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精英律師》的結局滿意嗎?

2020-01-15   老韭菜講故事

 歷時1個月,《精英律師》終於收官了,這部集合了《慶餘年》和《琅琊榜》演員的影視作品給了觀眾不少的驚喜,但是它的結局,卻也讓很多觀眾意難平。那麼《精英律師》結局怎麼樣?為什麼觀眾不滿意?

  事實上,很多觀眾對《精英律師》的結局不滿意,是因為它的結局不太符合常理,不太符合觀眾對一般完美結局的設定。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精英律師》中的壞人沒有得到很好的懲治。

  比如說為了私心,可以陷害同僚,不要公理的顧婕;還有李乃文飾演的王櫟,在劇中也是頗受觀眾的不待見,他為了名利可以卜折手斷,甚至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羅琦去威脅羅檳,但是這樣的人,居然也沒有受到懲治;《精英律師》完結了,可是這些壞人卻依然過得逍遙自在。

  其次,《精英律師》中的好人也沒有好的結局

  就比如說主角羅檳,因為一個案件得罪了委託人焦恩,因此而腹背受敵,甚至導致不少客戶紛紛節約,最終,就連一直陪伴在身邊的同事們也紛紛選擇了離開,故事的結局,好人竟然落得個牆倒眾人推的悲慘下場。

其實觀眾不滿足《精英律師》結局的根本原因,在於這個收尾不夠「戲劇化」。與以往國產都市劇多以美滿大團圓結局收官相當不同,也與觀眾期待的爽劇式收尾不同,它放棄了常規戲劇化操作。

在這個結局中,壞人沒有得到全面整治,好人亦沒有高光收尾。

壞人沒有得到全面整治《精英律師》的故事核心在於傳遞溫暖,向社會傳揚正義、人間值得的能量,而這些能量的激發來自好人與「壞人」的對碰。其中「壞人」角色有真正意義上的壞人,比如臨近結局出現的焦恩,一個害慘了戴曦的衣冠禽獸。

而真壞人之外,更多的還是「微壞人」,也就是現實生活中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物,他們與一直堅持正義的一派三觀不合、也不斷刁難著正派人士。這樣的角色,才是《精英律師》里最能拉仇恨、讓觀眾最想要主角「反殺」的存在。

比如,劉敏濤飾演的顧婕,一個為了利益可以陷害同僚、失去公理心的人物;

比如,李乃文飾演的王櫟,一個將為了業績利用女友,又借女友裹挾羅檳的小人;

又或者本性不壞卻拎不清問題的羅琦,觀眾很想讓她意識到自己對弟弟的刻薄與誤解,希望她能做出改變。

然而,當大結局來臨之後,這些在劇中不斷給主角製造麻煩的「微壞人」,並沒有受到處罰,甚至他們過得很「愜意」。這一設定,會讓觀眾覺得不爽,與常規戲劇化結局相比,更有「壞人」未得到懲罰,故事便不能算結束之感。

好人沒有高光收尾「壞人」仍舊笑傲江湖的同時,《精英律師》里的好人一派也與常規戲劇化中的「好人最終登上巔峰時刻」不同,反而有些憋屈。劇中羅檳堅持以正義為宗旨帶領的權璟,在全劇高光時刻演講之後,並沒有向更強、更大成長。

反而,因為最後一個案件得罪委託人焦恩而腹背受敵,不僅客戶紛紛解約,連那些受過羅檳恩惠的同事們也選擇離開。最終的權璟,只有羅檳的幾位摯友仍舊與他並肩作戰,盡顯牆倒眾人推的淒涼。

雖然羅檳不留「身上曹營心在漢」的員工觀點讓大眾很贊同,但一個業內數一數二的律所因為堅持底線而只餘下寥寥幾人的場面,實在太讓觀眾意難平。這份意難平,即使最後劇情給予了一個高能反轉,也沒有完全化開。

因為觀眾更青睞或習慣於戲劇化強的高光結局,好人要在巔峰時刻收尾,正義一定要在結局得到回饋。但《精英律師》的結局,並沒有完全體現出這份戲劇感,它更多的是給出留白,讓觀眾自己去遐想。

這樣一來,希望在電視劇中化解生活不平的觀眾,很難得到觀劇的暢快感。這一差異化體驗,便是《精英律師》大結局讓觀眾一時無法接受的根本原因,但這個乍看有些「倉促」的結局,卻又很符合現實。

生活便是這樣,無論是人際關係還是工作職場,人們很難得到一個對與錯的美滿答案,只能收穫階段性的勝利。正如羅檳與他帶領的權璟一樣,觀念不合的同事永遠遇不完,生活中的雞毛蒜皮永遠止不盡。

正義得到回報、錯誤得到改正、壞人得到懲罰,基本只會在戲劇化的結局出現。

兩種不同的結局表現方式,其實各有各的好處,一個能讓觀眾感受到一份爽快與解壓,一個能讓大家冷靜下來思考。兩種結局的不同展現形式,兩種不同的味道,或許《精英律師》選擇的結局方式觀感不會那麼完美,卻是沒毛病的。

而且,在七話來看,這個結局還有一份值得其他編劇借鑑的優點。

它,終於放棄了愛情線。

不談戀愛,也可以有高收視《精英律師》在朱珠、王鷗、蔣欣紛紛與靳東開啟感情線後,七話是有點擔心的,擔心這又是一部打著職場劇噱頭的瑪麗蘇/傑克蘇愛情劇。然而,待大結局到來之後,七話也放下心來,編劇終於放棄了對愛情線的執著。

劇中,栗娜與羅檳短暫的曖昧之後,迅速回歸到相互扶植的摯友關係,甚至原本常會被編劇拿來做「黑化擔任」的栗娜,最後仍是保持著溫暖。這一條線,在感情、人物走向上都把握得相當不錯,不入俗套更能驚喜動人。

而羅檳與戴曦這對官方主角,也終於脫離了「男女主必須談戀愛」的魔咒,兩人在相互影響之後,堅定地走起師徒線。這樣的敘述方式,讓七話忍不住忽略了人設上的一些瑕疵,想要給編劇瘋狂打CALL。

事實證明,男女主不談戀愛,照樣能做到收視雙台破1,希望其他編劇們可以因此有所反思。職場劇想要好的成績、想要不斷的話題,未必只有談戀愛這麼一種方式,把故事說好,把故事做出溫度,觀眾一樣會買單。

結局仍有遺憾?下一季來補充最後,可能還是有一些觀眾實在對這個沒有完全交待所有伏筆的結局感到遺憾,但這份遺憾應該能得到填補。相信已經有觀眾發現,這部作品的結局與《歡樂頌》第一季略有相似之處,劇情短暫的得到了和解,並且主線還有極強的延伸空間。

留下這麼多「空白」,很明顯是為第二季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