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無魚」別全讓漁民背鍋,究竟是誰害死了長江的魚?

2020-01-07     中國水產門戶網

這一段時間以來,關於長江無魚的說法著實讓人心痛,很多人紛紛擔心禁漁之後是不是就吃不到魚了?其實不然,長江的魚進入到市場的,僅占不到1%,我們吃到的大多數淡水魚基本都是靠養殖的,所以大家不必擔心未來10年會沒魚吃。

長江生態對整個水系圈的影響巨大,如今市面上吃的魚,大多是長江野生魚的後代,由於魚的繁殖極快,很多都已經到了十幾甚至幾十代。

快速繁殖的後果就是基因逐代退化,人工養殖的魚與長江里野生的魚在外觀上或許沒什麼區別,但基因構成上已經產生了變化。長此以往下去,養殖魚的基因就會越來越弱勢,最後滅亡,也就是說,到那時候,我們才可能真的沒魚可吃。

那要如何挽救這種局面呢?方法很簡單,每隔幾代就往人工養殖魚中投入一些野生長江魚,將強健的野生魚基因混入其中,幫助強化養殖魚的基因,這樣就能避免未來魚類滅絕。

可如今,野生長江魚的數量正在飛速下降,許多珍稀品種甚至已經滅絕,比如白鱀豚、中華鱘等,這都是肆意傷害長江的後果,失去了這部分魚類基因,後果可不僅僅是沒魚吃這麼簡單,往後30年,後果自現。

為什麼要禁漁10年?前文提到人們對長江的傷害,在文宣上大多把這些傷害主要體現在漁民過度捕魚、環境污染、電魚等,在一些自媒體文的引導下,人們看到的往往是漁民這個點,言下之意是全長江流域的26萬漁民硬生生將魚都給捕完了。

看到一個視頻說,曾經出船幾百斤魚才算的上豐收,如今一天下來能有個10斤魚已是老天爺賞飯吃了。漁民沒魚捕了,反而還背了個大鍋!?

誠然,過度捕魚對長江魚傷害確實大,人類活動愈發劇烈,屬於自然的生態必定會受到影響,可真就是主因嗎?幾千年以來,漁民們過著傍水而居的生活,與自然和諧共存,可持續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新型捕魚工具應運而生,大大提高了捕魚的效率,比如電魚、炸魚。但這樣的工具無異於竭澤而漁,所以國家也禁止了這些方法,並且寫入法律,一經發現則國法伺候。

在我國,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遵守法律的,不要覺得新聞里都是負面消息就覺得世界上壞人多。人的天性就是更加傾向於了解關注負面信息10篇扶老奶奶過馬路的新聞都比不上1篇老人碰瓷的新聞來得關注度高。

所以,在有法可依的情況下,電魚、炸魚的現象已經大大減少了,這點我們要尊重客觀情況。然而即使如此,長江魚依然逐年遞減,就算有了春季產卵禁漁期也是如此。

白鱀豚中華鱘等「生慣養退有「,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不能讓長江魚好好繁衍呢?

其實?

什麼時候開始,長江里的垃圾漂浮,時常會有「黑水」的現象出現。長江邊上的工廠真的按要求排放了嗎?為了保護跟自己沒啥關係的長江魚而去增加生產成本,有心甘情願的嗎?

一部分長江魚需要洄遊產卵,是什麼把它們求生的路擋住了呢?

洲壩活生生的把江河隔斷難道這對魚兒一點兒影響都沒有嗎?放流魚苗的數量據新聞報道數以尾的據新聞報道元甚至億元難道這中間沒有一點值得大家去猜想的「地方」嗎?

十年禁漁,很多人看到了禁漁,但有多少人看到「十年」二字呢?若是現在追責,全面治理長江水系生態,怕不是整片長江流域都得震三震,這其中牽扯到多少利益關係?

說是十年禁漁,不過也就是十年緩衝期,仔細想想,這10年真的是給漁民上岸用的嗎?十年禁漁猶如十年緩刑,緩刑犯大家都知道吧?看破不說破,大家心裡有數即可。

長江不止需要禁漁,長江生態關乎人類安危,地球缺了誰都能很滋潤,但人缺了誰都不會很滋潤!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也要保護人類,任重道遠,希望在其位謀其職不只是空談,好好乾吧,大傢伙都看著呢。

END

來源:水花魚。如果發現有侵害您的利益或有不當,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Wu-fW8BMH2_cNUgl0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