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發展壯大特色產業

2020-05-07     生態雅安

實現通組道路硬化,完成4G及光纖建設,重建馬草坡吊橋,發展藤椒產業,鞏固生豬、土雞、山藥等庭園經濟產業……自2014年市應急管理局聯繫幫扶寶興縣穆坪鎮苟山村以來,便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抓好產業發展,不斷提升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確保農民增產增收。

「苟山村共有124戶36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戶70人。截至2017年底,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18年底也順利實現貧困村退出。」市應急管理局派駐苟山村第一書記徐慶,雖來到苟山村還不到半年,但對該村情況已爛熟於心。

陳秀蓮正在查看藤椒長勢

強基礎

鞏固成果解民憂

「徐書記,你們又有啥好事想到我們了。」4月27日上午,徐慶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剛來到正在施工的苟山村馬草坡吊橋處,過往村民便和他熱情打起了招呼。

去年「8·22」特大暴雨災害,造成苟山村部分村民房屋、農田和村道不同程度損毀,特別是該村的一處便道馬草坡吊橋損毀後,造成了對岸村民出行不便。當時,市應急管理局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及時將這一問題進行反映,得到了市局領導高度重視和幫助,該局還出資17.5萬元重建馬草坡吊橋,解決了群眾安全出行問題。

如今,看到即將完工的吊橋、一條條硬化的道路,以及新修建的村民文化活動院壩,村民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對未來也充滿了期待。

「現在,我們村的通組公路直接修到了家門口,這都多虧了聯繫幫扶單位的支持和幫助。」說到這些,苟山村苟山組村民宋興陶深有體會。以前通往該組的是一條窄小的騾馬道,村民所需生活物資或農產品想要往裡運或往外銷,只能肩挑背扛,很不方便。

在當地,交通不便、通信不暢成了苟山村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市應急管理局在聯繫幫扶苟山村後,派駐當地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員,便首先著力解決通村、通組公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並逐步實現組組都通硬化路,以及完成聯合組至董竹崗組4G及光纖建設等。如今,隨著該村路面硬化加寬,不僅給村民出行和生活提供了方便,也保障了群眾的通信暢通。

「今年,我們計劃實施道路亮化工程及組組通廣播工程。」徐慶說,為了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該村將在苟山組、董竹崗組、聯合組人口聚集區設立太陽能路燈和廣播,為群眾提供便利。

抓產業

助農增收謀發展

要致富先修路,如今苟山村道路已修好,剩下的便是如何發展產業助農增收。在以往,苟山村村民主要靠天吃飯,一旦遇到旱、澇、蟲害等自然災害,生活就會陷入困境。

2017年,苟山村在聯繫幫扶單位市應急管理局和寶興縣交通運輸局的幫助和扶持下,開始發展藤椒種植,並鼓勵發動全村62戶發展了253.2畝藤椒。如今走進苟山村,一片片翠綠的藤椒地已成了該村首個規模化發展的特色產業。

「我家種了7畝藤椒,去年初掛果,看今年的情況收成應該不錯。」近日,苟山村苟山組脫貧戶陳秀蓮來到自家種植的藤椒地,看到藤椒長勢喜人,滿臉喜悅。

陳秀蓮曾和不少村民一樣,除了栽種莊稼,主要靠農閒時打零工貼補家用,收入很不穩定。2017年,在該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組幹部鼓勵下,她選擇留在家中發展藤椒產業。請專家培訓藤椒種植技術、贈送藤椒專用化肥、幫助村民尋找銷路……得益於聯繫幫扶單位等不遺餘力的支持,村民對產業發展更加滿懷信心。

「今年,首批種植的180畝藤椒將進入豐產期,畝產量有300公斤左右,預計能帶來65萬元收入。」徐慶說,藤椒雖然還未成熟,但他們已幫助村民聯繫好了有意向收購的商家,增強村民產業發展信心。

為鞏固提升苟山村脫貧攻堅所取得的成果,徐慶和駐村工作隊隊員還為村民構建起農產品銷售綠色通道,助推該村生豬、土雞、蜂蜜和山藥等庭園經濟產業發展。此外,該村還將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發展「扶貧田」和養殖基地,壯大村集體經濟,並發動各幫扶力量進行「點對點」式訂單銷售,增加村民收入。

市應急管理局為苟山村村民贈送藤椒專用化肥(圖片由市應急管理局提供)

解民困

奔康致富後勁足

「感謝你們和聯繫幫扶單位對我家的關心和幫助。」今年59歲的楊體明,是苟山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已脫貧的他,險些因突如其來的一場災難再次陷入困境。

4月11日,楊體明家發生火災,家中財物被全部燒光。徐慶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得知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詳細了解受災情況,並向相關部門反映,隨後又四處奔走為楊體明爭取和辦理相關安置補助等。此外,還及時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資,解決他家的過渡性生活問題。市應急管理局和寶興縣交通運輸局也為他家送去幫扶慰問金,幫助他重建家園。

「我相信困難是暫時的,在黨和政府以及幫扶單位幫助下,日子會越來越好。」楊體明一家今年栽種的藤椒將要投產,加上喂養的豬仔等,解決家中困難指日可待。

說到聯繫幫扶單位的關心和幫助,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症的呂鳳均更是深有感觸。2017年,生活不便的呂鳳均因患腦梗死,讓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市應急管理局不僅幫他申請靈關鎮過渡安置房,購買冰箱、電視等家電,還為其申請了低保、特困供養金,以及出資請護工照顧他的生活,解決他家的實際問題和困難。

「我們一直都在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開展全覆蓋大走訪活動。」徐慶說,每個季度他們都會對村上之前的1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排查,保證其吃、穿不愁,住房安全、基本醫療、義務教育有保障,有安全飲用水、生活用電和廣播電視。還通過對非貧困戶的走訪,了解其生產生活情況及產業發展方向,持續深化脫貧攻堅工作、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提供有力保障。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李桃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cCg7HEBfGB4SiUwxSC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