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保潔阿姨廁所內被拍,年輕人看完照片:你我有何理由不努力?

2019-09-10     小公主變形計

因為一張照片,64歲的王玉蘭阿姨突然紅了,還在4天前登上了《人民日報》的公號頭條。

那時的她,像往常一樣,在打掃完學校廁所後,走到最里側,在自製的小板凳上抄抄寫寫。

為什麼一定要在廁所的最裡面?阿姨說,一來,她可以隨時觀察廁所的保潔是否到位,一旦有情況可以及時清理,做到堅守崗位不脫崗;二來,在最裡面也不會影響和打擾到別人。

一位老師用手機拍下了王阿姨對著手機摘抄筆記的身影,並發到了網上。有記者隨後前來採訪,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

王阿姨講述了她的故事。當年高考,她因為差6分沒被錄取,與夢寐以求的大學失之交臂。當時家裡窮,復讀不現實,她就參加工作進了企業。

「記不清多少次了,我夢見自己在大學校園裡學習。在夢裡,哭醒過很多次。」

3年前,王阿姨退休了,希望找份工作,讓自己的日常生活充實起來。「一定要找一份大學裡的工作,不管工資多少,關鍵是想置身其間,感受大學的氛圍。」

她最終應聘到河南這所大學做公廁保潔。每天打掃完衛生的間隙,她就讀書讀報,利用手機學習。看到經典的好句子,就用本子抄錄下來,現在已經抄了兩本了。

王阿姨翻開自己的筆記給記者看,笑容淳樸又滿足。

網友被這笑容感染,更為王阿姨的做法感動,評論區好評如潮,年輕人紛紛表示:什麼叫活到老,學到老?阿姨就是典範!

還有人說: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向大媽學習!

其中有一條評論特別扎眼:有啥用,學了一輩子不還是保潔?

說這話的人,充滿著對保潔這個職業的區別看待。而學習和追夢的意義,在他們看來,似乎不值一提。

如果您的孩子也是這種口氣,做家長的一定要告訴他:有種酷,叫尊重。

越早讓孩子懂得尊重職業,尊重夢想,尊重努力,孩子就活得越酷,未來的人生就越精彩!

每一種職業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尊重每一個職業,感恩每一份付出,人生的寬度和底蘊會格外不同。

《少年說》節目中年僅12歲的初一男孩李仁志,在演講中表白了自己的媽媽。他的媽媽不是公司高管,不是在寫字樓里的白領一族,而是一位外賣送餐員。

李仁志知道媽媽每天要風裡來雨里去,大夏天裡頂著大太陽只為準時送達每一分外賣,非常心疼媽媽。他說,「我的媽媽,她辛辛苦苦地工作,卻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媽媽低下頭,表達了內心的歉意:「我以為你會嫌棄我的職業。」他卻這樣安慰媽媽:

「你在這個社會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很多人就是會需要有些人來扮演這些角色,為他們服務,那個為人服務的人是你,我覺得你很偉大。」

不僅如此,他還在演講中呼籲:

「我希望大家都能給像我媽媽一樣的人多一些善意,因為當你打開門的那一瞬間,看見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裡的『小公主』。」

媽媽聽完,一下子紅了眼眶。

善良的李仁志感動了無數人,他對職業的尊重,對他人付出的體察,讓這個初一的孩子贏得了陣陣掌聲和不少敬意。

正如他所言,他的媽媽是外賣送餐員,王玉蘭阿姨是保潔員,她們都是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構建起更多人生活的便利。站在社會的大網絡上,任何一種職業、任何一份工作,都是這個大機器良性運轉的一個環節。沒有什麼工作比另外一份工作更值得驕傲,誰也並不因此比誰天然更高尚。

李仁志的父親愛著媽媽,言傳身教的力量是偉大的。所以,送外賣的媽媽是爸爸的「公主」,也是孩子眼中的「女王」。

做父母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表率,正確看待身邊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報以尊重,給孩子做好價值觀引導。

夢想不分大小,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每一個追夢的人,都不應當被看輕。

上大學是保潔員王玉蘭阿姨的夢想,年過6旬她讓沒忘記,能感受大學的氛圍是她找工作的要求。她讀書,她記筆記,都是在圓夢路上的步伐。嘲笑她「學習有什麼用,學了一輩子還不是干保潔」的人,看不到夢想的力量。

他真應該聽一聽北大保安甘相偉的故事。他是保安,但他卻踏踏實實地每一天都在追夢。08年,他以高出錄取線60多分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不僅如此,他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部書,書名叫《站著上北大》。北大時任校長周其鳳專門為其寫序。序中稱,「一個保安員,在辛苦工作之餘,能夠充分利用北大良好的學習資源,努力進取,提高自己,這樣的精神讓我欽佩」。

這是夢想的力量,這也是追夢的回報。如果當初甘相偉也像有些人所想的「再怎麼學不也是個保安」,這念頭就會成為束縛,成為捆綁。如此下去的甘相偉絕不可能被評為「中國教育2011年度十大影響人物」,「2013年中國十大讀書人物」。

據統計,在過去20年里,北大保安隊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有的考取大專或本科學歷,有的還考上了重點大學的研究生,有人還在大學畢業後當上了大學老師。

而且,近年來,不止在清華、北大,陸陸續續已經有不少其他大學的後勤保障人員考上了大學,圓了自己的大學夢,這些人中有保安、餐廳廚師、服務員、宿舍管理員、後勤修水工等等……

夢想是翅膀,能帶著人從當下飛起,看到更遠的遠方;夢想也是動力,能讓人的腳步更有力量,從當下開始,一步一步不斷向外邁出。

做父母的,如果孩子有夢想,不評判,多鼓勵;如果孩子嘲笑別人的夢想,及時制止,教會他尊重。尊重每一個夢想,尊重追夢的權利。連時光都會善待心中有夢的人。

尊重努力。未必只有成功才是努力的回報。很多時候,努力本身就是努力的回報。

那個嘲諷王玉蘭阿姨,認為「學一輩子不還是干保潔」的論調很顯然認為,如果不成功,努力就毫無意義可言。這種觀點太功利,也太狹隘。如果孩子抱持著這種心態,少有挫折就容易放棄。而且,最大的問題在於,自身動力不足,完全享受不到做事情本身的樂趣。

說這話的,真的應該多看看王阿姨的笑臉。那笑容里,透出的是精神的充實和內心的豐盈。同樣有這種笑容,這種氣度的,還有前不久登上《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寶座的雷海為。

1981年出生的雷海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湖南小伙,在杭州給人送外賣。每天奔波繁忙,但他總能擠出零碎時間讀詩——等餐時候他背詩,送餐路上他默詩,連等紅燈的時候也是他記詩的好時機。

下班後,勞累了一天的同事們都躺在床上休息,在手機上看直播、打遊戲,唯獨他掏出書本來讀詩。

他說,雖然送外賣的工作日曬雨淋非常辛苦,但我卻通過讀詩詞去尋找快樂,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我是精神上的富翁。

連主持人董卿都忍不住誇讚他:「所有你偷偷背下的詩句,這一刻都綻放除了格外奪目的光彩。」

不是所有愛詩詞的人都能登上舞台成為萬眾矚目的冠軍;也不是所有在大學裡堅持閱讀的後勤保障人員最後都能如願考上大學當上老師。但,愛一樣東西,為它付出時間,這本身就是一件讓人忘記煩惱、充滿愉悅的事啊!

永遠別讓你的孩子去嘲諷別人的夢想。守護夢想的最好方式就是踐行,不忘。

請告訴孩子:再小的夢想,只要用時間和汗水去澆灌,都會在歲月的長河裡開出絢爛的花。

孩子,一定要努力,但千萬別著急。

每一個追夢的人,哪怕像王玉蘭阿姨那樣已經64歲了,也一樣酷極了,美極了!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也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媽媽。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關注孩子的心智成長。我相信,做父母是需要終身學習和不斷修煉的。歡迎您關注我,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5vYHW0BJleJMoPMaZ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