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驚!不明小飛蟲朋友圈刷屏!

2020-04-12   老韭菜講故事

最近

小編一聽到「昆蟲」這兩個字

就想到了這種



這又是什麼生物來著?

會不會咬人?



本來想上網搜一下

結果一看朋友圈,大家都在「通緝」

這種不明飛蟲



小心,下面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請謹慎觀看!



謹慎觀看



看到這些

小編不知已經打了多少冷顫~



大家也發現

這種飛蟲似乎被黃色衣服和綠色衣服

有著一種執著的「偏愛」

看著特別噁心



更恐怖的是

有朋友也說自己被這種蟲咬了之後

感覺奇癢無比


哇~

這「怪物」到底是什麼東西啊?


專家科普來了!


原來

這些不明飛蟲就叫:薊馬


新聞知多D

薊馬是昆蟲綱纓翅目的統稱。幼蟲呈白色、黃色、或橘色,成蟲黃色、棕色或黑色;取食植物汁液或真菌。體微小,體長0.5-2mm,很少超過7mm。


薊馬科Thripidae隸屬於纓翅目Thysanoptera薊馬總科Thripoidea,全世界已知276屬2000餘種,包括針薊馬亞科Panchaetothripinae、棍薊馬亞科Dendrothripinae、絹薊馬亞科Sericothripinae和薊馬亞Thripinae 4個亞科。


該科昆蟲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複雜,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經濟害蟲之一。


專家介紹

薊馬一般多出現在春季與夏季

20℃的環境更適合生長

如果數量較多

會對被吸的植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那這種薊馬

到底會不會對人造成傷害呢?


專家:放心!不會的


「薊馬對人來說應該沒有很大影響,它不會吸動物的血液。」


戳視頻看更多


如何避免惹蟲上身?

市民外出要儘量遠離綠色植物;


儘量少要穿著黃色和銀灰色系的衣服;


被薊馬咬後可以塗一些風油精、潤膚露緩解痕癢。


看完專家的分析

小編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

如果再遇到薊馬

大家也可以放心,把它拿掉就行


但是!!!

現在正是各種小蟲子活躍的時候,

出門在外,

見到這些昆蟲

就要分外當心了!


蜱蟲

被咬後切忌拍打或硬拔


每年春季都是蜱蟲病的發病高發期,這主要是因為蜱蟲喜歡潮濕的環境,氣溫升高,蜱蟲便開始活躍。


俗稱「草爬子」,是一種橢圓形小蟲,呈紅褐色或灰褐色,芝麻粒大到米粒大,吸飽血後脹大如黃豆,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蜱蟲都喜歡寄生,宿主也非常廣泛,比如狗、貓的皮膚較薄、不易被搔撓的部位。


在叮咬人時,蜱蟲散發一種麻醉物質,然後將頭、螯肢埋在人的皮膚內吸血,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有些蜱蟲在吸血過程中,其唾液還會分泌神經毒素,可導致人的運動性纖維傳導障礙,引發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蜱蟲吸血後會大


被蜱蟲叮咬後,有的患者會出現傷口紅腫現象,有的傷口則不明顯,發病的潛伏期可長達一個多月。所以春遊後,建議回家馬上好好洗個澡,並且仔細檢查身體。


因為蜱蟲吸血後還會往人體內鑽,很難拔下。所以當被蜱蟲叮咬後,切忌盲目使用拍死蟲體和硬拔的手段,這樣容易刺激蜱蟲在皮表釋放更多病毒,而硬拔還會使蜱蟲的口器留在體內導致感染。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將酒精擦在蟲體上,殺死蜱蟲後用鑷子將其從體表拔除。



恙蟲

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迅速就醫


每年4月開始,恙蟲也開始活躍起來。


一旦被恙蟲叮咬後,病狀大部分是發燒、肌肉酸痛、咳嗽,往往被市民誤以為是感冒發燒,忽略就醫或誤診,有可能造成死亡。


恙蟲病一般症狀較輕,早期及時治療效果良好,極少死亡。但如果不治療的話,恙蟲病會導致心肌炎、腦膜腦炎和肺炎等嚴重病變。如果本身有其他基礎病或老人延遲治療的話,預後則會比較差,甚至還有致命的可能性。



恙蟲會停留在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之動物或人類身上,被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


若感染髮燒1周後,在軀幹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並擴散至四肢,在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70%。


值得一提的是,恙蟲常在人體隱密的柔軟皮膚處叮咬,因此就算是被恙蟲叮咬了,也不會這麼容易被發現。


預防支招


在旅遊及野外作業者,要注意個人防護,避免被恙蟲叮咬;


應使用驅避劑在衣領、袖口和褲腳上,或紮緊褲腳和袖口,或穿長布襪,塗防蟲劑於外露皮膚或衣服上,以防恙蟲近身。


如果市民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迅速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活動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生臨床診斷的參考。


隱翅蟲

小心,毒翅蟲長這樣!


每年春夏季節,都有不少隱翅蟲傷人的事件。


隱翅蟲,又被稱為「影子蟲」,因翅膀不可見而得名。自然界中的隱翅蟲約有250多種,其中約20種可引起皮炎。全身橙紅色與藍黑色相間,尾部不停地扭來扭去,則是毒隱翅蟲的一大特徵。



隱翅蟲白天居水溝、池塘等潮濕地或是雜草叢中,夜間出來活動,有趨光性,喜歡繞日光燈等光源飛行;飛進室內後好呆在天花板、家具、衣物表面,會落到人體上四處爬行。


隱翅蟲並不叮咬人,但是其體內的強酸性毒液一旦沾到皮膚上,有腐蝕作用,會導致皮膚疼痛灼癢和片狀的白斑或水皰,甚至潰爛。在室外遇到隱翅蟲停留皮膚時,不要用手直接拍打,應吹氣將它趕走。


醫生提醒,被隱翅蟲傷了,立馬用大量清水沖洗,能起到稀釋毒液的作用,從而減少皮膚的灼傷感。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立即用鹼性的肥皂清冼。情形嚴重者應及時上醫院就診。


最後溫馨提醒,

到戶外特別是野外活動時,

儘量穿長袖長褲,把䄂子束好,

別讓害蟲有機可乘。

儘量少在陰濕的草叢、樹林裡久呆,

尤其不要在這個季節坐臥在草地上,

如發現可疑症狀,記得儘快就醫。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