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改非」能否獲得補償?有哪些風險?

2019-12-06     沈玉潮律師

「住改非」能否獲得補償?有哪些風險?

在征地拆遷過程中有這樣一種現象,比如:小紅她家的住房在火車站附近,後來發現在附近開賓館很受歡迎,能夠賺一筆,於是就將住房中的幾間作為賓館,用來商用。一段時間後,房子要拆遷,這時候就面臨一個問題,房子是以用戶住宅補償呢?還是以經營性用房補助呢?這就是實踐中關於「住改非」的問題,今天浩碩律師與您聊聊「住改非」在征地拆遷中的補償。

一、何為「住改非」

相信通過開頭講的例子,大家對於「住改非」是什麼都已經了解了,用較為正式的語言解釋一下就是:本是住宅性質的房屋,在沒有變更房屋用途的情況下,將住宅性房屋用作商用。


二、「住改非」實踐中如何補償

在實踐中,「住改非」的補償方式有四種,一就是按照實際用途補償,即能夠通過營業執照、完稅憑證具體認定房屋確實用於商業經營的,按照商業用房補助;二是按照原登記用途即住宅的補償標準,但有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三是補償住宅房屋和非住宅房屋補償金額的平均值,有些地方規定對於用作經營的住宅房屋,在徵收決定公告之前已經已取得合法經營手續,則補償金額為同類房屋住宅和非住宅估價金額的平均值;四是住宅房屋部分用於經營使用的,該部分按照商業用房的補償標準補償,其餘部分按照住宅的補償標準補償。

三、「住改非」補償存在哪些問題

首先需要說的是目前我國對於住改非的補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補償是按照各地的政策做出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房屋性質的認定以房產證記載的用途為準,所以按照房屋登記的性質補償並無不當,但是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認真做好城鎮房屋拆遷工作維護社會穩定的緊急通知》,應當對於停產停業給予適當的補償。


四、對於被徵收人的啟示

由於目前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所以廣大被徵收人就要對當地的政策有所了解,避免這種「住改非」帶來的尷尬。一方面如果不涉及征地拆遷,住改非為當事人省去了很多麻煩,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征地拆遷的話,徵收方按照房屋登記的性質補償,對於被徵收人來說就不是很有利,因為這也沒有違反法律規定,適當的停產停業損失也難以彌補被徵收人的預期損失。因此,大家要將住宅用房用作商業用房時,要按照規定,結合房屋的區位,慎重考慮。

另外,被徵收人要保存好完稅憑證、工商登記等證件。


以上是浩碩律師跟大家分享的關於「住改非」的一些內容,如果被徵收人多年經營,僅僅是因為房屋用途沒有變更登記而沒有按照商業用房補償對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您可以向專業的律師諮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Fej5G4BMH2_cNUg_L5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