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水星上的撞擊坑中有許多裂縫,這是地震所致,水星上的地震相當強大,可導致整個山脈崩塌。水星地殼中可能存在某種形式的水,如果有生命能夠適應這樣的環境,它們就能夠生存下來,這就是對水星曾經有生命的解釋。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160期 連水星都曾經有生命?這個說法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最新的調查結論認為:揮發物質的存在可能讓水星表面出現裂縫,揮發物質中包含了水的成分。水星作為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擁有極為稀薄的大氣層,導致了其晝夜溫差極大,白天可達到427攝氏度,夜晚的溫度低至零下173攝氏度,顯然液態水是不可能在水星表面上存在。
圖片解讀:水星的圖像,我們幾乎看不出水星存在大氣層
圖片解讀:水星上的撞擊坑
1974年,NASA的水手10號探測器在路過水星時發現了水星表面存在破裂的地貌,科學家認為這些坑洞來自表面下方釋放的揮發物,揮發物中含有水的成分,如此一來水星表面上是不可能有水、有生命,但是在表面下方卻有可能。
我們知道有水的地方就可能存在生命,水星如果表面下方有水,那麼完全是另一個模樣。不過我們也千萬別過於高興,因為水星表面下的揮發物與火山活動有關,並非土衛二的地下海洋。整體上看,我們姑且將水星上的地貌稱之為混沌地形,坑坑窪窪,還有許多高聳的懸崖斷臂,鋸齒狀山峰和撞擊坑等,形成了極為衰敗的模樣。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認為,水星的今天與天體撞擊有很大的關係,由於水星缺乏足夠強大的大氣層,小行星、流星體進入水星大氣之後無法被燒掉,那只能撞向水星表面,形成了坑坑窪窪的地形。但許多科學家認為水星的混亂地貌是由地震引發的,難道科學家都看走眼了?
圖片解讀:坑坑窪窪的水星表面如同月球
圖片解讀:水星上不同地貌的分布
事實上確實有地震的影響因素,只是時間上不對。我們今天看到的水星死氣沉沉的,但在18億年前,水星應該是非常活躍的地質。水星上有個很著名的地貌叫做卡洛斯盆地,其形成來自水星地震的干擾。根據NASA信使號探測器在2011年至2015年對水星的觀測數據,撞擊坑中發現了許多裂縫,這顯然不是撞擊形成的,不然我們在月球上的撞擊坑中也會看到。水星上的撞擊坑中有許多裂縫,這是地震所致,水星上的地震相當強大,可導致整個山脈崩塌。這就是科學家認為水星上的撞擊坑來自地震的影響證據,小行星先撞擊了水星,但地震導致了混沌地形,這些特徵殘留在今天我們看到的撞擊坑中。
地震的形成代表水星上有強烈的岩漿活動,這也是水星揮發物的來源,在巨大熱量的驅動下,水星表面下的揮發物變成氣態,頂破了水星表面較薄的部分。
圖片解讀:水星撞擊坑中存在的裂縫
這些物質具有揮發性的,一部分揮發進入大氣,然後進入宇宙空間,也有一些重新凝結在水星的某個地方。美國科學家羅德里格斯等人認為,水星地殼中可能存在某種形式的水,如果有生命能夠適應這樣的環境,它們就能夠生存下來,這就是對水星曾經有生命的解釋。當然,這種生命應該是極為低級的,指的是某種細菌或者單細胞生物,如果我們能夠派遣著陸器在水星上降落,並且取樣分析,應該能夠給出合理的解釋。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