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攝影界的時尚聖經,看他一幅照片可漲10年功力

2019-11-08     LicorneUnique

電影《穿Prada的惡魔》中,影后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的米蘭達以美版《Vogue》主編安娜·溫圖爾為原型,講述了時尚圈風雲變幻的故事。

影片固然精彩,現實生活中的安娜也毫不遜色。動輒數十萬開銷的時裝大片,安娜分分鐘說廢就廢。

黑白攝影界的時尚聖經,看他一幅照片可漲10年功力

而在《Vogue》歷史上曾有這樣一位時尚攝影師,讓安娜心悅誠服,他的作品超脫了流派限制,掌握著全球時尚的生殺大權。

他就是為《Vogue》效命66年的美國攝影大師歐文·佩恩(Irving·Penn)!

天才的誕生

「歐文·佩恩是21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

——安娜·溫圖爾

1917年盛夏,歐文·佩恩誕生在了美國新澤西洲的一個小鎮,父親是鐘錶匠,母親是名護士。成年後,佩恩前往費城藝術大學進修,還未畢業就在《時尚芭莎》開啟了實習生涯。

年輕的歐文·佩恩

佩恩油畫作品/美術專業的佩恩擁有超越常人的審美

佩恩師從傳奇設計師阿列克謝·布魯多維奇(Alexey Brodovitch),雖然還是學生,但已在芭莎發布了不少作品,也為後來的攝影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阿列克謝鏡頭下的芭莎封面

芭莎傳奇藝術指導Alexey

著名設計師、攝影師Alexey Brodovitch作為《時尚芭莎》的藝術指導實力雄厚

初出茅廬的佩恩憑著強大的業務能力,很快被出版屆的另一大巨頭《Vogue》相中,並於1943年迎來了首個單封。

佩恩拍攝於1943年的靜物單封/這一年佩恩年僅26

佩恩為《Vogue》拍攝的作品合集

除了肖像和時裝片,佩恩對群像攝影也十分在行,1947年為《Vogue》所拍攝的群像中,他不僅完美地捕捉到每個模特的表情,還讓照片散發出一種耐人尋味的微妙質感

可天不由人,沒過多久,美國便被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時佩恩曾短暫離開《Vogue》雜誌,從軍當一名戰地攝影師

1945年底,二戰結束後,佩恩回到紐約繼續為《Vogue》工作。並於50年代正式開辦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

成家立業

50年代初,在《Vogue》任命下,佩恩前往拍攝一幅群像作品,主題為:「全美出鏡率最高的當紅模特。」在這次拍攝中,佩恩與超模麗莎·馮薩格里夫斯(Lisa Fonssagrives)相遇。初次見面,他就被麗莎獨樹一幟的優雅氣質深深吸引。

1950年代當紅的12大名模/歐文·佩恩(麗莎為右上)

緣分是何等奇妙。不久後,佩恩的攝影棚中就再次出現了麗莎的身影。被禮服包裹的麗莎如一尾神秘的美人魚,簡約布景前,她就這樣高傲而孤獨地站立著。佩恩感到一陣突如其來的悸動。

佩恩鏡頭下身穿禮服的麗莎/佳士得以1,476,731元人民幣成交

佩恩鏡頭下甜美的麗莎

怦然心動的佩恩害羞的像個孩子,連眼神都不知該何處安放。在這張照片拍攝的數周后,麗莎便成為了佩恩的新娘。

據傳超模一詞便因麗莎而生,她是當時報酬最高的模特,每小時40美元薪資,其它模特則是25美元/佳士得以2,631,973元人民幣售出此照

佩恩鏡頭下的麗莎與寶寶

佩恩與麗莎婚姻幸福,就此相伴一生

作為超模,麗莎的成績至今無人能及,從1936年出道起直至整個50年代,打開任何一線雜誌,都能找到麗莎的身影,直到60歲高齡她依舊活躍於時尚圈,和頂尖藝術家們留下經典作品無數。

拍攝中麗莎曾充分發揮作為芭蕾舞演員的深厚功底,用身體擺出Vogue字母

佩恩鏡頭下美艷不可方物的麗莎/佳士得以1,307,154元人民幣成交

懷著繾綣愛意,佩恩鏡頭下的麗莎總展現著令人難忘的驚人美感。當夫妻兩合作呈現設計大師巴黎世家(Cristóbal Balenciaga)的服裝時,佩恩用最簡單的肖像拍攝手法,帶出了大衣精湛的剪裁和面料,令整個時尚圈都為之動容。

佩恩鏡頭下身穿巴黎世家大衣的麗莎

自成一派

「時尚攝影,即算不上嚴格意義的廣告攝影,又算不上嚴格意義的肖像攝影。」

——歐文·佩恩

此時的佩恩,在時尚攝影屆已遊刃有餘,但面對著以動為美的50年代,他仍在個人取向和大眾審美中,苦苦尋找平衡:


到底是衣服本身是主角,還是模特更重要?

佩恩為巴黎世家拍攝的麗莎/佳士得以1,731,096元人民幣成交

佩恩很懂技術,但更懂人情。在佩恩眼中:「時尚是當你走在街上看到一位身穿華服的姑娘,就立刻想要成為她。」因此服裝和模特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兩者結合後的體態。

「我們不是在賣衣服,我們是在造夢。」

I always thought we were selling dreams,not clothes.

——歐文·佩恩

佩恩為雜誌拍攝的內頁

佩恩鏡頭下的麗莎

於是他顛覆傳統,大膽採用純色背景,來襯托模特穿衣後所呈現的氣質與氛圍,因為在佩恩眼中,觀者最終要靠情感,戰勝理智。

「隨身攜帶的影棚「

整個50年代,佩恩在拍攝肖像時,都會使用一塊顏色素凈的背景布。這塊看上去沾有些許污漬,邊緣也略帶破損的幕布,成為了佩恩創作時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

這塊灰雲圖案背景布來自巴黎的一家老劇院,是佩恩的標誌,曾在大都會博物館展出

他喜歡將這個「攝影棚」隨身攜帶,走到哪裡都在這個特定的背景中按下快門。此後的近60年間,幾乎所有出自佩恩的作品都是棚片效果。

佩恩棚內的迪奧時裝片

素凈的幕布襯的模特高雅動人

這樣的「靜態」反倒成為了佩恩作品的魅力和特色所在,最普通的場景,最自然的採光,當佩恩將現實世界融入鏡頭,時尚攝影慣用的舞台感、距離感,和嬌柔造作都被完全擊碎,隨之呈現的是難能可貴的自然真實之情。

「靜而後能安「

工作時,佩恩的影棚中總是一片寂靜。甚至向助手發放指令,他都僅用氣音來傳達。棚內總是瀰漫著嚴肅的創作氛圍,只有一次次快門聲起落,不斷地打破這種近乎神聖的寧靜。

佩恩的兩間工作室中,分別裝有24盞800瓦/秒的電子閃光燈和兩排共60盞泛光燈。其中的一排是為了模擬日光效果,另一排則用來照明背景,一切只為佩恩能精準掌控光質的軟硬。

受攝影師Walker Evans和Eugène Atget的作品影響,佩恩只使用最簡單的照明,巧妙利用自然光與背景,賦予照片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微妙質感

1950年4月發行的Vogue是佩恩第一張黑白封面作品,也是Vogue自1932年5月以來,在數十年間使用的首張黑白封面照

憑藉著獨特的理念與過人的拍攝技巧,自1943年起至2004年間,佩恩為《Vogue》掌鏡的封面共166張,超過所有與《Vogue》有過合作的攝影師。

細水長流

數年間的積累讓佩恩在攝影界功成名就,但能者多勞,佩恩依舊跳不出他的勞碌命,奔波在時尚圈一線不斷創新,積極沖向自己從未觸及的領域。

黑白攝影界的時尚聖經,看他一幅照片可漲10年功力

在職業生涯的後半段,佩恩接手了大量的名人攝影。薩爾瓦多·達利、希區柯克、奧黛麗·赫本、伊夫·聖羅蘭、畢卡索等等,大半個西方的文藝精英都在佩恩鏡頭下大放異彩。

「人們往往希望向世界展示淺表的一面……但肉體下的靈魂更加珍貴,也比他們所想傳達的更精彩。」

——歐文·佩恩

佩恩鏡頭下文質彬彬的聖羅蘭

若仔細觀察被佩恩拍攝過的名人眼神,不難發現他們清一色神情疲憊。這是因為佩恩認為,肖像作品是在用情緒雕刻真實,而人只有在疲憊時才會流露出所謂的「情緒」。

佩恩鏡頭下甜美的赫本/赫本曾因時刻笑容甜美被佩恩調侃,只因佩恩想拍出不一樣的赫本

一次和畢卡索約拍時,佩恩一到法國,這位調皮的藝術家就迅速藏了起來,閉門不見。最終在佩恩多翻溝通下,畢卡索才不情不願露面,但只給佩恩十分鐘的拍攝時間。

佩恩鏡頭下的畢卡索/佳士得以287,239元人民幣成交

不僅如此,這位傳奇畫家還刻意披上了斗篷,增加佩恩的拍攝難度。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終這張出自1957年的肖像照,竟呈現出了如此強烈的戲劇效果。艱難的拍攝不僅突出了畢卡索深邃的眼神,也成為佩恩「極簡主義」的絕佳代表作。

佩恩鏡頭下的達利

在肖像攝影中,佩恩有意地消除、減弱畫面中一切與主體無關的視覺因素。為此他不惜在工作室中布置了一個特別的場景:把模特置入狹窄的V字型牆角處,然後使用大畫幅相機的移軸功能改變透視,使畫面比例失衡。

三角空間下的溫莎公爵夫人/歐文·佩恩/佳士得以194,306元人民幣成交

佩恩鏡頭下的著名演員瑪琳·黛德麗

由兩牆構成的三角空間使佩恩的作品簡單卻不死板。一如佩恩的性格般柔弱卻也剛烈,處處有自己的立場。

不止時尚

「拍攝一塊蛋糕也可以成為藝術。」

Photographing a cake can be art.

——歐文·佩恩

作為一名職業攝影師,若一生只拍攝一種主題,那定是無聊透頂。對於佩恩來說,素人攝影便是他厭倦了時尚名人題材後的新嘗試。

依舊是那塊拍攝過無數大片的背景布,鏡中人卻以換成平民百姓/此照在佳士得以282,628元人民幣成交

佩恩曾攜帶簡易攝影設備遊歷世界各國,以當地素人為拍攝對象,用大量膠片記錄下百姓的日常風貌,其中包括廚師、消防員、小販、礦工等諸多社會底層大眾。

佩恩鏡頭下各行各業的素人/大都會博物館館藏

為了Vogue聖誕特刊,佩恩在1967至1971年間還創作了九組花朵照片。其中包括:鬱金香、芍藥、罌粟花、海棠和長島野花等。生機勃勃的色彩,極具質感的脈絡,都與他過往熱愛的黑白人像截然不同。這是佩恩鏡頭中的另一種鮮活。

佩恩用靜物攝影開啟了在《Vogue》的職業生涯,卻也用靜物迎來了結局。2009年10月佩恩逝世,享年92歲。

美版《Vogue》主編安娜·溫圖爾只能這樣感慨:「共事幾十載,我到現在看佩恩的作品時,都很難把私人感情抽離出來,因為他的作品真的太有魅力了。」

在攝影以動為美的五十年代,佩恩縱上神壇,也任性地做著自己。出自他之手的時尚大片總是散發出獨有的安靜氣質。但也正是這番「動心忍性"才能曾益其所不能,成就了如今佩恩在時尚攝影史上無可替代的地位。

或許每位天才都曾經歷過自我與他者的廝殺,但也只有如佩恩般從不向現實繳械,把自我意識發揮到極致,才能將作品化為一件件跨時代的藝術。

佩恩為世界帶來的,不僅是攝影作品。更是為少女們初閱時尚雜誌時,奠定的審美,和對遙遠世界,無邊的夢想與期待。


想了解更多藝術八卦?快關注公眾號LicorneUnique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HJ-S24BMH2_cNUg26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