍蝦的產量卻依然跟不上需求量。數據顯示,2018年小龍蝦產業總產值達3690億元,價格達到每公斤30—60元,這要比超市中大多數魚類的價格高不少。

「小龍蝦季」今年業已過半。前段時間小龍蝦價格「斷崖式下跌」的喊聲,雖然有驚無險,但也真是嚇壞了不少業內人。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小龍蝦加工企業少,精深加工技術和工藝落後,小龍蝦綜合利用不夠,附加值開發不充分,加工產品大多趨同,同質化嚴重。未來小龍蝦產業要未雨綢繆,以模式、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更加優質的產品供應,推動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價格走低改變養殖模式

「今天捕撈的蝦苗大概有700來斤,能賣1.4萬餘元。」52歲的養殖戶陳福成面容清瘦,臉上卻顯露出了精氣神。

從一名普通的農場職工,到成為安徽華陽河農場稻蝦種養先行先試的典型,陳福成可以說嘗盡了其中的酸甜苦辣。

2015年,致富無門的陳福成從親戚那裡了解到小龍蝦的養殖商機,當年年底就將自己承租的128畝旱地改成了水稻田,並在2016年開始試行稻蝦種養。

「那一年特大洪水破圩,我一下就虧了十幾萬元。」陳福成回憶那段經歷,仍有幾分惋惜。

2017年,陳福成堅持繼續養蝦,但由於經驗不足,加上小龍蝦的防逃設施和稻蝦田改造成本高,那一年他虧損將近2萬元。

2018年,華陽河農場大力推行綠色生態農業稻蝦綜合種養,先後組織種養大戶到湖北潛江等地考察學習,並邀請專家來農場辦班講課。

「終於在2018年彌補了以前的虧損、收回投資成本後,還凈賺10多萬元。」為發揮陳福成在稻蝦種養方面發揮的示範帶動效應,華陽河農場還授予陳福成「十佳種養能手」稱號。

經過兩年的養殖,雖說養蝦不愁銷路,但陳福成發現每當小龍蝦大批集中上市時,價格一下就跌下來了,平均每斤售價只有十六七塊,著實讓他揪心。

因此,當看到稻蝦種養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迅速擴展的時候,陳福成決定開始改變種養模式,變「一田兩收為一田三收」,即把「養一季蝦、種一季稻」改為「售一季蝦苗、養一季蝦、再種一季稻」。

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跟得上市場的浪潮。像陳福成這樣的養殖戶在小龍蝦產業中能獨占鰲頭,靠的正是模式與技術不斷創新。

做好市場預判走出價格大起大落怪圈

今年夏天,小龍蝦的價格出現了「跳水」。「說句心裡話,今年小龍蝦的苗種價格確有下降。往年的冬春之交,經常會有倒春寒,而今年沒有倒春寒,雨水也比較充分,這就有利於小龍蝦的成長。」江蘇盱眙龍蝦創業學院院長陸偉說,成品小龍蝦供應量暴漲,蝦的單價必然下跌。今年的交易價格,在近十年里是最便宜的,平均塘口的交易價比去年價格下降15%左右。

總體來看,如果拿5—6月的價格去跟3—4月的相比,確是「斷崖式」下跌,而且在過去幾年中,這種現象年年都有。

「以這幾年經營小龍蝦餐飲的經驗來說,我覺得小龍蝦的餐飲市場正在『洗牌』。」辣家私廚小龍蝦創始人張萌喆說。6年前,他進入以小龍蝦為主要菜系的餐飲店創業,那會兒小龍蝦還不是很火爆。後來兩三年,跟風做小龍蝦餐飲的人越來越多,市場開始供大於求。

「餐廳的運營成本也在逐年上升,我們的房租、用工、用水、用電等成本都在漲。」張萌喆表示,餐飲店面的「洗牌」一直持續到2018年末。這期間每個月都有大量的「關店潮」。直到2019年春天開始,新開店的數量就相對少了,「洗牌」暫時告一段落。

「簡直就像『怪圈』一樣,很多農產品都難逃這樣的周期。」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今年小龍蝦的價格起落幅度大,勢必會挫傷眾多普通養殖戶的積極性,到明年養殖的人少了,小龍蝦產量低了,價格也許會進入新一輪的上漲。其實,每隔幾年都會有這樣的循環,只不過不像今年這麼明顯。

從產業發展角度而言,劉俊海認為,把現在的小龍蝦產業比喻成一盤散沙並不為過。雖然地方農業農村部門、水產部門在養殖技術上可以給農民提供幫助,但卻很難對養殖市場的走向作出預判。他建議未來可以由全國統一規劃,政府各部門同頻共振形成合力,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對農業生產提前發出預判,從而引導農民有計劃地組織養殖。

「總有一部分人只要看到什麼產品效益好,就紛紛效仿,一擁而上,那結果勢必導致小龍蝦市場供大於求。」劉俊海認為,小龍蝦和豬肉、大閘蟹沒什麼兩樣,都有它的價格軌跡。從幾年前的「大蒜周期」「豬肉周期」「大閘蟹周期」,到如今出現的「小龍蝦周期」,大多數農產品都經歷過價格上的大漲大落;價格低谷產生的原因,幾乎都與供大於求有關。當然,優質的產品在競爭中總會擁有市場。

加強技術創新拉長小龍蝦產業鏈

當前,我國小龍蝦產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我國重要養殖蝦類,隨著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得以不斷延伸。有關專家表示,我們要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實現「十三五」健康持續發展目標奠定基礎。小龍蝦產業發展到目前這個程度,也需要深化小龍蝦產品的改革,推進小龍蝦全產業鏈向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精細化、市場化、品牌化方向升級發展,相關部門要承載好小龍蝦產業發展的引領責任。

眾所周知,儘管小龍蝦生長期較長,但嚴格意義上來講,小龍蝦仍屬於季節性產品。季節性產業典型的表現就是存在發展的高峰和谷底。有關專家認為,季節性產業的顯著特點是「旺季」和「淡季」。因此,除了在旺季舉辦特色文化節等活動以外,如何利用好淡季也是推動產業興旺發展的必備條件。過去,季節性產業往往是旺季時「忙斷腿」,淡季時「家裡蹲」。

專家指出,在淡季,可以圍繞小龍蝦生產周期做文章,根據小龍蝦生長季節性特點,組織學生們觀看小龍蝦生長過程以及小龍蝦培育講座。可以仿效旺季時的旅遊文化節等活動,在淡季還可以組織產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旅遊活動等,對各種不同需求的人們進行「量身定做」,滿足不同時期、不同口味的消費需求。

專家表示,應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手段進行精準營銷。小龍蝦作為海鮮的類別之一,主打的賣點應該是新鮮,目前的生鮮市場的主打要素也是如此,如何保證讓用戶吃起來新鮮並吃起來放心是每個小龍蝦經營者關注的要點之一。而這裡的放心是指用戶能隨時知道小龍蝦原產地信息、出產日期以及小龍蝦相關特徵等。這就需要在包裝上印上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信息,不僅可以追溯原產地信息,小龍蝦企業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對用戶進行消費行為分析,從而進行更精準的社群營銷。

其次,小龍蝦產業鏈模式應主要集中在「小龍蝦養殖——餐飲和產品加工品——特色文化活動」。而當前,小龍蝦產業仍然僅僅圍繞著餐飲。在以後的發展中,可以對產品鏈延伸發展。比如對小龍蝦精深加工穩步推進,用蝦頭蝦殼等廢棄料提取甲殼素,形成其他生物產品和醫藥產品,打造細分化市場,延伸小龍蝦產業鏈。

另外,目前小龍蝦加工企業少,精深加工技術和工藝落後,小龍蝦綜合利用不夠,附加值開發不充分,加工產品大多趨同,同質化嚴重。這就需要打破常規思維,跳出常規套路。在小龍蝦搭配上下工夫,並不斷推陳出新,不僅能夠有效增強品牌傳播功能,更能提高進入門檻,避免同質化競爭。

雖然今年的小龍蝦市場經歷了一波過山車式的有驚無險行情,但也給行業敲了個警鐘。未來小龍蝦產業要未雨綢繆,以模式、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更加優質的產品供應,推動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王紫)

(文章轉載於「中國食品報網 www.cnfood.c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9iE9G0BMH2_cNUgg5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