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就好(原創)
香椿樹具有生長快,產量高,效益大登特點。根據椿芽初出芽苞和幼葉的顏色可分為紫香椿(也叫紅香椿)和綠香椿兩大類。紫香椿的樹冠比較大,開闊,樹皮是灰褐色的,芽苞是紫褐色,剛發出來的幼芽是絳紅色的,有光澤,香味濃郁,纖維少,含油脂較多,品質上乘。主要的品種有黑油椿和紅油椿等。而綠香椿樹冠直立,樹皮是青色或者是綠褐色的,葉片的香味較淡,含油脂也少,品質稍差一些。品種主要是青油椿。
不管是紅香椿還是綠香椿,它們的生長規律是一樣的,其地上部分的生長都是經過緩慢,迅速和下降三個不同的時期。像華北等地人工栽培的香椿幼苗,一年中快速生長期是在6–7月,9月中下旬就基本停止生長了,10月中下旬就開始落葉。在肥水條件較好的地方,當年的苗木就可以長到1.5米左右高,但在乾旱的情況之下,苗高僅有0.6–1米。經過平茬(重短截)後移植的根櫱苗和一年生實生苗,生長速度較慢,當年能夠長到1.5米。香椿樹有明顯的頂端優勢,如果不去頂芽,側芽伸長很慢。
香椿在溫室內栽培,可提前到春節期間採收,對喜愛椿芽的人們來說,是具有極大的誘惑力。鹽漬椿芽都十幾元一斤,何況是紅油油的鮮嫩椿芽呢?
一,香椿溫室高效栽培
目前在山東,河北等省市利用溫室進行香椿的高效栽培,是近些年來興起的新的栽培方式,主要供應元旦至春節期間,產品銷量大,價格高。利用日光溫室生產香椿芽,節約能源,溫室造價低,且產品和環境避免受污染。
溫室栽培香椿主要的入棚方式是:
1,先將保護設施準備好,再進行整地,將經露地培育德大香椿苗植株定植於其中,華北等地一般是在秋季10月至11月初,椿苗還沒有完全落凈葉時移植。這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
2,在春季4–5月份,將育好的椿苗直接定植於溫室中,促其生長培育成大苗,等到冬季再進行生產。但這種方法影響溫室冬春茬的生產,一般很少有人採用。
3,在露地矮化密植林適時建溫室,將經過培育的苗木扣在溫室中進行冬季生產。
二,溫室內香椿的管理
11月份香椿苗木栽入溫室後,不能立即封膜,應將溫度控制在1–5℃左右,使苗木徹底通過休眠期,並散發溫室內的水氣,避免因移栽澆水土壤濕度過大而引起爛根。
根據椿苗通過休眠的程度,在移栽後5–15天左右,寒潮到來之前封膜。封膜後隨室內溫濕度的變化,及時通風降溫除濕。12月份覆蓋草苫,如果溫室內溫度過低時,可於12月中旬看天氣變化生火加溫。白天把溫度控制在18–24℃,夜間12–14℃,最低溫度不要低於8–10℃,經過20–40天就可以採收鮮嫩的椿芽了。
在採收第一批椿芽之前,一般不需要施肥,椿樹可以靠自身貯藏的養分來發芽生長,只需澆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即可。在第二茬椿芽長出來後,開始追施尿素等非氨態氮肥,施肥後澆水。也可葉面噴施0.2%的尿素溶液,磷酸二氫鉀和微量元素肥等。以後每收穫一茬追一次肥,澆一次小水或葉面噴肥。除施肥澆水外,為保證椿芽的鮮嫩,可根據情況於上午10時左右向樹幹噴水一次。
因為香椿樹是一種喜光又忌光的樹種。喜光是指椿樹為陽性樹種,有充足的光照可獲得較高的產量,忌光是指樹幹忌強光直射,否則會出現扁樹幹現象和日灼傷。喜歡來自上方的光照,因此溫室內儘可能地增加光照,要求棚膜用透光性好的無滴膜,以利於保溫和增加光照,使得椿芽呈現紅褐色,提高產品質量。
溫室椿芽的重點供應期是在元旦和春節,因這時候的價格最高。一般椿芽在15–20厘米左右,顏色為紅褐色時就可以採收。過短影響產量,過長木質化而影響食用,一般可採收到4月中下旬即可。
那麼,問題來了,當溫室椿芽採收結束後,我們又該如何管理棚內的椿樹呢?下面就是本文重點要介紹的問題。
三,椿芽採收結束後的苗木恢復培育
溫室栽培的椿樹苗木,在溫室中經過冬季的出力,到了4月下旬左右,隨著這茬椿芽的採收結束,植株體內所儲存的養分也就基本消耗殆盡,此時也該讓椿苗挪窩了,應挖出苗木移栽到露地中去,進行恢復培養,休養生息,以利下一年的冬季再在生產中利用。同時,騰出棚來改作其他作物。
椿芽在棚內採收結束後,要逐漸地增加溫室的放風量,使溫室條件逐漸接近露地環境,直到最後撤去薄膜。在儘量少傷根系的情況下起出苗木。起出的苗木要先平茬或者是栽植後平茬,一年生苗木留干留干10厘米左右,2–3年生留干15–25厘米。也可以在平茬的同時剪去1/3左右的老根,以促進新根的生長。栽植的椿苗木可以蘸由磷肥和水配製的泥漿水。露地施足有機肥和一定數量的復合肥。開溝定植時,把有機肥和復合肥撒入溝內,栽後立即澆水。發芽後只保留1個健壯的主幹,除去其他側芽。
二年生以上的香椿苗木,可以採用生長調節劑進行矮化和促進生長。多效唑等可很好地控制植株徒長,提早封頂,增加養分累積,達到矮化的目的。多年生苗木從6月底開始噴多效唑,每隔10–15天噴施一次,連噴2–3次,濃度為200–400倍。下面就來介紹這項關健措施。
這項關鍵措施就是一—摘心!
1,摘心
所謂摘心,就是在香椿苗木生長期間,當苗木高度達到40–50厘米時,對一年生枝進行摘心。經過摘心處理後的椿苗可達到矮化的效果。
溫室移出來的椿苗進行摘心,是苗木恢復培育的關健措施。但是一定要注意時間點。
2,摘心時間
在7月上旬,當椿苗長到40–50厘米高時,要對苗木進行摘心,促進矮化形成多杈。摘心的時間至關重要,必須根據苗子的長勢和保護地栽培的要求,嚴格控制摘心時間和掌握好標準。
經試驗證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對椿苗進行摘心較為適宜,植株高度合適,側枝數量多,能夠形成有2–3個短枝的多頭苗木,而且每個側枝都能形成飽滿的頂芽。植株摘心後,如能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抽枝,並能形成飽滿的頂芽,則在保護地栽培中萌發早,產量高,品質好。
在7月上旬至7月底進行摘心,植株高度僅有6月下旬至7月上旬摘心植株高度的一半,但側枝數,頂芽數相差不大,頂芽稍不飽滿。
如果過早地在6月上旬進行摘心,則摘心後的椿苗植株生長時間較長,生長量較大,植株偏高,必須於8月上,中旬再次摘心,以達到矮化的目的,再次摘心後雖然能夠形成側枝,但因時間已較晚,難於形成飽滿的頂芽。如果過晚地於8月上旬摘心,入冬時則不能形成飽滿的頂芽或未形成頂芽。
所以,溫室栽培的椿苗,在移出露地栽培恢復培育時,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行夏季摘心最適宜,在7月上旬至月底進行摘心較適宜。8月上旬後再摘心,就失去了矮化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