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的阿姨媽媽們注意!這片海域黃魚大量死亡,千萬別買

2019-07-30     莘莊周到

大黃魚——

又稱黃花魚、黃瓜魚、黃金龍

大家儕曉得

阿拉上海寧喜歡吃黃魚

清蒸黃魚、紅燒黃魚、

油炸黃魚…

光是聽著這些

用黃魚烹飪的菜名

就口水直流了…

但是

愛吃黃魚的市民要注意了

以下地區的黃魚

不能吃!

連日來

福建寧德多地的大黃魚

離奇死亡

不少養殖戶損失慘重

視頻、圖片傳遍

當地居民的朋友圈

密密麻麻的大黃魚

屍體漂浮在海上

場面觸目驚心

據悉,造成大量死魚

漂浮在海面上的原因是:

寧德海上養殖區進入

「白點病」高發期

部分海域大黃魚養殖

爆發「白點病」

「白點病」病原是刺激隱核蟲是一種常見的寄生蟲病,一般發生在春、秋兩個季節。水溫20℃至26℃,水流不暢,水域環境不好的海域,發病率較高、傳染速度快、死亡率高

「白點病」病情嚴重時,魚體表布滿小白點,形成一層渾濁的白膜,魚鰓組織損壞處於應激狀態。

目前為止沒有特效藥物進行防控。

那麼問題來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

「白點病」的爆發呢?

天氣多變,悶熱、暴雨多

導致刺激隱核蟲激增

大量網箱連片分布

導致魚群缺氧

加速了養殖魚的死亡!

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稱:

本次「白點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入夏以來,寧德高溫多雨,大量的陸域徑流帶來豐富的有機物質,有利於「白點病」的快速發展蔓延,尤其是6月中下旬開始,寧德天氣多變,悶熱、暴雨多,導致刺激隱核蟲激增。

大量網箱連片分布,導致海水無法正常交換,特別是小潮水期間,養殖密集區基本上沒有流水,溶解氧明顯降低,魚群缺氧,加速了養殖魚的死亡。

「白點病」主要發生在以下海域

買魚的市民千萬要注意了!

此次「白點病」的發生區域主要集中在:

福安的福嶼、北斗都、萊尾養殖區,霞浦老鴨頭、岱岐頭海區部分漁排,蕉城城澳養殖區少量漁排,還有臨近溫州的福鼎沙埕港內的南灣海域。

病情主要出現在近岸海域養殖密度高的網箱內,其他海域目前還沒有大面積出現。

那麼愛吃大黃魚的上海人

應該如何挑選

新鮮健康的黃魚呢?

1

看外形

魚身沒有傷痕,魚體呈長橢圓形,頭比較大,尾柄較細長,頭尾不彎曲的是新鮮黃魚,反之,魚體如癱軟變形,魚肚膨脹,肛門周圍突出,不清潔或腐敗有紅色液體的為質次和變質魚。

2

看魚嘴

新鮮的黃魚魚嘴比較乾淨,次品魚嘴裡會比較髒,選購時可捏開嘴看一下。

3

看魚鰓

判斷黃魚新不新鮮,可以看魚鰓,鰓蓋緊閉,不易摳開,鰓片鮮紅帶血,無黏液,無臭味的為新鮮黃魚。鰓蓋易於揭開,鰓色變暗呈淡紅色則為不新鮮的黃魚。

4

看魚眼

新鮮的黃魚眼球凸起,黑白分明,表面發亮,新鮮度差的黃花魚眼睛下塌,混濁有白蒙,腐敗的黃花魚的眼混濁呈紅色,甚至有的黃花魚眼睛是癟的。

5

看魚鱗和魚皮

新鮮的黃魚的鱗片緊貼魚皮,不易掉鱗和剝皮,反之,質次的魚鱗片松馳易脫落。

6

看肉質

要判斷黃魚是否新鮮,可以摸摸肉質,用手指按壓魚體,有硬度及彈性,手抬起後,肌肉迅速復原的為新鮮的黃魚。凸陷深而缺乏彈性的則是不新鮮的黃魚。

7

看黏液

新鮮黃魚身上的黏液透明無異味,體表黏液多而且不透明的則為不新鮮的黃魚。

看了以上的小竅門

是不是也想去買一條黃魚

回來嘗嘗鮮啦!

以下內容您可能感興趣

三伏天不燒飯!排名第一的老字號開到莘莊啦

速轉!都市路到劍川路終於要打通了!

網紅羊肉串店遭暗訪,阿拉閔行也有2家!

「毛坦廠上海招生」引爆輿論!閔行區市監局回應

10個最流行的詞,知道莘莊話怎麼說嗎?

整 理丨李 歆

編 輯丨李 歆

溫州都市報、海峽都市報、東南網、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閩東日報、FM93交通之聲、新聞坊及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f7Q2wB8g2yegND_6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