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舊金山當地時間3月16日,舊金山市宣布一項公共衛生命令:要求當地居民留在家中,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命令將生效至4月7日——這被一些媒體以「封城」形容。
得知消息時,四川人王海(化名)正在舊金山一家研究所里忙著手裡的活。他並不意外,「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
3月17日,王海正式開始了「封城」後的宅家生活。當地的一些超市裡,牛奶、肉類、蔬菜和衛生紙,已成為緊俏商品。餐廳不能堂食,他囤積了足夠吃兩個月的食物,還自己學著做川菜……研究所放了假,會議移到了網上,但實驗還要繼續,因而所里給大家發了「工作證明」。路上車流量幾乎沒變化,散步、跑步、遛狗,人們的生活在繼續,只是很少見到戴口罩的。
王海已在16日當天第一次戴起口罩。紅星新聞記者跟隨王海的視角,試圖展現舊金山「封城令」後,一名普通居民的生活。
當地發布的命令文件
一項命令
研究所關閉三周,沒想到防控升級這麼快
舊金山當地時間17日早上7點過,天有些陰。大概由於生物鐘的原因,王海醒了過來。他上了一趟廁所,回來看了下手機上的消息,接著倒頭又睡著了。再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2點鐘了。
王海在舊金山一家研究所工作,這天是星期二,本不是休息日。之所以能這樣享受睡眠,則是因為前一天當地政府的一項公共衛生命令。
美國舊金山當地時間3月16日,舊金山市要求居民留在居所,除非是外出購買食物、照顧親友或朋友、取得必要的醫療護理,或上班以執行必須的工作,命令將生效至4月7日,並可能因公共衛生官員的建議而延長。不少媒體以「封城」形容這道命令。
注意到消息的時候,王海正在研究所里做著實驗。同事的電腦停在了消息頁面,辦公室不少人都聚了過去。「大家也開始聊起來,主要關心研究所會有什麼安排。」
「有人還開玩笑:實在不行,就背上行李、食物去墨西哥。」王海對舊金山的禁令並不意外,「早先聽說紐約等城市的情況不好,舊金山也有了確診病例,所以我們心裡都有預期,即防控措施會升級——只是沒有想到這麼快。」
下午的工作繼續,直到傍晚5點,王海的郵箱裡收到了研究所的通知。「16日晚上12點起,研究所關閉三周,直到4月7日。」晚上王海走出研究所,開車回家的路上,他回想起來,白天在實驗室里遇到的同事,「都在聊新冠疫情的事,之前從來沒有過。」
王海住處冰箱裡的食物
一次購物
肉奶成緊俏商品,超市裡僅3人戴口罩
其實,16日下午1點前後,王海還去了一趟超市,「是住所附近的那家。」王海解釋,大約三周之前,得知灣區有病例之後,他們就不再開車去遠處的超市了,「但是遠處的大超市品種豐富一些。」
這是個工作日的下午,平常並不是購物的高峰期。進去後停車並不難,但停車場裡的車明顯比平時多。超市裡人也不少,牛奶、肉,要麼很少,要麼沒有了,「貨架上3瓶牛奶,我轉了一圈回來,就沒了。」此外,雞蛋、豆腐、蔬菜沒了,衛生紙當然也賣完了。在超市裡,王海一共待了半個小時,其中20分鐘是結帳排隊。
「一切和往常都差不多。」王海看到,人們也會互相寒暄,彼此間也沒有刻意隔開距離。王海也看到,超市裡加上他,一共只有3個人戴了口罩。實際上,這也是疫情防控以來,王海第一次在公共場合戴口罩。他告訴記者,在美國,佩戴口罩會被認為是生病,「公共場合戴的話,會引起別人的不安。」所以這次戴口罩出門,他也做好準備:「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戴口罩,我會這樣回答:現在緊急狀態,我想要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不過,這個情況當天並沒有出現。
他沒買多少東西,「其實我家裡準備的食物足夠我吃兩個月。」這些都是大約十多天前他囤的。王海說,一個在美國東部城市的朋友曾提醒他多準備些東西,「從朋友那知道,那邊情況有點不妙,他專門囑咐我可以買點東西囤著。」之後王海去了超市,「大米、衛生紙都賣光了。」王海說,當地人的習慣是一個月去超市採購一次,但他那天比平時多買了一倍,「買了兩個月的食物儲備。」
在他的強烈建議下,實驗室的同事當天才一塊去了超市。不過,直到現在王海都記得,他和實驗室的美國同事分享東部朋友的建議時,對方的反應是:「他們都覺得我反應過度了,覺得沒必要,不用太擔心。」
聊到回國
查過飛成都機票,但不願為國內防控添亂
舊金山當地發布「封城」後的第二天,也是王海所在實驗室關閉的第一天,他好好的睡了一個懶覺,「最近工作太累了。」下午2點過起床後,他給自己弄了6個湯圓、8個湯包填了肚子。看了一眼朋友圈,有不少當地中文社交圈關於新冠疫情的信息,「我不想花太多心思在那上面,如果有什麼變化,肯定也會知道。」
「之前,一周有兩三次是在外面餐館吃的。」不過考慮到「封城」後,餐館不能提供堂食,只能做外賣,王海的儲備里也多了不少日常三餐的材料,冰箱裡被塞得滿滿當當。過年王海沒有回國,這幾個月的晚上,他都要翻下點評軟體上誘人的川菜圖片。17日這天傍晚,他給自己做了份水煮魚,「這是來這裡自己琢磨出來的。」
「朋友說,他去了超市,很多水果都賣光了。」王海和朋友聊了一個小時,沒有說到回國的事情。不過,「回國」這個話題在他和朋友、同事的聊天裡面經常被提及,前天他還查了一下舊金山飛成都的機票,「轉機的話,軟體顯示票價在4000元上下;直飛要貴很多。」不過在他看來,聊「回國」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是在開玩笑:實際上現在回國,路途上不確定性太多了,也不願意給國內疫情防控添亂。」
研究所停車場
一次外出
研究所開了證明,路上人車沒變化
除了倒垃圾,王海唯一的外出便是去實驗室了。但他還有一些工作,「不過現在比之前要輕鬆多了。」當地時間18日中午,研究所關閉後他第二次去實驗室。王海告訴記者,為了證明他們外出是「必要的」,研究所還專門開具了證明,「我們帶在身上,以防有人查驗。」但是這幾次外出才能來沒有人查過他,「也沒聽說別人被查過。」
停車場三三兩兩隻停了幾輛車。王海介紹,研究所現在對於進出時間以及人數都有限制,「不用預約,我們自己商量。」前台工作人員放了假,進出也只能靠門禁卡,「沒有測體溫的環節。」
就在「封城」命令發布的當天,王海記得,根據安排,那天上午他要做一次組會的宣講。組會一般會有六七個人參加,交流發表意見,但16日的現場只有王海和另一個負責人,他得知,這也是源於不聚集的原則,減少了會議的人數。事實上,王海告訴記者,一些大型的學術會議已經儘量不開,研究所的線下會議也都取消了,「現在如果要開會,都是在網上開。」
做實驗的間隙,王海想到了開車來的路上,那時正是中午前後,「車流沒有明顯的變化,路上的人也和以往差不多。」他注意到,路上有散步的,有遛狗的,還有跑步的,「大家也都沒戴口罩。」上高速時,路口也沒有疫情防控卡點。
三周咋過
沒有準備槍,睡覺、看書、做研究
「長途旅行嗎?沒有計劃。」王海繼續說道:「這應當也是不被建議的。」記者注意到,中國駐舊金山總領館也提醒,領區中國公民近期避免國際旅行。王海也坦言,目前來說長途出行也有風險,「無論是病毒感染的,還是治安的。」
有一位留學生告訴記者,她的一個朋友也在舊金山,除了食物等生活物資,「他還準備了槍、子彈,源於對治安的擔憂。」不過王海告訴記者,自己並沒有這方面的計劃,「我現在的住處在當地屬於治安比較好的區域。」他印象,自己也沒有聽到周圍的朋友、同事有這方面考慮的。
接下來的假期怎麼度過?「睡覺,看看專業文獻,去實驗室。」王海說道。朋友們向他推薦了近期的熱門美劇,他也饒有興趣。
直到現在,王海還是沒有給家人發信息,「我母親應該還不知道,主要怕他們擔心。」
來源:成都商報
【免責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公眾號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owO9nABiuFnsJQVCy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