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美食地圖上,和面相關的指引,存在著強烈的東西南北差異。都說北方面食當道,但如果你穿進四川隨便一座城市的街頭巷尾,一定會發現密密麻麻的麵館小店,像廣告牌一樣,吸引著你的注意力。從宜賓燃面到內江牛肉麵,從四川地域的隔離到分別,這其中,真正讓四川面在世界上贏得榮譽的,是一個叫做【擔擔麵】的物種。
很多人對擔擔麵的理解,是將其歸為四川特色品類。原因很簡單,它不是特定某一種風味面,擔擔麵是一份名副其實的小吃類下午茶。擔擔麵的產生,就是四川的街頭小販做生意而來的,兩根扁擔挑起移動鋪面,隨便找個地方就可以做買賣,和現在電動三輪車擺夜宵差不多。
在四川,吃喝休閒一直都是主流文化,打個麻將喝口茶,成為了土著成都人消磨下午時光的標配。而在這些休閒消遣的時間裡,難免嘴饞肚餓,想要吃點東西,本地人都喊「打尖兒」。
擔擔麵,就是這個「打尖兒」的產物,小小的一碗面,幾夾筷子就能吃完,不影響吃正餐的胃口,又能暫時填個肚子。
清朝時候的四川街區中,這樣的「擔擔生意」更是主流,小商小販們弄個挑子,前面是爐灶,後面是碗架子,守著集中的商業區做買賣,就是賣方便快捷的「打尖兒」品。
來自《回望炊煙-我的川菜歲月》的記載,擔擔麵的特色,就是做得精、分量小,價格高。擺在公館、賭場和煙館的門口,這些地方的人出來就要吃,只求簡單便捷。所以擔擔麵又叫做「三口面」,一碗面,三筷子就夾完吃光。
對於擔擔麵的定義,我們此刻才能做出更加分明準確的理解:它不是印象中的四川炸醬麵,也不是紅油味的棒棒面;它只是一種經營方式,涵蓋著四川味道的不同側面。
四川人把各種混料都喊臊子,無論裡面是牛肉還是豬肉,都深藏著一份民間智慧。在吃不飽的困難年代,我們無法強求餐餐都是大魚大肉,但臊子的肉末香,給無數的普通老百姓,打著一餐又一餐的牙祭。對臊子的依賴,就是肉慾裹腹的期待;留存下來的麵食文化,除了吃飽,還要吃好。
按照專業領域的細分,擔擔麵的味道常常有五種類型:紅油雜醬面、海味面、白油燃面、素椒牛肉、脆臊面。底味不同,臊子的搭配也不同。而如今,這些傳統擔擔麵的味道類型,已經分化出了不同領域;比如四川宜賓擅長的燃面,老成都記憶中的海味面,究其源頭,全部是受到了擔擔麵的影響。
紅湯雜醬的底料是麻辣紅油,湯鮮味美,臊子是偏干型酥香的。
白油燃面中,一定帶有豬油,加入了芽菜、肉沫、細蔥花,只用鹽巴不用醬油。
素椒牛肉麵,則是選擇的去筋精瘦牛肉,宰碎後加豆瓣炒香,混合紅油味,加入蒜泥、芝麻醬,再佐少量糖和醬油。
脆臊面中,則是選取的去皮豬肉,肥瘦肉切成顆粒狀,炒得酥香後再打起來,不加任何的油,面底料紅湯打底,考驗臊子的油渣兒肉香。
海味面在遠離海域的內陸地區,則只能用干發魷魚,伴著去皮的肥瘦豬肉片,加點口蘑或者香菇、冬筍,用金鉤燒成一道臊子,在白湯底料中,吃一點深海咸鮮的味道。
一碗面就是一個江湖,這在四川,有古道俠義的不羈。大家吃面,已經脫離了裹腹的原始欲求,面成為了工具,吃「項料」才是最真切的表白。
各個商家也是在爭奪這塊深不見底的市場,龍蝦季,蒜蓉龍蝦成了外賣BIG榜,因為龍蝦吃完,湯湯還能下面;滋補季,花膠湯底經常會被打包回家,因為硬菜乾掉後,湯湯也能下面。
在四川,不絕於耳的讚美,就是那句:把湯湯留到!我要下面!這成為了至高無上的褒獎,一直在逼格和市井氣中無縫切換。
大家在一碗面的口味上煞費苦心,其實也成為了四川飲食的另一個側影。川系菜,在全世界都叫得上名號,刨開油鹽醬醋的用法,說白了,我們就是在玩弄調料。
四川的面,之所以和北方的面有如此大的差異,背後的騷操作,就是那個養人而溫潤的氣候。極大的濕度,是天然的保濕劑,除了養一方美女,還養一方作物。
很多人都不知道,四川其實是產小麥的大省,原材料豐盛,使得大家吃面都順理成章。但潮濕的氣候,使得小麥的蛋白質降低,做出的麵糰沒有北方Q彈的勁道,聰明的手藝人們就往麵粉里加鹼。
那些五花八門的臊子,和鹼味兒面混搭,保持了口感的基礎上,我們還能吃一瓢臊子香。這種對面的新定義,也練就了四川人粗獷而複雜的味蕾;湯湯才是一碗面最後的靈魂,我們不接受任何質疑。
「成都每隔100米,就有一家麵館在賣面」這句話稍許誇張,但卻是外地人對成都的印象。擔擔麵的名聲在外,使得本地人對此面早已遺忘,你很少看見本地食客會在麵館里點一份擔擔麵,大家都以牛肉麵、雜醬面、海味面……等等類型代替。坐下來,會點擔擔麵的,80%的機率是外地人。
因為旅遊文化地標的存在,擔擔麵在成都,還成為了更多中高檔川菜會館的菜品。從屌絲到高大上,擔擔麵完成了一次人生逆襲。
如今你坐進麵館點一碗擔擔麵,多少都是經過了市場改良。麵條比常規面粗一些,做得正宗傳統的,不會有分量上的選擇,直接延續下午茶小吃的定位,而改良版的,則是一種特色面類型,可以選擇分量大小。
從街頭的8-12元一碗,到中餐館30-40元一份,都是不同的體驗,卻源自四川民間大眾的生活百態。和歌里的文藝比起來,真實的街頭中,最帶不走的,其實是四川的面。成都的街頭,你要不要來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