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丘狀特徵難倒美科學家,冥王星軌道外16億公里這顆星球有來頭

2019-04-27     宇宙印象

2014 MU69是一個雙葉型造型的天體,在其中一個較大的葉狀結構上存在大片的神秘丘狀地貌,NASA科學家給出了兩種猜測。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910期 太陽系內是名副其實的「天體動物園」,有各種各樣的天體存在,尤其是在冥王星之外,又是另一番景象。2019年1月1日,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抵達2014 MU69天體,我們第一次看到了柯伊伯帶天體的模樣。令人意外的是,2014 MU69也是一個雙葉型造型的天體,在其中一個較大的葉狀結構上存在大片的神秘丘狀地貌,一塊一塊地分布在2014 MU69的表面,美科學家也不確定為什麼會這樣。

丘狀地貌形成仍然是個謎

2014 MU69距離冥王星軌道之外16億公里,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小天體,寬度大約為33公里,就像一個雪人的造型。2014 MU69上的丘狀地貌還有一定的隆起特徵,這說明2014 MU69內部有一定的能量驅動。

對柯伊伯帶小天體的研究目前剛剛起步,一種假設認為2014 MU69上存在放射性物質,其衰變後可產生熱量,比如鋁-26。2018年7月,科學家已經發現宇宙中存在放射性同位素鋁-26,其形成機制來源於恆星之間的合併,將恆星內層的放射性同位素拋射到宇宙空間中。柯伊伯帶上的天體擁有一定儲量的低溫冰,在放射線物質衰變提供的熱量驅動下,低溫冰形成對流,導致2014 MU69上出現的丘狀地貌隆起。

但這個說法也不見得比較正統,只是一種猜測而言,因為鋁-26也是去年才發現的,並不代表柯伊伯帶上就存在大量的鋁-26,這還牽涉到太陽星雲前身的問題,那就更加複雜了。第二種假設是2014 MU69在形成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在形成2014 MU69之前,柯伊伯帶上就已經有一部分擁有此類結構的小天體,它們在碰撞之後聚集在2014 MU69上,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丘狀地貌。

2014 MU69的形成

關於2014 MU69的形成,也有一個推測,由於2014 MU69是雙葉造型,因此我們可以認為2014 MU69是由兩個天體合併形成的,2014 MU69前身是兩個小天體,它們相互圍繞公轉,形成聯星,然後緩慢合併。這樣的合併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因為速度要控制好,如果其速度超過每小時35公里,那麼合併不會發生,結果只會是碰撞之後再次分離。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如果速度在每小時8公里左右,那麼就會發生合併,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2014 MU69天體雙葉模樣。

2014 MU69上沒有任何大氣結構,也沒有發現衛星或者環結構,我們仍然無法對2014 MU69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進行分析,只有在掌握大量柯伊伯帶天體數據情況下,才能得出此類天體的特點。如果新視野探測器狀態良好,將飛往下一個天體。2014 MU69的數據傳輸還沒有全部結束,還需要16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我們仍然無法得知2014 MU69的下一個目的地是哪兒。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94E-2sBmyVoG_1Z4m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