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天不亮就得出門去批發市場採購,辛苦的搬運到店裡,然後一直忙忙碌碌到晚上十一二點才能休息。」這是眾多餐飲從業者熟悉的日常。現在,隨著一些生鮮B2B服務企業的介入,這種情況正在得到改善。
以目前現有的主要玩家來看:永輝彩食鮮、海底撈蜀海主要面向B客戶,美菜、美團快驢主要以中小餐飲企業等b客戶為主要服務對象,宋小菜主要為農貿市場的中小零售商供貨
目前為止,這個萬億級市場還沒有跑出具有絕對實力的參賽者。這個市場難做的原因是來自供應鏈嗎?哪種模式或者誰最有可能是贏家?
海底撈蜀海+永輝彩食鮮,強強聯合,征戰B客戶群
聚焦B客戶群的海底撈蜀海、永輝彩食鮮的供應鏈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兩者強強聯合後是形成一個怎樣的綜合體?
蜀海於2007年開始獨立運作,為海底撈提供整體供應鏈託管運營服務。
後來,蜀海逐步從海底撈供應鏈部門剝離出來,並將自身供應鏈服務對外開放。2011年6月,蜀海供應鏈成立,一是為海底撈供應食材以及負責海底撈的倉儲、物流等,二是為外部餐飲及零售企業提供整體食材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
當時蜀海之所以從海底撈供應鏈部門剝離出來,並對外開放自身供應鏈能力的原因,業內有猜測可能是資金、管理等成本的壓力不斷增加。
蜀海幾乎是在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進行了深度布局,并力圖做到標準化。
上游——集中採購並逐漸滲透到種植養殖:
為降低採購成本,保證食材品質,蜀海在上游集中採購並逐漸滲透到養殖種植環節。另外,藉助於永輝的優勢,蜀海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採購一手的食材。
中游——中央廚房標準化輸出+全程冷鏈:
中央廚房:食材在蜀海的中央廚房內進行初加工和部分深加工服務,以標準化的半成品輸出,然後再經冷鏈物流進行配送交付給下游餐飲企業。
這樣可以極大為餐飲企業降低成本,提升後廚作業效率,解決餐飲行業標準化的痛點。目前,蜀海供應鏈的中央廚房已經覆蓋北京、上海、鄭州、東莞、武漢、西安等多個城市,另外還有多個城市在建設中。
強大冷鏈體系:為保證食材的新鮮與安全,蜀海力圖做到全程冷鏈,全國聯動,全年無休。
冷藏車和常溫車數量1000+,全程冷鏈運輸與溫控管理:蜀海供應鏈擁有不同車型的冷藏車和常溫車1000多輛,在全國範圍內集約配送。另外,蜀海還會對配送過程進行全程無盲點監控。
布局全國物流中心網絡,打通物流運輸系統:據今年11月中信建投社服報道,蜀海供應鏈在全國已布局17個冷鏈物流中心,分別位於北京、上海、成都、西安、鄭州、武漢、東莞等地,目前配送覆蓋超百個城市,日吞吐達到約千噸,擁有總面積達數十萬平方米的多溫區物流中心。
下游——服務連鎖餐飲、機關、學校等大B客戶:
蜀海服務對象主要是以連鎖餐飲、機關、學校等大B客戶為主。此前,蜀海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龔力曾解釋道,蜀海也做過一段小B客戶,但是發現小B對價格敏感度非常高,而且小B的成本核算是不計算店內老闆和老闆娘夫妻兩個人的成本,另外小B客單價較低,利潤很難覆蓋掉為其服務的交付成本。多重原因,導致小B粘性太差,不能夠發揮中央廚房服務優勢。
彩食鮮是永輝超市旗下的食材中央管理中心,是永輝創新的供應鏈集成平台。現已擁有超過30000+SKU,可充分滿足各層次、各類型客戶的不同採購需求,為各類B2B、B2B2C及零售連鎖渠道各業態門店提供量身定製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投建6大生鮮中央工廠:彩食鮮生鮮中央工廠是集產品收儲、檢測、保鮮、加工、配送於一體的大型中樞系統。作為省屬區域的調控中樞,既負責各個區域商品總調度,同時面向各地區商品交易中心進行倉儲配送。下圖為彩食鮮中央工廠的建設進度。
密集建設配送倉:據《商業觀察家》今年7月份的報道,今年內彩食鮮同步在北上廣深、西南市場、福建建倉,為快消品、日用品等企業購做集成配送。
為效率最高,彩食鮮配送中轉倉大都希望合併永輝超市大倉。對於一些還沒有大倉的區域,彩食鮮就先行找地自建。
數千輛物流車:永輝彩食鮮擁有650+自有物流車輛、1500+合作物流車輛。
從下游面向的客戶群體來看,彩食鮮一是向永輝的各業態供應半成品食材,目前永輝生活中出售的半成品食材,大多是由彩食鮮供應;二是面向全國的政企事業單位、部隊食堂及酒店、餐飲、加工型生產原料企業等客戶提供服務。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那這樣彩食鮮與海底撈蜀海是不是競爭關係?
顯然不是。2015年永輝雲創投資蜀海時,永輝就承諾不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間接參與第三方餐飲供應鏈業務,不以任何方式投資與蜀海構成直接競爭關係的實體。
對於永輝而言,藉助蜀海供應鏈,其服務範圍可以從福州地區逐步擴展全國。對蜀海而言,可以藉助於永輝直采的優勢,用更低的成本拿到一手的食材。雙方結合後,既可以發揮永輝直營直采的優勢,又可以發揮海底撈蜀海在餐飲標準化輸出上的優勢,打造一個綜合服務平台。
美團、餓了麼縱深發展
前有脫生於大型連鎖餐飲、超市的海底撈蜀海、彩食鮮,後有脫生於兩大外賣平台的美團快驢和餓了麼有菜。
很多人對美團、餓了麼的印象還停留在團購、外賣上,但縱觀目前兩者的業務體系,會發現他們已經開始在餐飲領域縱深布局,除了前端的餐飲、外賣,還有後端對整個餐飲供應鏈的把控。
這類參與者在前期做外賣平台過程中,就已經與中小餐飲商家經歷了長期的磨合,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客戶群,也更熟悉他們採購渠道匱乏、議價空間小等痛點。
通過B2B平台集中採購,可以發揮規模效應,提高議價能力,為中小餐飲企業降低採購成本。
另外,美團、餓了麼還可以發揮在物流、技術上的優勢,幫助商家降本增效。
餓了麼是中國最早的在線外賣平台。早在2015年,餓了麼就上線了有菜。不過該業務在2016-2018年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寂,在去年又開始重啟。
在整個鏈條來看,在toB環節,餓了麼通過布局有菜,為餐飲企業提供B端服務,在下游,餓了麼一方面自建配送體系——蜂鳥配送,同時,與同屬於阿里系的點我達合作,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2016年初,美團的2B業務快驢悄然上線。主要為商家提供進貨、財務對帳、經營分析、商品管理、用戶評價等服務。餐飲企業只需在店裡等著快驢將食材送貨上門,極大節約時間、人工成本。
上游——嚴格採購標準:為了確保餐飲企業採購的食材品質,快驢制定了嚴格的採購標準。據美團快驢事業部區域採購與業務發展部福州二區相關人員講述,比如蔬菜和肉類我們都是每天凌晨採購,保證當天送至客戶手中,絕不隔夜。雞蛋三天銷售不完的我們就會退掉,不再銷售。」
中游——「輕物流」,實現快速布局:在流通環節,美團選擇的是「輕」模式,通過與大型的倉儲物流服務商合作,以快速實現全國布局。在配送上,也是交由三方物流配送。今年6月份,美團快驢事業部倉儲與配送負責人原巍在公開演講中透露,快驢已經在全國22個省,39個城市,超過300個區縣進行了深度布局。
技術創新助力供應鏈業務運轉:倉配技術上的創新與發展是助推供應鏈業務快速運轉的重要動能。以美團快驢倉配一體化系統建設為例,該系統集合大數據應用分析、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系統核心子系統包括倉儲管理系統、排線派車系統、自動補貨系統、配送網格化系統等。
美團快驢事業部倉儲與配送負責人原巍表示,在未來,快驢還將持續深耕物流數字化,在整個供應鏈體系里打造以冷鏈物流體系、多元化配送、司機管理、配送管理等綜合管理體系,並逐步完善信息和數據為導向的一站式服務,滿足各類型餐飲商家的全品類食材及用品的供應鏈需求。
巨頭夾擊下,宋小菜、美菜能否殺出重圍?
如果說上述兩類型企業都享有「母胎優勢」,那宋小菜、美菜則是從頭至尾都要重新去構建。巨頭夾擊下,這兩者憑藉什麼去殺出重圍?是否會殺出重圍?
瞄向農貿市場商販,反向供應鏈踐行者——宋小菜
與其它企業或平台聚焦餐飲、企事業單位不同,宋小菜卻是另闢蹊徑選擇了農貿市場的商販為客戶對象。目前宋小菜平台已經擁有超1300萬生鮮蔬菜零批商。
針對這類客戶群體,宋小菜用一套以銷定產的「反向供應鏈」來服務,即宋小菜收集b端生鮮零批商訂單需求後進行分類整合,再與上游供應商進行匹配,分配到相應的供應商,供應商再按照訂單信息備貨,從基地直接運送到終端的b客戶。
該模式中大數據發揮著重要作用,大數據匹配的精準度與訂單密度成正比,只有訂單密度高,匹配的才會更準確。為此,宋小菜也一直在大力投入技術。
在物流方面,如何既能為客戶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務,又能使成本得到控制?
宋小菜從源頭開始,對整個物流鏈條進行了優化。
包裝前置:眾所周知,傳統的蔬菜流通環節中通常要經過多次的拆裝分揀,這帶來了蔬菜的損耗。基於這種情況,宋小菜選擇的方式是將包裝前置,即按照訂單需求在源頭就進行打包,中間不再分拆。
將物流做「輕」:據悉,早期宋小菜也曾做過倉儲物流的自營,那為什麼後來不自營了?
宋小菜合伙人、賣家事業部總經理謝金余曾向媒體表示,創業早期,宋小菜在上游供應鏈的影響力不大,基地直供的訂單較少。
很多食材是從供應商進貨後,再根據平台訂單包裝送貨,這就要求宋小菜有一個強大的倉儲系統。但隨著業務模式的升級,宋小菜的供應商接近或者達到供應鏈的最上游,很多食材都是從基地直發城市的服務站,中間不再經過各種接貨倉和分揀中心,倉庫的需求極大地降低。
因而,宋小菜轉變策略,實行輕倉化運作,把倉庫分散在終端市場,也就是各個服務站。對於宋小菜這樣一個年輕企業來說,大範圍布局前端倉庫成本太大。權衡之下,宋小菜作出了外包的決定。
據悉,2018年,宋小菜全年蔬菜交易量達 30萬噸,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生鮮蔬菜B2B垂直電商平台之一。
「兩端一鏈一平台」,B2B生鮮領域的京東——美菜
在面向客戶群體上,美菜與快驢類似,都是主要面向中小餐飲企業,兩者不乏會有正面交鋒的可能,那美菜會拿什麼去博弈?
從商業模式來看,F2B的「兩端一鏈一平台」是其最大的標誌,即美菜一頭對接農民,一頭對接餐廳,用短鏈替代傳統的多級流通,使得餐館商戶的採購價格得到大幅降低,流程也更簡練。
在物流上,美菜選擇了「做重」物流環節。美菜創始人劉傳軍曾解釋稱,美菜網創立的時候市場上活躍的快遞只有「四通一達」,沒有專業的冷鏈物流,所以其選擇自建模式。自建雖然耗費資金巨大,但是更加契合生鮮品類,已經變成了美菜網的競爭壁壘。
2015年3月,美菜物流獨立運營,並對社會開放冷鏈物流服務。這種物流的重模式,往往會讓人聯想到京東物流,因而從這點來看,業內也有人稱美菜為「生鮮B2B領域的京東」,但不同的是,目前美鮮送以免費提供配送服務為主,盈利能力尚待提高。
加工、分揀前置:在源頭就將商品進行分揀、加工等操作,送到倉庫和配送中心後不再進行分揀或者加工。
多類型倉:有數據稱,截止2019年8月,宋小菜在全國52個城市建立了包含保鮮、冷庫等74個倉儲中心,倉面積約80萬平米,日包裹處理量超520萬個。
運力:配送車輛17000餘輛,日配送次數超15000次。
信息化:例如自主研發TMS系統;首創智能排線技術及智能派車系統等。
通過以上供應鏈建設,美菜網可以極大為商戶節省採購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在各核心城市設子公司,適應生鮮本地化運營:為適應生鮮本地化運營的特點,美菜以在各核心城市成立子公司的方式運作。
2019年10月21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美菜網排名第34位。
2019年11月15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世茂海峽·2019三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美菜網以500億人民幣估值上榜。
客戶群體該是面向B更合適還是b更合適?或者什麼樣的企業適合對B,什麼樣的企業適合對b,對哪一類的B或者b合適?到底適不適合自建物流?脫生於大型連鎖超市、餐飲、外賣平台的參與者更具優勢,還是宋小菜、美菜可以創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面對這些疑問,現在下結論似乎都還為時尚早。
馬雲有一句名言:「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哪一些會「死在明天晚上」,又是誰能迎來「美好的後天」?
- END -
作者 | 三筒
來源 | 物流沙龍
整編 | 餐飲O2O—小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