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上海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蹟。江南傳統吳越文化與西方傳入的工業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 上海人多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早在宋代就有了「上海」之名,1843年後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並迅速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城市,今日的上海已經成功舉辦了2010年世界博覽會、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等大型國際活動。
上海轄16個市轄區,總面積6340平方公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暖夏涼。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約4℃,通常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約28℃。
上海是中國重要的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會展和航運中心,是世界上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所在地。上海與江蘇、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歷史沿革
松江府
上海地區,春秋屬吳。戰國先後屬吳、越、楚。
秦漢以後分屬海鹽、由拳、婁縣諸縣。
唐天寶十載(751年),吳郡太守奏准設立華亭縣,上海地區始有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劃。華亭縣轄境約今上海地區吳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團一線以西地區。
北宋時期,上海大陸地區分屬華亭縣和崑山縣,崇明地區屬海門縣。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縣,上海地區始有兩個獨立行政區劃。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府,次年改稱松江府,仍置華亭縣隸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縣立,也轄於松江府。元代後期,上海地區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華亭、上海2縣。
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屬華亭、上海、青浦3縣,蘇州府所屬嘉定、崇明2縣,金山衛。
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華亭、上海、青浦、婁、奉賢、福泉、金山、南匯8縣,太倉州嘉定、寶山2縣。到嘉慶十年(1805年),上海地區基本形成10縣1廳的格局,有松江府華亭、上海、青浦、婁、奉賢、金山、南匯7縣及川沙撫民廳,太倉州嘉定、崇明、寶山3縣。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裁松江府、太倉州,上海地區屬江蘇省,有上海、華亭(後改名松江)、嘉定、寶山、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崇明等10縣。1914年,江蘇省劃分為滬海等5道,其中滬海道駐上海縣,轄今屬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匯、青浦、奉賢、金山、川沙、嘉定、寶山、崇明等縣以及今屬江蘇省的海門縣。1925年,北洋政府允准上海改為淞滬市。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別市成立,直轄於中央政府,上海始有直轄市一級建置。1928年春,上海特別市宣布租界為特別區。7月,接收上海縣屬上海(滬南)、閘北、蒲淞、洋涇、引翔港、法華、漕河涇、高行、陸行、塘橋、楊思和寶山縣吳淞、殷行、江灣、彭浦、真如、高橋等17市鄉,為上海特別市的實際境域,面積494.69平方公里(不含租界)。並改17市鄉為17區,上海始有區一級建置。上海地區的上海、嘉定、寶山、松江、川沙、青浦、南匯、奉賢、金山、崇明10縣仍隸屬江蘇省。1930年7月,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1937年11月上海淪陷。次年12月,江蘇省川沙、南匯、奉賢、崇明、寶山、嘉定等縣和上海縣浦西地區劃歸汪偽上海市政府管轄。1945年8月,上海市仍為戰前17個區和特別區。1947年上海市面積617.95平方公里。1948年12月上海市劃分為30個區。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上海市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1956年6月,上海市轄15個市區和3個郊區。1958年1月、11~12月江蘇省上海、寶山、嘉定、松江、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崇明等10縣先後劃入上海市,上海市有14個區、11個縣。1960年1月,有12個區和11個縣。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劃屬上海市。1961年上海市轄12區、10縣。1962年嵊泗又劃歸浙江省。1964年5月轄10區10縣。1980年轄11區10縣。1981年轄12區10縣。1988年轄12區9縣。1992年轄14區7縣。1993年1月1日,撤銷川沙縣,以川沙縣全境以及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浦東地區和上海縣部分地區建浦東新區。1995年,上海市轄浦東新區、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南市、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等14區和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縣,有106個街道、208個鎮、10個鄉和3590個居民委員會、2986個行政村。面積6340.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6218.65平方公里、水面積697平方公里。
上海夜景
宋熙寧十年(1077年),有上海務之設。元代上海立縣,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青浦縣大部、閔行區大部、浦東新區大部和南匯縣。到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縮存600平方公里,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浦東新區大部、閔行區大部。縣城為今南市區人民路、中華路環線內區域。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道光二十五年上海縣洋涇浜以北一帶劃為洋人居留地,後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以虹口一帶劃為美租界。道光二十九年以上海縣城以北、英租界以南一帶為法租界。同治二年(1863年),英、美租界合併為英美公共租界,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又改稱為上海國際公共租界。此後,租界多次擴大。1943年7月30日和8月1日,汪偽政府宣布「收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1945年11月24日,國民政府外交部宣布接收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歷時百年的上海租界結束。[1]
行政區劃
1966年上海地圖
鴉片戰爭後上海開埠,外國的船隻從外洋直溯而上,1845年英國殖民者首先在上海縣境域劃定英租界;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要求劃定法租界;1863年,美租界與英租界合併成立公共租界。至此,上海市區劃分為不同的管轄區,蘇州河以北老閘(宋代建)和新閘(清代建)一帶因大量貧苦農民的流入,逐漸興起,形成北市。1810年清政府頒發《城鄉自治章程》,上海縣合城南境、老閘、新閘、江境廟區域為上海城;另設蒲松鎮、東涇鎮及12鄉。1926年孫傳芳督江蘇省,成立淞滬商埠,分全境為上海、閘北、浦東、滬西以及吳淞5區。[2]
國民政府成立後,根據孫中山的大上海計劃,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上海特別市,擴大市區範圍包括上海、寶山縣的一部分,設立17個區,而上海地區各縣則仍屬江蘇省,從此上海市與上海縣分離。城市範圍東達浦東,西至靜安寺、徐家匯,南趨龍華,北達寶山路底。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設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同時,上海的郊縣劃入蘇南、蘇北行署,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80、1981兩年,再置吳淞區與閔行區。1988年,撤消吳淞區和寶山縣改為寶山區。1992年,撤消嘉定縣,設立嘉定區。為進一步改革開放,1993年撤消川沙縣,將其境域與黃浦、楊浦、南市的浦東地區和閔行的三林鄉合併設立浦東新區。同年,撤消上海縣和閔行區,組建新的閔行區。20世紀末,松江縣、青浦縣和金山縣也改為區。2000年南市區劃入黃浦區。2001年1月奉賢縣、南匯縣撤縣建區。2009年為了更好的開發浦東地區,合理配置地區經濟與社會資源,綜合優化總體布局,促進社會協調健康發展,撤南匯區、浦東新區,組建新的浦東新區。2011年6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上海行政區劃調整,同意撤銷黃浦區和盧灣區建制,組建新的黃浦區。截至2011年底,上海上海市共轄16個區、1個縣,共108個鎮,2個鄉,99個街道辦事處,3742個居民委員會和1702個村民委員會。後由江蘇省管轄。1956年經過行政調整,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楊浦、榆林等14個區,浦東、嘉定、寶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個縣,總面積達6340.5平方公里,比建國初大十倍以上。1960年,撤消邑廟、蓬萊設立南市區;1964年,撤消閔行區與吳淞區,此後上海保持了10個區和10個縣不變達10餘年之久。
2015年11月4日,上海市政府在全市幹部大會上宣布,靜安區與閘北區正式合併。[3]
行政區
面積
郵政編碼
政府駐地
黃浦區
20平方千米
200001
延安東路300號
浦東新區1210平方千米200135世紀大道2001號徐匯區
55平方千米
200030
漕溪北路336號
長寧區
38平方千米
200050
愚園路1320號
靜安區
37平方千米
200040
常德路370號
普陀區
55平方千米
200333
大渡河路1668號
虹口區
23平方千米
200080
飛虹路518號
楊浦區
61平方千米
200082
江浦路549號
閔行區
372平方千米
201100
滬閔路6258號
寶山區
300平方千米
201900
密山路5號
嘉定區
459平方千米
201800
博樂南路111號
金山區586平方千米
200540
金山大道2000號
松江區
605平方千米
201699
園中路1號
青浦區
676平方千米
201799
公園路100號
奉賢區
687平方千米
201499
解放東路120號
崇明縣
1185平方千米
202150
城橋鎮人民路68號
展開
飛地
除上述行政區域,上海在浙江省、江蘇省和安徽省尚有行政上完全屬上海市管轄的四塊飛地。
1、上海洋山深水港,隸屬於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崎嶇列島,由大、小洋山等數十個島嶼組成。
2、上海大豐農場,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中部地區,文革時期,上海在此建有三個農場安置知識青年和關押勞教人員,最盛期擁有8萬知青。每年供應上海糧油等物產。
3、上海市白茅嶺監獄,在安徽省郎溪地區,是關押在上海犯下刑事性罪犯人員的監獄。上海在戰爭時期遺留的未爆彈藥均在此銷毀。
4、上海市軍天湖監獄,位於安徽省宣城市西南約20公里處,距離上海約318公里,318國道、申蘇浙皖高速從北側穿過。
地理環境
摺疊
位置境域
上海森林公園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52′至122°12′,北緯30°40′至31°53′之間,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4米左右。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上海陸上最高點,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巔」。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烏龜山)、佘山島、小洋山島等岩島。在上海北面的長江入海處,有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3個島嶼。崇明島為中國第三大島,由長江挾帶下來的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長興島面積88.54平方公里,橫沙島面積55.74平方公里。
1949年,上海的土地面積僅僅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蘇省的嘉定、寶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10個縣劃歸上海,使上海市的轄區範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里,幾乎是1949年的10倍。2006年末,上海總面積為6340.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6218.65平方公里,長江口水域面積1107平方公里,灘涂面積376平方公里。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中,全市土地調查總面積為8359.12平方公里(1253.87萬畝)。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市耕地1897.59平方公里(284.64萬畝);園地179.89平方公里(26.98萬畝);林地506.05平方公里(75.91萬畝);草地16.41平方公里(2.46萬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557.94平方公里(383.69萬畝);交通運輸用地:402.17平方公里(60.33萬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749.17平方公里(412.38萬畝);其他土地49.90平方公里(7.49萬畝)。
氣候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13年,全市平均氣溫17.6℃,日照1885.9小時,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氣溫
4.2
6.9
9.4
14.9
20.6
24.4
27.9
27.1
24.4
17.6
12.2
7.3
降水量
42
64
90
112
117
153
138
119
141
102
88
71
摺疊
水文
上海市地處長江入海口、太湖流域東緣。境內河道(湖泊)面積約500多平方公里,河面積率為9%~10%;上海市河道長度2萬餘公里,河網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公里~4公里。境內江、河、湖、塘相間,水網交織,主要水域和河道有長江口,黃浦江及其支流吳淞江(蘇州河)、薀藻浜、川楊河、淀浦河、大治河、斜塘、圓泄涇、大泖港、太浦河、攔路港,以及金匯港、油墩港等。其中黃浦江幹流全長80餘公里,河寬大都在300米~700米之間,其上游在松江區米市渡處承接太湖、陽澄淀泖地區和杭嘉湖平原來水,貫穿上海至吳淞口匯入長江口。吳淞江發源於太湖瓜涇口,在市區外白渡橋附近匯入黃浦江,全長約125公里,其中上海境內約54公里,俗稱蘇州河,為黃浦江主要支流。上海的湖泊集中在與蘇、浙交界的西部窪地,最大的湖泊為澱山湖,面積為60餘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礦產
境內缺乏金屬礦產資源,建築石料也很稀少,陸上的能源礦產同樣匱乏。70年代以來開始在近海尋找油氣資源,在多口鑽井中獲得工業原油和天然氣。據初步估算,東海大陸架油氣資源儲量約有60億噸,是中國近海海域最大的含油氣盆地。附近的南黃海,經過調查和勘探,也發現油氣資源,估算有2.9億噸儲量。東海海水中化學資源豐富,在長江口淺海底下,還發現一些礦物異常區,有鋯石、鈦鐵砂、石榴石、金紅石等重要礦物。[4]
生物
上海市境內天然植被殘剩不多,絕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天然的木本植物群落,僅分布於大金山島和佘山等局部地區,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布在沙洲、灘地和港汊。栽培的農作物共有100多個種類,近萬個品種。蔬菜多達400多種,居全國之冠,瓜果和觀賞花卉品種也很多。動物資源主要是畜禽品種,野生動物種類已十分稀少。水產資源豐富,共有魚類177屬226種,其中淡水魚171種,海水魚55種。
人口
上海市統計局最新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27萬人,相比2014年末減少10.41萬人
統計顯示,2015年末上海市戶籍常住人口1433.62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81.65萬人。相比2014年末,外來常住人口減少14.77萬人,同比降幅為1.5%。
至2012年末,上海市戶籍人口總數為1426.93萬人。全年戶籍人口出生12.11萬人,戶籍人口死亡11.74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為8.51‰,戶籍人口死亡率為8.25‰,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26‰。上海市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2.41歲。其中,男性80.18歲,女性84.67歲。
地區分布
地區數量地區數量黃浦區
42989人
閔行區
2429372人
盧灣區
248779人
寶山區
1904886人
徐匯區
1085130人
嘉定區
1471231人
長寧區
690571人
浦東新區
5044430人
靜安區
246788人
金山區
732410人
普陀區
1288881人
松江區
1582398人
閘北區
830476人
青浦區
1081022人
虹口區
852476人
奉賢區
1083463人
楊浦區
1313222人
崇明縣
703722人
年齡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985634人,占8.63%;15-64歲的人口為18703674人,占81.25%;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329840人,占10.1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3.63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4.9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1.34個百分點。
性別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1854752人,占51.50%;女性人口為11164396人,占48.50%。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68上升為106.18。
經濟情況
綜述
上海自貿區
北宋,上海地區設立專門機構徵收酒稅。南宋景定、咸淳年間,上海地區的稻棉種植、漁鹽蠶絲、棉紡織業日益發達,商賈雲集,上海鎮設立市舶提舉司及榷貨場。元代,上海縣「歲計糧十有二萬餘石,酒醋課稅統鈔一千九百餘錠」。元初,烏泥涇人黃道婆改革紡織技術,推動棉花種植和棉織手工業發展。明清時期,上海地區的棉布暢銷全國各地,有「木棉、文綾,衣被天下」之稱。
1966~1976年,因「文化大革命」,大批工廠生產受影響,各項管理制度嚴重破壞,產品質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上升,生產技術水平停滯不前。上海市總體經濟發展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重新擴大,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嚴重,企業經濟效益下降,城市市政建設發展緩慢。同時,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開發取得進展,在江蘇、安徽、山東等地建設一批原材料基地,興建上海石油化工總廠一期工程,試製成功地面衛星接收站、大型運載火箭等。
199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開發開放浦東,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經濟特區的政策。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報告提出,要「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1992年春天,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提出「上海民心比較順,這是一股無窮的力量。目前完全有條件搞得更快一點」,「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上海經濟和城市建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展。
2013年,在極為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背景下,上海經濟繼續保持了中速平穩增長,並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先於全國出現經濟增長企穩回升態勢,上海從2012年開始經濟增速逐季回升,2012年GDP增速1季度為7%,1-2季度為7.2%,1-3季度7.4%,全年為7.5%,2013年一季度回升到7.8%,而同期全國GDP增速,1季度為8.1%,1-2季度為7.8%,1-3季度為7.7%,全年為7.8%,2013年一季度又回落至7.7%。二是相比國內其他地區增幅相對穩定,2013年GDP增速,1季度為7.8%,1-2季度7.7%,1-3季度7.7%,估計全年保持在7.8%左右,各季度GDP增幅基本穩定在7.6-7.8%區間,這是上海近年來各季度GDP增長最平穩的一年。上海經濟增長先於全國出現企穩回升態勢,並且GDP增幅保持相對穩定,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開始取得成效,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也已有所提高。
2013年上海市實現GDP21602.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9.28億元,下降2.9%;第二產業增加值8027.77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13445.07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2.2%,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上海市人均生產總值為9.01萬元。
2014年全年上海市生產總值23560.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3年增長7%,增速比2013年回落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4.26億元,增長0.1%;第二產業增加值8164.79億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15271.89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4.8%,比2013年提高1.6個百分點。從主要行業看,全年工業增加值7362.84億元,比2013年增長4.3%,增速比2013年回落2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809.31億元,增長6.9%;住宿餐飲業增加值329.28億元,增長1.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044.46億元,增長9.4%,增速提高8.4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1211.83億元,增長12.5%;金融業增加值3268.43億元,增長14%;房地產業增加值1530.96億元,增長3.2%,增速回落8.1個百分點。[5]
工業
1958年後,上海工業除城市大工業外,形成市郊鄉鎮工業、城鎮工業和市區地區工業。到70年代後期,成為上海市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到90年代,工業總產值占上海市工業總產值1/3。
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躍進」運動中,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鐵木、木器、縫紉等工場、作坊和下放的城鎮手工業合作社組成各種人民公社工業企業,同時人民公社新辦磚瓦、土農藥土化肥等小型工廠和作坊,開始形成社隊辦工業。1958年,上海市人民公社社辦工業企業2698家、從業人員10.71萬人,總產值8988萬元。
1958年8月,市郊10縣有手工業合作社、組668家;從業人員4.7萬人,大多為原手工業者。是年,除2萬餘人轉為縣屬地方國營和合作工廠,2萬餘人隨企業下放公社外,所剩0.5萬人仍從業於手工業合作組織,發展手工業,開始形成城鎮工業。
1958年,上海市各區街道利用社會勞動力和房屋,開辦里弄生產組和里弄服務組。開辦里弄生產組7667個,有29.9萬名家庭婦女參加,為大工業加工服裝、紙盒等。開始形成里弄生產組工業。
1979年後,社隊工業、城鎮工業、街道工廠工業結合各自存在的問題,面對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形勢,從整頓著手,調整產品、產業結構,發展適銷對路的輕、紡、手產品。開展職工文化技術教育和培訓,提高素質,引進技術人才。開展產品質量升級、創優、標準化,提高產品質量,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組織開發新產品及產品更新換代。強化企業管理和企業改革,轉換企業機制。發展與市屬大工業經濟聯合和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技術合作,提高企業技術管理水平和產品技術含量,壯大企業實力。從「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製作、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起步,發展三資企業,增加投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發展外向型生產。組建集團型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規模效益。深化企業改革,推行各種經營責任制,社隊工業、城鎮工業和街道工廠工業集體所有制開始向國集聯營、中外合資合作、獨資、集團型、股份合作制等多元化發展。並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發展規劃,調整工業布局,發展工業園區,納入上海市國民經濟計劃發展的軌道。
1995年,有縣區屬集體工業企業341家、從業人員7.48萬人,固定資產原值18.36億元,總產值42.24億元。有24個工業大類、151個小類,服裝業、普通機械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品業3個行業產值居首,占縣區屬集體工業總產值41.3%。有大中型企業18家、三資企業35家。經營外貿出口產品生產企業產值達14.31億元,占工業總產值33.8%。實行股份合作制企業26家,租賃制企業20家,兼并企業14家,公司化重組企業11家,整體或部分股權轉讓16家,關閉、破產、託管等84家。縣區屬集體工業生產後勁不足、經濟負擔加重,負債率高,面臨不少困難。
2013年工業出現兩頭高、中間低的運行特徵,但增速有所放緩。工業增加值1季度增長5.4%,1-2季度增速回落至4.9%,1-3季度增速再次提升到5.7%,較去年同期增長3.1個百分點。同時工業增長效益也有所提升,1-10月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增長了6.7%,較去年同期增加了6.3個百分點。
金融
上海
在解放之前,上海曾是遠東第一金融中心,無論股票,黃金,外匯等金融市場規模全部雄踞亞洲第一。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貨交易中心,僅次於芝加哥;全球最大黃金現貨交易中心;全球第二大鑽石現貨交易中心,全球三大有色金屬定價中心之一。但是,在1956年公私合營後,所有資本市場也被關閉。以1987年交通銀行恢復營業以及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再度成立為標誌,金融市場開始恢復。中國人民銀行於2005年設立上海副總部。2009年,上海啟動人民幣國際結算試點。
上海是中國金融中心,上海幾乎囊括了全中國所有的金融市場要素:上海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交易所、上海鑽石交易所、黃金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銀行間債券市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中國資金拆借市場、國家黃金儲備運營中心、國家外匯儲備運營中心、上海清算所(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央行徵信系統中心、支票節流數據處理中心)、中國四大銀行(農行、中行、工行、建行)上海總部、各大外資銀行大中華總部、中國反洗錢資金監控中心、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中國保險交易所。
財政稅務
上海解放後,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1949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財政局、直接稅局和貨物稅局成立,行使政府管理財稅的職能。10月,建立上海市經費支出概算。1950年,按全國財經統一的要求,上海市財政收入全部納入國家預算。1952年,按「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上海市建立年度財政預決算。1949年6月~1995年,上海市地方財政收入合計5339.25億元。其中1949~1978年占總數的36.62%,1979~1995年占63.38%;稅收收入占51.35%,企業上繳利潤、地方自籌和中央專款收入等占48.65%。同期,地方財政支出合計1568.18億元,其中1949~1978年占18.49%,1979~1995年占81.51%;用於生產建設占42.50%,教科文衛占21.85%,城市設施占5.91%,行政管理占6.99%,社會福利及其他占22.75%。其間,絕大多數年份,財政收支呈增長趨勢,1950年財政收、支分別為1.09億元和0.8億元,1995年分別增至406.43億元和267.89億元。1961、1962和1967、1976年因「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財政收入下降。
上海是全國的財源大戶,地方財政收入在全國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1949年6月~1995年,年均收入占全國8.7%,其中1959~1984年為10.9%~17.7%。最高為1960年占17.7%,最低為1992年占4.4%。上海地方財政收入上解中央的數額在全國名列前茅,1951~1995年共上解3863.36億元,占地方收入總額72.5%。同期,上海市按國家規定的財政管理體制,從收入中分得1463.18億元,留用比例為27.5%。1949年6月~1995年上海地方財政實際支出數為1568.81億元,大於留成數104億多元,是地方的自籌收入等。上海市財政支出占全國的比重較小,年均2.5%,最高為1995年占3.9%,最低為1955年占0.7%。
1994年起,國家對上海市實行「分稅制」的財政管理體制,依照事權與財權相結合的原則,把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按稅種劃分為中央稅、地方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3個部分,分別上繳或按比例分成和留用。1995年,上海地方財政收入407.10億元,支出267.89億元,創解放後上海地方財政收支的最高額,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社會事業和城市建設的發展,為實現上海「一個龍頭,三個中心」的戰略目標作貢獻。
貿易
統計顯示,2012年上海海關出口4911.6億美元,下降1.8%;進口3101.5億美元,下降0.7%;貿易順差為1810.1億美元,下降3.5%。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占五成以上,加工貿易進出口雙雙下降。就進出口地區看,上海海關關區對第一大貿易夥伴歐盟進出口有所下降,降幅為7.6%;對美國出口保持小幅增長態勢,增幅1.2%;對日本進出口也有所下滑,降幅為3.7%;但對東協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增幅達到7.9%。
社會情
體育
虹口足球場
上海是國際體育名城,世界最高級別的單項常駐賽事幾乎都落戶在上海。上海每年舉辦的常規賽事有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ATP1000網球大師賽,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世界高爾夫錦標賽-滙豐冠軍賽,上海斯諾克大師賽等。上海是首屆東亞運動會的舉辦地。上海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協辦城市之一。2007年女足世界盃決賽和2011年世界游泳錦標賽。
上海主要體育場館有上海體育場、上海體育館、虹口足球場、上海國際賽車場、源深體育中心、旗忠網球中心、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等。上海足球參加頂級聯賽的球隊:上海申花,上海東亞,上海申鑫。
居民收支
據抽樣調查,2010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838元,比2009年增長10.4%。其中,工資性收入21745元,增長9.8%。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6元,比2009年增長11.5%。其中,工資性收入9606元,增長10.1%。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23200元,比2009年增長10.5%。城市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3.5%。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225元,比2009年增長4.3%。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7.2%。
社會保障
至2010年末,上海共有894.89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556.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54.58萬人參加小城鎮社會保險,404.84萬人參加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至2010年末,上海市共有999.74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調整提高各類保障標準。全年「城保」、「鎮保」和「農保」月平均養老金分別提高170元、70元和35元;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
居住條件2010年,上海建成居民住宅1415.44萬平方米。一批批環境優美、功能完善、安全便捷的住宅紛紛建成並投入使用。至2010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積達到17.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3平方米。
對外交流
友好國家和地區
至1973年橫濱成為第一個與上海發展友好關係的城市,隨後逐漸遍布五大洲。至2013年10月,上海已與世界上53個國家的75個市(省、州、大區、道、府、縣或區)結成友好城市或建立友好交流關係。在上海設立領事機構的國家已達62個。大多為總領事館,並服務於華東地區。
上海合作組織1996年4月26日,中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自此,「上海五國」會晤機制正式建立。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第六次會晤,烏茲別克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國」。2001年6月15日,6國的元首舉行首次會晤並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
城市競爭力
《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位列第二,《2013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位列第三(次於香港,深圳)。在2013全球城市排行榜中香港第五、北京第十四、上海第二十一。上海在2013年全球十大金融中心城市排名第六。2013年上海GDP總量位居亞洲第三(次於東京,大阪),世界第九。全球城市分級中中國兩個Alpha+城市之一(另一個為香港)。[6]
上海是中國第二批低碳試點城市。上海2012年總部經濟發展能力綜合得分為83.73分,排名第2位。上海獲得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稱號。上海擁有多座知名大學院校,包括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第二軍醫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
交通情況
上海已形成由鐵路、水路、公路、航空、軌道等5種運輸方式組成的,具有超大規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上海港是中國最大的樞紐港之一,共有35個客運站,長途班線1611條,可抵達全國14個省市的660個地方。上海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橋以及地鐵、高架式軌道交通組成的立體型市內交通網絡。湘桂高鐵、貴廣高速鐵路通車後,上海的高鐵將直接連通到桂林、貴陽、廣州、南寧。
歷史
1874年1月,黃包車從日本輸入上海。1908年9月18日,上海的美商環球供應公司百貨商場購置了五輛卡迪拉克汽車,為顧客提供汽車出租業務。1908年3月5日,英籍猶太地產商哈同經營的上海第一條有軌電車從南京路口至延安東路外灘的通車,之後相繼發展了12條有軌電車線路,1975年12月1日,上海最後一條有軌電車線,行駛於虹口公園和江灣五角場之間的3路電車停運,噹噹有聲的有軌電車從此退出了上海。自行車曾經是解放後上海最通用的交通工具。1980年代以後,私人逐漸開始購置私人小轎車。
鐵路
上海三大火車站:上海南站、上海火車站、上海虹橋火車站。上海虹橋火車站是上海最大、最現代化的鐵路客運站。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全球範圍首開高鐵與機場融合之先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
上海其它小型火車站:安亭北站,金山北站,南翔北站,上海西站,松江南站,蘆潮港火車站。
高鐵: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高鐵、滬杭高鐵、滬昆高鐵
普鐵:京滬鐵路、滬杭鐵路
公路
上海的城市交通系統非常發達。公共汽車線路數量1000多條,營運車輛1.8萬多輛,日均客運量約780萬人次,承擔著65%的市域公共客運量,是世界上線路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有出租汽車企業270餘家,從業人員近11.5萬人,出租汽車近43000輛,旅遊包車和租賃車等7000多輛。為更好地服務殘障人士出租汽車出行需求,上海通過招投標方式推出了200輛以無障礙服務為主的多功能出租汽車,2014年10月11日首批50輛無障礙計程車正式上路運營,200輛無障礙多功能計程車選用英倫TX4車型。
2014年10月25日,虹口足球場(花園路)公交樞紐正式投入運營,成為集地鐵站、輕軌站、公交車起始點站、計程車站集合成一體的大型公共運輸換乘樞紐,機場四線成為第一條入駐該樞紐的公交運營線路。這個公交樞紐位於凱德龍之夢虹口購物中心商場1層,公交車乘客可通過電梯轉乘軌交3號線及8號線。在虹口足球場站換乘的乘客通過商場就能實現「全室內」換乘。
航空
上海擁有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兩座國際機場。上海空港是東方航空、中國國際貨運航空、中國貨運航空和中國最大的兩家民營航空春秋和吉祥的主要基地。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IATA代碼PVG,ICAO代碼ZSPD)是中國(包括港、澳、台)三大國際機場之一,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
場並稱中國三大國際航空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位於上海浦東長江入海口南岸的濱海地帶,距市中心約30公里。距虹橋機場約52公里。浦東機場的航班量占到整個上海機場的六成左右,國際旅客吞吐量位居國內機場首位,貨郵吞吐量位居世界機場第三位。通航浦東機場的中外航空公司已達48家,航線覆蓋90餘個國際(地區)城市、62個國內城市。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IATA代碼SHA,ICAO代碼ZSSS)位於上海市西郊,距市中心僅13千米,多年來,虹橋機場一直是上海空港的代名詞。水路交通主要的海港有外高橋、吳淞碼頭和洋山深水港。
截止至2006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區擁有各類碼頭泊位114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171個,碼頭線總長為91.6公里。按照碼頭使用性質分類:公用碼頭泊位175個,碼頭線長度為24.6公里,其中生產泊位121個,碼頭線長度為22.2公里,年貨物吞吐能力17051萬噸;貨主專用碼頭泊位965個,碼頭線長度為67公里,其中生產泊位495個,碼頭線長度為38.2公里。上海港內河港區有碼頭泊位818個,最大靠泊能力3000噸級。貨櫃吞吐量中,內支線貨櫃量202.6萬標準箱,國際中轉箱78.5萬標準箱,內貿貨櫃吞吐量313.7萬標準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貨櫃班輪航班達到每月2106班,其中,遠洋航線498班,近洋航線535班,內支線794班,內貿航線每月279班。
軌道交通
上海地鐵
上海擁有軌道交通系統共十三條,包括地鐵、高架輕軌和磁懸浮線等,營業里程400餘公里,居全國前列,已形成初步的網絡格局。
上海地鐵於20世紀90年代初正式營運,是中國大陸地區繼北京、天津地鐵建成通車後建造的第三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截止至2013年12月29日,上海軌道交通總里程達567公里,車站共計331座(均含磁浮在內),工作日日均客流約670萬人次,運營規模列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地鐵最繁忙的城市之一。地鐵線路將中心城區密集覆蓋,並連接了大多數區縣。
上海還建有磁懸浮項目——上海浦東機場線,全場30.5公里,連接地鐵龍陽路站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運作的磁懸浮鐵路。上海浦東機場和虹橋樞紐之間的磁懸浮專線正在逐步推進中,尚在技術方案制定的階段。
此外,用於連接郊區金山和上海南站的市郊通勤鐵路——上海金山城市市郊快速鐵路已於2012年9月28日建成通車,這是中國大陸地區首條利用鐵路網開行通勤列車的線路。
上海的軌道交通還有一種形式——有軌電車。上海共建有1條有軌電車線路,即張江有軌電車。
上海地鐵11號線花橋段2013年10月16日上午9:30起開站試運營,實現了上海和江蘇崑山的區域一體化。[7]
教育
上海復旦大學
上海擁有10所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其中4所為985工程高校。上海市現有100多所科研機構,10萬科研人員,及100多所專業技術培訓機構。
宋元祐年間,華亭縣首建縣學。淳祐四年(1244年),崇明建立今有記載的上海地區最早書院天賜書堂。元至元九年(1272年),上海地區最早的義塾璜溪義塾設立,為貧寒子弟授學。至元十五年,松江府立,華亭縣學升為府學。至元二十三年始設社學。元代,元廷詔立書院,上海地區設有書院5所。明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松江府令府州縣每50家設社學一所,社學迅速發展。清承前制,遍設縣學、社學、義學和書院等。順治九年(1652年),清廷明詔每鄉置社學一所。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社學多濫為由整飭,社學衰敗,廣設義學,以便貧寒子弟就讀。至光緒年間,先後設義學125所。清代,上海地區約建書院46所。道光後,眾多書院開設算術、常識等新式課程。
1978~1990年,上海市教育經過撥亂反正,得到迅速發展。提出總體發展規劃,增加教育投入,加強依法治教,改革辦學體制,完善學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到70年代末,市區普及初中教育,市郊學齡兒童也全部入學。1981年,市政府總結推廣「四教一齊抓」(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經驗,進一步推動市郊普及初等教育。1983年,上海市普及初等教育。
為適應全國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1981年、1982年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解決潛在的人才危機是發展上海經濟和社會事業的首要問題。1986年,又提出上海教育「堅持方向,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提高質量,注重效益,適度發展,社會參與,橫向協調」的總體發展戰略。
改革招生畢業生就業制度。1995年起,17所高校實行自主招生,市屬高校除師範、農村院校及部分特殊專業外,全部實行繳費上學制度。中央部委屬在滬院校大多也實行招生並軌。90年代初,高校畢業生由國家計劃分配,逐步改為「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的就業制度,並開始進入人才市場。
繼續推進課程教材改革。1995年,上海市小學1~3年級和高中一年級施行新的課程教材。
推進社區教育。1985年4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公布後,上海開始探索教育與社會結合。1985年,出現工廠社會支教基金會。1990年,上海市市區141個街道(鎮)和12個區都建立相應的社區教育委員會。1993年2月後,社區教育組織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到1993年,14個市區和所有街道、鎮建立社區教育組織,市郊6縣鄉鎮社區教育組織也有所發展。1995年4月,上海交通大學與徐匯區政府共建青少年教育基地,首創高校參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1994年9月,上海市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通過國家教委評估驗收。1995年,高中階段入學率達83%;高等學校入學率占同齡人口20%;每年有200萬人次接受各類成人教育,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年限超過12年,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是年,上海市有高校45所、在校學生14.4萬人,中學756所、在校學生72.39萬人,小學1807所、在校學生109.78萬人,幼兒園3115所、在園幼兒30.77萬人,中等專業學校100所、在校學生10.95萬人,技工學校154所、在校學生4.57萬人,職業中學76所、在校學生8.64萬人,特殊教育學校39所、在校學生0.57萬人,工讀學校15所、在校學生0.24萬人,各類成人教育學校974所、在校學生27.89萬人。
至2013年末,上海共有普通小學759所;普通中等學校852所,其中普通中學762所。全市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9.9%以上。民辦高校21所,在校學生8.83萬人;民辦普通中學103所,在校學生7.52萬人;民辦小學178所,在校學生16.7萬人。普通高等院校68所,在校學生50.48萬人,畢業生13.38萬人。全市共有59家機構培養研究生,全年研究生教育共招生4.62萬人,畢業生3.57萬人。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0.52萬人,獲得碩士學位的3.04萬人。成人中高等學歷教育學校45所,在校學生19.78萬人;成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725所,註冊學生163.93萬人次。
高等教育
本科院校院校名稱
主管部門學校屬性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211工程,2110工程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學院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部
同濟大學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華東理工大學教育部211工程上海外國語大學
教育部211工程
上海科技大學上海市
中國科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上海市上海市屬重點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市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市
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市
上海電力學院上海市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市
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市
上海電機學院上海市
上海健康醫學院上海市
中外合作辦學民辦高校上海建橋學院上海市教委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市教委
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上海市教委
展開
專科院校
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上海行健職業學院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上海海事職業技術學院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建峰職業技術學院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上海民遠職業技術學院上海震旦職業學院上海體育職業學院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學院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
文化
方言
上海城隍廟
上海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
上海話一般是指上海市區話,也就是現在被廣泛使用和認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松江方言是上海話的基礎。上海話是上海開埠以後吳語區各地移民口音在松江方言基礎上自然融合而成的新型城市吳語,成為吳語區的代表和共通語言。語音受移民中占優勢的寧波和蘇州兩地影響巨大。吳語上海話是上海文化及氣質的載體,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話也和老洋房、弄堂、石庫門、旗袍等一樣,成為了上海風情的代表性符號。
廣義的上海話還包括上海郊區各大方言,上海郊區各鄉鎮屬於典型的江南文化。上海舊屬松江府,上海本地話包括松江話、嘉定話、浦東話、崇明話、金山話、青浦話等各區縣方言。上海話是在上海悠久歷史中形成的方言,有深厚文化積澱,語音、詞語和語法現象反映江東文化信息。
上海話融合了北部吳語的主流特徵,是吳語太湖片的強勢方言,上海話曾經在80年代前成為吳越地區通用語。新世紀以來,由於普通話的推廣,上海話在吳語區的影響力有所降低。上海少年一代對於上海話的掌握能力開始下降,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保護上海話的行動。如今上海話仍然在日常占有主要地位。上海話的使用和發展一直是上海社會討論的話題。
飲食
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肴,特色可有用濃油赤醬(油多味濃、糖重、色艷)概括。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品味咸中帶甜,油而不膩。本幫炒菜中,葷菜中特色菜有響油鱔糊、油爆河蝦、油醬毛蟹、鍋燒河鰻、紅燒圈子、佛手肚膛、紅燒回魚、黃燜栗子雞等,真正體現本幫菜濃油赤醬的特點。上海蔬菜按季節不同有各種時令菜。馬蘭頭、薺菜、雞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爽。市民早點——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宗教
和中國內地其他地方一樣,上海有5種宗教是得到中國政府承認的合法宗教: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宗教信仰群眾88.76萬人,已登記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有394個,有宗教團體85個、在滬宗教院校4所、宗教出版機構2個。宗教界全年捐贈慈善公益事業共3825萬元。歷史上上海還曾經存在過許多其他宗教,例如猶太教、東正教、錫克教等。
電影
電影傳入中國從上海開始。從1896年到1898年,一個美國商人先後在上海福建北路唐家弄的徐園、泥城橋下的奇園,以及天花茶園等處,短期放映美、法等國的短片,如《俄國皇帝遊歷法京巴里府》等,並在當時《申報》上刊登電影廣告,引起轟動。1931年華光片上有聲電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國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晴》。1949年前,中國的電影業基本集中於上海,而在上海有過製片活動的電影企業,總數約200家。
上影集團是目前中國利潤最高的電影公司之一,08年利潤(2.16億)相當於中影(0.15億)的近20倍。2001年,中國首座IMAX電影院落戶上海,IMAX的亞太區總部位於上海。
電視
2001年,上海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和上海有線電視台已組建為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廣播事業也從原來一個單一的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演變成很多調頻,調幅各種不同內容的電台。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中也包括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和上海東方廣播電台。另外還有一個上海教育電視台,還有一個輻射全國乃至世界的衛星頻道東方衛視
戲曲
海派特色的滑稽戲產生於抗日戰爭中期,由上海的曲藝「獨腳戲」接受了中外喜劇、鬧劇和江南各地方戲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新興戲曲劇種。因為方言隔閡,只流行於上海、蘇南、浙江等吳語地區。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藝稱作「獨腳戲」。
滬劇(舊時也稱申曲)是用上海話演唱的上海本地戲曲。上海說唱、浦東說書等也是上海特色曲藝。
蘇州崑曲評彈、紹興越劇等江蘇南部、浙江北部的曲藝,因其與上海語言文化相近,在滬上擁有許多觀眾。
報刊
《申報》創刊於1872年4月,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時停刊,是近代中國出版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報紙。《新民晚報》創辦於1929年,也是一份發行全國
的有影響力的報紙。《解放日報》、《文匯報》是上海的政府性報紙。新聞時政類的報紙還有:《新聞晨報》、《新聞晚報》、《青年報》、《東方早報》。生活服務類的報紙有《上海壹周》、《申江服務導報》、《上海星期三》、《外灘畫報》等。另外知名的報紙還有:《東方體育日報》、《上海證券報》、《第一財經日報》。英語報紙有ShanghaiDaily、ShanghaiStar等。
會展
上海舉辦的會展數量居全國前列,會展年總收入占全國近50%。上海國際車展是亞洲展出規模最大的車展之一,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上海的ChinaJoy則是全球三大互動娛樂展之一。
音樂
上海是中國近代流行樂的發源地之一,上海音樂學院是當時亞洲頂尖的音樂學府,當時上海的流行樂曾一度風靡東南亞,部分歌曲被美國歌手英文翻唱後曾一度創下連續數月雄踞美國流行歌曲排行榜冠軍的傳奇。大量歌曲至今膾炙人口如夜上海、夜來香、何日君再來、天涯歌女、上海灘等都已成不朽經典。
文化節
上海的文化節日有上海國際電視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旅遊節、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等。上海電視節是中國創辦最早的國際電視節,1986年創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是國際九大A類電影節之一,最高獎項為「金爵獎」。
旅遊
概況
截至2010年底,上海共有A級景區(點)61家,其中5A級景區(點)3家,4A級景區(點)28家,3A級景區(點)30家。
歷史建築
歷史建築中共一大會址
中共二大會址
和平飯店
匯中飯店
百樂門
上海美術館
國際飯店
大光明電影院
大世界
國泰大戲院
諾曼第公寓
徐家匯天主堂
華懋公寓
枕流公寓
美琪大戲院
蘭心大戲院
百老匯大廈
黑石公寓
馬勒別墅
沙遜別墅
上海音樂廳
花園飯店
浦江飯店
仙樂斯
沐恩堂聖母院
上海自然博物館
小紅樓
西郊賓館
1933老場坊
永安百貨
愛丁堡公寓
基督青年會
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
大可堂普洱會
孫中山故居
宋慶齡故居
魯迅紀念館
金門大酒店
衡山路
靜安區石庫門建築區
大上海計劃核心區(原市政府大廈)
市立圖書館
江灣體育場
原國立音專(上海音樂學院)
中華航空協會飛機樓
龍華寺及古塔
現代建築
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中華藝術宮(原世博會中國館)、世博會主題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科技館、港匯恆隆廣場、正大廣場、上海歡樂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原世博文化中心)、尚街、8號橋、M50、智造局、同樂坊、上海迪士尼樂園、國家會展中心
自然佳地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東灘世界地質公園、澱山湖、奉賢碧海金沙海灘、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植物園、上海世紀公園、滴水湖、陸家嘴中心綠地
人文古蹟
人文古蹟
楓涇古鎮
朱家角鎮
老城隍廟
玉佛寺
大觀園
七寶古鎮
上海文廟
上海老街
靜安寺
下海廟
魯迅故居
蔡元培故居
方塔園
古城公園
宋慶齡故居
玉佛禪寺
韜奮紀念館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
劉海粟美術館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
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
宋教仁墓
德藝陶瓷陳列館
魯迅墓
陶行知紀念館
寶山烈士陵園
黃炎培故居
周恩來故居
張聞天故居
葉家花園
土山灣博物館
徐光啟紀念館
黃道婆紀念館
復旦大學博物館
董浩雲航運博物館(上海交通大學內)
陳雲故居
徐匯中學
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
劉海粟美術館
徐悲鴻故居
沐恩堂
國際飯店
龍華塔
醉白池
松江方塔
豫園
青龍塔
松江唐經幢
龍華烈士陵園
普陀區真如古鎮
七寶古鎮夜景
國泰電影院
花園飯店
大世界
馬勒別墅
松江西林禪寺
展開
摺疊
商業購物
上海擁有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經典時尚的購物激情和濃郁商業氣息。西餐匯聚世界各地30多個國家的風味,中國大陸唯一一家三星級米其林餐廳就位於外灘18號。中餐匯聚中國幾乎所有地方風味,著名的有老城隍廟、雲南路、黃河路、仙霞路等飲食文化區。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時尚高雅的淮海路是聞名全國的商業大街,正大廣場、徐家匯的港匯恆隆廣場規模巨大,南京西路的恆隆廣場、中信泰富廣場等雲集頂級品牌,時尚商品、大眾用品等。
城市榮譽
2015年當選為「2015中國十大智慧城市」。
2015年榮獲2015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著名人物
界別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文學界
魯迅
茅盾
巴金
瞿秋白
陳獨秀
張愛玲
余秋雨
曹禺
胡適
季羨林
梁實秋
朱自清
錢鍾書
葉聖陶
王安憶
倪匡亦舒 書畫界
虛谷
任頤
吳昌碩
王個簃
陸儼少
程十發
謝稚柳
周慧珺
戴小京
韓天衡
影視界
汪笑儂
梅蘭芳
周信芳
尚長榮
蔡正仁
岳美緹
梁谷音
李炳淑
馬莉莉
焦晃
王汝剛
茅善玉
袁雪芬
傅全香
戚雅仙
安娥
阮玲玉
王家衛
胡歌
謝晉
孫道臨
趙丹
陳沖
潘虹
張瑞芳
秦怡
奚美娟
唐嫣
陸毅
馬伊琍
韓雪
黃奕孫儷馮紹峰朱雨辰angelababy 徐崢郭曉婷吳磊楊洋 軍政界
蔡廷鍇
蔣光鼐
謝晉元
俞正聲
韓正
李天霞科技界
錢偉長
錢學森
徐匡迪
教育界
盛宣懷
馬相伯
體育界
姚明
劉翔
徐莉佳
王儀涵
醫學界
秦伯未
徐小圃
陳存仁
陸淵雷
夏應堂
顧伯華
陸瘦燕
吳孟超
展開
旅遊攻略
內容來源於螞蜂窩
景點概況
上海速覽
上海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在長江入海口位置,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密布的交通網絡、繁華的街道、競相增長的摩天大樓,都映射著這座摩天都市的不斷雄起。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通商口岸,上海也是最早接觸「外界」的地方。隨著時代的變遷,上海也逐漸成為了東亞地區重要的金融貿易城市。上海是多元的,老城廂里原汁原味的老弄堂;外灘沿岸百年歷史的歐式建築;陸家嘴地區各式各樣的摩天大樓;城隍廟間承載記憶的中華園林。多元的城市元素匯聚在這裡,讓上海獨具魅力。
如果還不夠玩,中國大陸第一家上海迪士尼和驚險刺激的上海歡樂谷是你盡情享樂的好地方。南京路、淮海路則能滿足你瘋狂購物的無窮慾望。夜幕降臨,搭上一艘夜遊外灘的遊船盡賞外灘景致,或是在衡山路的酒吧一條街感受都市的燈紅酒綠,都是夜晚的絕佳之選。無數的景點與美食串聯起上海最獨特的旅行文化,讓吃不遍、賞不完、玩不夠的「魔都」更具「魔力」。
最佳旅行時間
3-5月和9-11月
上海是一座四季分明的城市,最佳旅行時間為春秋兩季。
12-2月:上海的冬季較冷,白天氣溫一般維持在幾度左右。由於濕度較高,體感陰涼,有時室內比室外還要陰冷,遊客要注意添衣保暖。冬季並非上海旅遊旺季,機票及酒店價格平穩。
3-5月:春季正是上海百花盛開,陽光燦爛的時節。當地的青浦梅花、奉賢油菜花、浦東桃花、松江的蘭筍次第開放,煞是好看。氣溫維持在20度左右,非常適宜戶外活動。春季也是來上海旅行的好時機,機票酒店價格會有一定程度的上浮。
6-8月:夏季6、7月梅雨來襲,整日的陰雨對出行有所影響,遊客需攜帶雨具。8月上海熱浪滾滾,30度以上的高溫頻頻,遊客需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夏季正值暑期,機票與酒店價格也會持續走高。
9-11月上海秋季景色宜人,氣溫維持在23度上下,體感舒適,適宜出行。秋季也是品嘗大閘蟹的最佳時節,此時的大閘蟹蟹黃足、蟹脂厚、令人垂涎欲滴。
建議遊玩天數
3-5天
上海的景點十分豐富,主要多集中在市區及外灘兩岸。城隍廟、豫園、南京路步行街與外灘可以在一天遊覽。另一天可以品味七寶老街、徐家匯及靜安寺周邊景點。第三天可以遊覽新天地、中共一大會址、田子坊等景點。如果還有時間,可以逛街購物或挑個博物館參觀。
如果遊客想另外去上海迪士尼、歡樂谷等主題樂園,或者想去上海周邊的古鎮看看,則需要再拿出1-2天的時間。
消費水平
上海作為中國特大都市之一,城市發達,消費水平很高,處於一線水平。
景點:上海的景點門票花費取決於遊客的玩法。城隍廟老街、田子坊、各類古鎮、部分博物館及外灘不需要門票。豫園、靜安寺、各大名人故居這類的歷史景點門票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當然,如果遊客想去上海迪士尼、歡樂谷這類的主題樂園,或是登上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等觀景台看夜景,百元的門票是少不了的。
餐飲:上海餐飲消費水平相差很大,關鍵看遊客的選擇。在老城隍廟小吃街、小楊生煎等特色小吃店,二三十元就可以吃的很飽。對於想要安心坐下來,品嘗世界各地美食的遊客,上海有數不盡數的美味餐館任你選擇,價格在人均幾十到幾百不等。想要體驗高雅奢華的就餐環境,上海外灘沿線的頂級餐廳則是你的最佳就餐之處,最好的餐廳人均可達千元。
住宿: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上海住宿類型繁多,價格區間相差很大。青年旅社一張床位價格在50-80元,地理位置好一些的在100塊左右。標準型酒店價格在250-600元之間。四星以上的優質酒店價格基本都在600元以上。在上海,酒店價格與位置成絕對的正比,越是靠近外灘、人民廣場的市中心區域,價格就越貴。
交通:上海遊客的主要出行方式是靠地鐵與公交。地鐵票價格為3-10元(可購買地鐵1日券,詳見市內交通部分),公交價格2元。一天下來,如果僅在城區周圍遊玩,交通費用不會超過30元。上海打車較貴,起步價14元,超過三公里每公里2.4元,10公里以上3.6元。如果再遇上城區堵車,打車的費用沒有幾十塊是下不來的。
景點遊玩
路線推薦
查看全部路線 >>
- 上海5日經典玩法
- 遊玩時間:5天
- 最佳季節:3-5月,9-11月
D1 老城隍廟 豫園 南京路步行街 外灘
D2 中華藝術宮 田子坊 新天地
D3 十二朋友園 雷鳴山漂流 翱翔•飛越地平線 風暴來臨:傑克船長之驚天特技大冒險 加勒比海盜—沉落寶藏之戰 奇幻童話城堡 晶彩奇航 七個小矮人礦山車 小飛俠天空奇遇 創極速光輪-雪佛蘭呈獻 噴氣背包飛行器 米奇童話專列 漫威英雄總部 點亮奇夢:夜光幻影秀
D4 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 陸家嘴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