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看著大學通知書笑,老父親卻哭了:是什麼比貧窮本身更可怕?

2019-07-21     小公主變形計

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做父母的肯定比誰都開心。可一位父親的網上求助卻讓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殘酷:

我和孩子她媽都已下崗多年,靠著到處打零工干雜活才勉勉強強供女兒讀完高中。現在,女兒考上了心儀的大學,我跟她媽年齡也不小了,想找合適的工作供孩子把大學讀完已經不可能了。懇求廣大網友賜予我寶貴的辦法,老漢我跪謝啦!

只是,這一次,網友不僅不同情這位父親,反倒紛紛質問:孩子才剛剛考上大學,你們兩口子能有多老?怎麼這麼快就認為自己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賺錢供孩子上大學?

對此,我特別感慨。我是從農村考學出來的,當年我父母也為我的學費著急過。但真的要感謝他們,他們用實際行動讓我明白:這3件事,比貧窮本身更可怕!

遭遇貧窮不可怕,但還未全力以赴就喪失信心、主動「認慫」才是真可怕。

家家都有難念的經。養育孩子,誰家不是在不斷升級打怪?家庭情況不同,孩子的個性和階段不同,父母發愁的事也各不相同。沒錢的天天為錢著急,有錢的也不一定高枕無憂。差別就在於,你面對難題時的態度和做法。

一位46歲的網友的發言特別犀利:就算你們晚婚晚育,到35歲才要孩子,那現在也不過才53歲。只要勤勞踏實,兩個人能幹的工作不少啊,現在干保安,一個月也好幾千吧?就算是走街串巷收廢品一年也能些收入,怎麼這麼快就開口閉口不能夠、不可能呢?

我父母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他們從來沒怕過事。高考前,我爸跟我說過一句話,我到現在還記得:

閨女,你好好考,不用擔心錢。只要你考上了,爸媽砸鍋賣鐵也供你念!

這是破釜沉舟的決心,也是向困難宣戰的勇氣。我不怕,我能行,我父母不僅做到了,還把這種精神傳給了我。這個我後面會具體說。

貧窮本身不可怕,「窮人思維」才可怕,它不僅讓你一直窮,還會」傳染「給你的孩子。

什麼叫」窮人思維「?就是只看自己會什麼、做過什麼,只盯著自己缺什麼、沒有什麼。有這樣的思維,眼裡就只有問題。用這樣的思維去解決問題,答案就總是在重複,行動也總是缺乏動力。更可怕的是,你的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習得你的這種」窮人思維「,深受其困而不自知。

怎麼做才能擺脫窮人思維?先定義好自己的目標,再問問自己:要實現這個目標,我需要哪些資源?然後去積極爭取,不光是靠自己,更要發動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同時,敢於嘗試,關注變化。簡而言之,就是要讓自己具備「成長型思維」。

這位父親如果能具備「成長型思維」,那麼他的目標就不是「我怎麼能賺更多錢?」而是會更高一層,變成「如何幫助女兒順利讀完大學」?站得高了,格局就變大了,能想的辦法也多起來了:

親友借款:親戚們能不能先借錢救急?孩子考學是大事,先把第一年的錢湊出來再說;

教育扶貧:很多地方都有對困難家庭子女上大學的幫扶政策,有些鄉鎮還設有助學基金,只要符合條件,就有希望享受;

助學貸款:孩子即將就讀的大學有沒有助學貸款政策呢?申請到貸款,學費就不用愁了……

認為孩子只用負責學習,其他事一律不用操心,家長的苦和難通通對孩子隱瞞,完全不讓孩子參與生活決策,這樣的做法比貧窮本身更可怕。

在這位父親向外求助時,不知道他的女兒可知情,可理解?又有什麼感想和行動?

我的父母當年並沒有向我刻意隱瞞什麼。我知道我的家庭不富裕,但同時,我也看到了我父母的努力和對我的支持。當我拿著父母給我湊齊的學費到大學報道時,我無比感恩。所以,當知道學校設立了獎學金並且金額還很可觀時,我就給自己定好了目標。

大學四年,我把能拿的獎學金全部拿到了,基本能平衡每學期的學費。此外,在校報發表文章的稿費和課外做兼職的收入,也能補貼我自己平時的生活費。

有句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如果做父母的從來不讓孩子了解生活的真相,甚至自己節衣縮食為孩子創造富足的假象,孩子又怎麼可能早當家呢?

有些被父母保護過度的孩子,不僅不能當家,還會對父母的付出不領情、不珍惜,甚至」破罐子破摔「,把自己不能成功的責任全部歸咎給父母。這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啊!

真正可怕的從來不是貧窮本身。

儘管它有時看似是障礙,是折磨,但只要父母能夠做好示範,讓孩子真正「看見」並「看懂」,貧窮也可以是催人上進的動力。打敗它,你的孩子將真正強大。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也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媽媽,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關注孩子的心智成長。我相信,做父母是需要終身學習和不斷修煉的。如果您也認同,歡迎您關注我,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_KlHWwBmyVoG_1ZxNh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