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好背負,控制身體平衡和步伐節奏,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腳掌觸地,什麼時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節奏去走,儘量保持勻速,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最恰當的速度是走而不喘、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1、剛開始徒步可以放緩一點,讓身體每個部分都先預熱,有個適應的過程,5-10分鐘後才加快步伐。
2、隊員之間應該保持一個合理的距離,一般為2-3米。隊伍的安全距離一般在白天不能超過十分鐘或者200米以內,夜晚必須在5分鐘或者20米以內。
3、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奏來走,不要逞強緊跟強驢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4、上下坡時,手部攀拉的石塊、樹枝、藤條,一定要用手試拉,看看是否能夠受力,才去做其他攀爬上下動作,避免意外受傷。
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
5、了解自己的體能,學會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6、按計劃休息和進食,根據大家途中的體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必要時寧可延長穿越時間。避免不必要的體力過分透支,要為後來不可預見的意外情況使體力留有餘地。
7、重裝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裡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
8、喝水要以量少次多為原則,喝水也是主動的,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動喝水。每次喝兩三小口為好,太口渴了可以縮短喝水的時間,增多幾次喝水次數,一次喝水太多,身體吸收不了浪費寶貴的水源不算,反而增加心臟的負擔。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
9、行走中的休息要長短結合,短多長少。一般途中短暫休息儘量控制在5分鐘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分鐘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20分鐘,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鐘,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儘量回流心臟。謹記:休息是主動的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下休息這麼簡單。
10、中途休息時不要脫鞋。長時間行進腳一定會浮腫,脫了鞋一旦再穿是比較難受的。
11、山區晝夜溫差較大,海拔上升溫度會下降(-6度/垂直1000M)。注意保暖是必須的,尤其是在大量出汗後和睡覺前。相應準備保暖衣物和選擇合適睡袋。當衣物被雨水或汗水打濕後,熱量散發的速度是驚人的,此時要儘快換上乾燥內衣。有條件可選用coolmax等排汗快乾面料的內衣。
12、不要輕易冒險走夜路,很多迷路都是發生在能見度很低的情況下,而且夜路很容易造成失足。當不得不走夜路時,有頭燈準備是最好的,手電筒會占用一隻手,不利於平衡保護。
13、注意保護膝關節,養成正確的行走姿勢,在重裝穿越如果能有兩根登山杖與你同行,能為你帶來不少便利。而且可以減小膝關節因衝擊而受傷的可能。
14、野外穿越,腳是最勤奮最辛苦的,一定要善待雙腳。不要穿新鞋,因為腳與新鞋尚未磨合,穿新鞋容易使腳疲勞、受傷。在山中重裝穿越,各種情況都會遇到,所以,應選擇合適的高幫登山鞋。登山鞋鞋底厚且用硬橡膠製成,底部有大而深的花紋,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在碎石及不平坦的路面上能有效地保護雙腳;鞋幫高且較硬,可以起到支持腳踝的作用;穿這種鞋,水也不易浸入鞋內。
穿上鞋後,要感覺一下腳趾是否可以活動,如不能活動說明鞋太小,腳尖前端應留有一定空隙。還要走走看,如果腳跟與鞋跟之間滑動,就容易擦傷腳,這種鞋也是不合適的。
15、鞋帶不可系得太松或太緊,那樣會使雙腳過早出現疲勞,且易受傷。最好用扁平的帶狀鞋帶,不要用圓形的繩狀鞋帶,因為繩狀的鞋帶不易繫緊、易鬆開。
16、襪子的大小要適中,最好選用coolmax面料襪,吸汗,排汗,觸覺好,適合多日行走。如野外活動時間長,多備幾雙襪子。
17、另外,在雙腳與鞋摩擦多的地方,可以塗些凡士林或油脂類護膚用品,以減少摩擦,防止腳受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