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Ⅰ重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重型坦克。在登陸戰場的初期,虎I坦克可謂是所向披靡,今天,我們就通過老照片來看看這些虎王是怎樣製造的......
虎I坦克是二戰期間德國生產的一種重型坦克,該坦克全重54噸,裝甲厚度20-120毫米,一門威力強大88毫米主炮備彈多達92枚,共生產了1347輛,當時單價約20萬德國馬克。
乘員5人,燃料箱容量540升,能行始110-195公里(百公里油耗比你家小車如何?)
不得不承認,當時,這種坦克是強大的戰爭機器,盟軍沒有能與之對抗的坦克,只好用多輛坦克圍攻
虎式坦克炮塔及彈藥與盟軍的謝爾曼坦克的對比
那麼,虎式坦克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
位於德國東部的卡塞爾的亨舍爾工廠,是虎I式坦克的主要生產廠之一。亨舍爾工廠成立於1800年代早期,最初主要生產鐵路機車等重型機械,二戰期間,該公司生產機車、坦克、柴油發動機、卡車、飛機和火炮等裝備,二戰期間,該工廠生產豹式和虎式坦克。上圖,1942年5月,虎式坦克項目主管和總設計師歐文.阿德爾兒(Dr. Erwin Aders,圖中前排右側深色著西裝者),陪同德軍高級將領視察第五生產車間。
位於卡塞爾的亨舍爾工廠示意圖——1、 通用機械車間,生產部件和齒輪箱;2、通用機械車間,生產火車頭;3、殼體及總裝車間;5、總裝車間;R、修理廠;L、火車頭生產廠。
工廠雇員超過8000人,兩班倒,每班工作12小時(真瘋),不過夜班效率只有白班的一半。生產過程按節奏有序生產,每個生產分為9個步,每步約6小時,每輛虎式坦克生產周期約14天,通常總有18-22輛坦克在生產線上,10輛坦克在總裝調試。虎式坦克的車體由克虜伯和Dortmund-Hoerder Huettenverein兩家公司生產,炮塔由維格曼公司生產(Wegmann und Company)。
通過鐵路運來的殼體,首先安裝在水泥台上精確定位,再用臥式鏜床在兩側開孔,將來安裝行走機構。
車體正在側面鏜孔。
立式銑床開出炮塔安裝座圈。
立式銑床正在開銑切炮塔座圈,同時兩側正在研配行走機構安裝孔。注意右側牆上的圖,表明處於第三階段。
對炮塔座圈精加工,車體前部定位拉馬。
圖中可見燃料箱、散熱器和行走機構的扭力杆。
生產線上的虎式坦克,準備裝入麥巴赫發動機。
裝配工蜂擁而上,開始安裝內部設備。
緊張有序的總裝生產線。
一輛虎式坦克正準備安裝負重輪。
安裝之前,工人對負重輪進行精加工。
一名工人站在木凳子上,正在加工驅動輪的毛坏。
一大摞行星齒輪正在研齒以保證配合精度。
這位師傅正加工行走機構的懸掛臂。
生產中的虎式坦克順著鐵軌往前推,一位工人正在焊接。
使用液壓助力小車,把一個行動部件安上去,車體側面的粉筆標出擋泥板的安裝位置。
工人正在安裝長扭力杆,車體上的粉筆道道標明擋泥板的安裝位置。
一台麥巴赫發動機(HL 210 P45)正在吊裝,這是老虎的心臟。
發動機安裝中,正面的工廠在安裝負重輪。
用液壓助力小車安裝負重輪。
安裝完負重輪後正在焊接。
內部設備安裝中。
準備上履帶。
工人用鋼絲繩掛上履帶一點點圈上去,戰場上也是這麼做的。
準備安裝炮塔。
正在安裝炮塔,可以看到炮塔吊籃,行走機構的外側負重輪暫時還沒裝。
炮塔正在吊裝,已經有猛虎的樣子啦!
1944年初,坦克王牌米歇爾.魏特曼來到該工廠表示感謝。二戰期間,虎式坦克不緊不慢的生產著,曾有人建議採用鑄造車體提到生產速度,但考慮冷軋鋼裝甲抗彈性能更好,這個建議被拒絕了。
開始安裝機槍和火炮,左邊是一台發動機正吊運。
已經接近完工的一輛虎式坦克。
吊上平板車準備運走,還沒有安裝兩側裙板,出廠的虎式坦克也沒有塗防磁性手雷塗層。
生產虎式坦克的亨舍爾工廠被盟軍視為眼中釘,恨虎及屋,先後40次派出轟炸機轟炸該工廠,1943年10月22-23日,英國皇家空軍派出重轟炸機,一口氣丟下1800噸炸彈,該工廠損失慘重。
1945年4月4日,該工廠被盟軍占領,虎式坦克生產線永久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