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的意義,絕不僅僅是討糖搗蛋打扮!今天你帶孩子瘋玩了嗎

2020-10-31     父母堂

原標題:萬聖節的意義,絕不僅僅是討糖搗蛋打扮!今天你帶孩子瘋玩了嗎

南瓜、孩子、糖果、女巫、骷髏、幽靈!萬聖節要來啦!

又到了萬聖節,每年的這個時間,到處都會有觸目可見的搞怪裝飾,今年我也早早地就在網上下單萬聖節裝飾和給小花的服飾,周末的幼兒園萬聖節活動,讓小花盼了很久。

當然,也時常會聽到一些反面的聲音,比如萬聖節是個洋節,中國人為什麼要過?且先不說過或不過這個洋節,但在萬聖節前後,光是小區、商場、學校里各種裝飾出來的萬聖節氛圍,就足夠讓人興奮很久了。

當然,槓精和鍵盤俠必然會挑戰一把:大家又不是在西方,為什麼要帶孩子萬聖節?意義何在?

1

萬聖節

這些娃被爹媽玩壞了

在所有的西方節日中,萬聖節一直都是大家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每年,我們都能看到這樣一群被爹媽「玩壞」的孩子們。

變成了星冰樂&星級咖啡師的兄弟。

提前體驗老年生活的萌娃,即使是奶奶灰的髮型也還是萌萌的!

有些爸媽就連小Baby也沒有放過,異形嬰兒裝載機登場了!

當然房子也是要布置一番的,有一戶人家的別墅外側,掛了很多具「屍體」,相當別具一格,門外的小孩子早就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這戶人家用上了無人機,幽靈真的「飄」起來了!

媽咪Jane也分享了她往年參加萬聖節的故事!Jane很注重每年萬聖節給孩子帶來的儀式感,每年都給自己搞了不一樣的造型!

2

純粹的節日

純粹的快樂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HALLOW」 即聖徒之意。

那時的人們相信,已故之人的靈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地,在活人身上找到生靈,藉此再生,這也是人在死後可以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人們怕死者的靈魂來奪生,於是人們會在這一天把燭火熄滅,讓靈魂無法找到活人,在亡魂被活人打扮成的妖魔鬼怪嚇跑之後,再把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生活。

這些傳統習俗逐漸演變成了慶祝活動,在萬聖節前夜,大家盛裝打扮,狂歡一整夜。參與其中的有大人,也有孩子,不分國籍不分性別。比起各種宗教儀式,更多的是千奇百怪的腦洞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有次我問起孩子們,關於萬聖節,你們知道些什麼呀?孩子們說:「Trick or Treat!」「吃糖!」「裝扮cosplay!」

中國的孩子該不該過萬聖節一直都是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其實對孩子們來說,在他們眼裡,這就是純粹的節日,純粹的歡樂。

比起復活節感恩節這些其他西方節日,我是很贊同幼兒園組織孩子們過萬聖節的。原因很簡單:可以玩啊!

哪個小孩沒有幻想過自己成為公主王子?哪個男孩子沒有cos過奧特曼打小怪獸,或者披個床單裝超人蝙蝠俠在床上飛?哪個女孩子不想穿上華麗的小裙子戴上頭飾,或者長出翅膀變成小仙女?

以前小時候沒有那麼多機會,即使是成年人玩起cospaly來也是一樣瘋?更何況孩子呢!

萬聖節的意義就在於給孩子一個可以全家動員全心全意幫TA實現夢想的機會,何況還能討糖吃!

西方人之所以這麼重視萬聖節,因為孩子們腦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在這幾天可以充分發揮出來,盡情展示,不受拘束。可以穿自己喜愛的角色服裝,運用各種奇怪的道具,全家一起DIY節日元素。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孩子會有強烈的參與感,對培養孩子自信心、提高社交情商、感受家庭的溫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孩子成長的速度很快,快到很多事情他們長大後都記不清楚,可是有這些意義感十足的節日,才能留下更多的甜蜜和感動。

3

萬聖節對孩子而言

絕不僅是討糖&打扮

國外的很多孩子都會把在萬聖節期間得到糖果收集起來,當做是心愛之物保存一段時間慢慢吃。

有的父母開玩笑騙孩子說,萬聖節糖果都被自己吃掉了,孩子們都傷心欲絕。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些糖果不單單是糖果,五顏六色的糖紙包裹著的更是他們的快樂呀!

去年帶著女兒小花和她的小姐妹一起在家做了南瓜主題的色拉,前不久小姐妹又見到我,她迫不及待地問:「阿姨,上次我們一起用蔬菜水果做的小鬼怪,今年還做嗎?」看來去年的萬聖節趴,給她留下了印象非常深刻的回憶。

其實,萬聖節說簡單了就是討糖打扮,說複雜了,萬聖節更是一場有趣的親子活動。

就像這位家長所說:平時很少有時間能和孩子玩一整天,他們真的很高興我覺得就可以了

很多熱衷於聚會的媽媽則會在節日來臨之前,動手做一些萬聖節主題的餅乾,小甜點,甚至烤一個蛋糕,在萬聖節前夜,自己也化上精彩的妝,跟孩子一起瘋狂。

閨蜜給我分享了她給兒子準備的萬聖節互動書,很有趣呀:

而做這一切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單純的歡聚,能有機會和孩子度過一段親子時間,多寶貴的時刻呀!

周末我打算帶小花去菜市場親自挑選一個她眼裡最完美的南瓜,回家洗凈,把籽兒掏乾淨,畫上輪廓,用小刀一點一點鏤空,最後在裡面插上一支蠟燭,南瓜燈就這樣完成了!這是一個我們跟孩子共同協作的機會,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耐心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了鍛鍊。

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的節日,都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澱,要不要過這個節日無本對錯,正是因為這些節日的存在,才能一次又一次提供給人們獲得快樂和表達情感的機會。

和孩子一起,用熱愛生活的態度,一起挖掘這些節日裡美好的小確幸,畢竟對孩子來說,是否可以玩得開心最重要。節日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愛,更加多姿多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igbfXUBd8y1i3sJvL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