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 [文藝復興],我們在歷史課本中基本都學習過,它差不多發生在在13世紀末到16世紀,發源於義大利的佛羅倫斯。
聽到文藝復興,除了會想到我們熟知的那位最偉大的詩人,時代的開拓者——但丁之外,還有一位美術界的但丁式人物,也一直被義大利人所崇拜和銘記。
這個人就是 喬托·迪·邦多納 。
喬托雕像
了解中世紀的人,應該都知道,那是一個漫長而黑暗的時代,藝術在長達1000年里,基本都是宗教的定製品,直到喬托的出現。
美術界的但丁
1267年,喬托出生在佛羅倫斯北郊的一個農民家庭。據說,喬托小時候就非常熱愛畫畫。
有一次,喬托正在石頭上畫羊的時候,被一位響噹噹的人物發現了他繪畫的天賦,他就是畫家、建築師,著名的「義大利繪畫之父」奇馬布埃。
奇馬布埃《寶座上的聖母》
中世紀的時候,繪畫只是宗教用來教化信徒的一種手段。這種程式化的技法和套路,喬托很快就學會了。
不過喬托卻不願意只臨摹老師的畫作。
他從小就是在田間地頭放羊長大的孩子,大自然賦予了他很多的生氣和活力。離開老師的工作室後,他決定放棄傳統的作畫套路,回歸自然。
喬托《升座聖母》
什麼才是自然?喬托放羊時看到的房子是立體的,樹是立體的,人也是立體的。他想要打破傳統的繪畫技巧,把所看到的真實樣子畫下來。
於是,這位天才便創作了畫畫中,近大遠小的「短縮法」。
喬托《耶穌受難》
喬托的方法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透視法的前前前身。他的方法就是把後邊的東西往小的畫,然後再縮小,看起來有種一前一後的感覺。
據記載,喬托是第一個真正探索出透視方法的人,並且把它運用到了繪畫上。也是從他起,繪畫開始有了明顯的體積感,空間縱深感和透視的意識。
他把神請到了人間
如果只是技法上的突破,還足矣體現咱喬托的偉大,他真正厲害的,還有天才的想法。
喬托最負盛名的一幅畫叫《哀悼基督》的作品。
「哀悼基督」是《聖經》新約里的故事:講的是猶大背叛了耶穌之後,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死去了,聖母和其他人在沉痛的哀悼耶穌。
喬托《哀悼基督》濕壁畫
喬托在處理這個場景時,把注意力從中世紀要表現的神跡轉移到了人的身上。
他是第一位讓畫里的人有了表情和感情的藝術家,當時的人們,已經太久沒有關注過自身的情感和需求了。
喬托《哀悼基督》(局部)
宗教和神權的影響開始逐漸被削弱,喬托將人從神的牢籠里解放了出來,把人的真實感情注入到了藝術創作中。之前的神,都是僵硬的,沒有血肉的展現在藝術中。
喬托嘗試用敘事的手法塑造出人物一系列的情感,他畫出了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喬托《哀悼基督》(局部)
當時的人們,站在他的畫前是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甚至能與畫中的人物和故事產生共鳴。
這才是喬托想要表達的真實的世界,真正的人。他們前所未有的充滿了生氣,喬托將宗教從神壇拉回人間,他把神請到了人間。
新時代第一位畫家
從喬托起,繪畫開始注重人性的美好和對自然的熱愛,最重要的是關注人本身的思想,突破了當時的宗教限制。
中世紀作品《耶穌像》
在漫長的中世紀,喬托被視為第一個醒來,睜開雙眼看世界的人。人類和自然的美已經在宗教這件厚厚的外衣下遮蔽了千年之久。
在他身後,整個西方世界開始慢慢甦醒過來。
中世紀《五餅二魚》
喬托之所以偉大,在於他在14世紀時,便把繪畫表述從「2D轉換到了3D」。
用貢布里希在《藝術的故事》中的話說就是:喬托重新發現了在平面上造成深度錯覺的藝術。
喬托《猶大之吻》
作為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紐帶,喬托是中世紀最後一位畫家,也是新時代的第一位畫家。
他是里程碑式的轉折性人物,被譽為劃破黑暗中世紀星空的第一道光。
喬托《聖母與聖嬰》
作為這個世界的奠基者,喬托讓人重新發現了自然,並讓人們穿過千年的「黑暗」再一次地發現了那個活生生的大寫的「人」。
文 / YiYi
圖片來源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