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足夠的積累,又一直在路上,人生才有無限的可能。」
最近,一檔律政職場類觀察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2》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裡面資質最最普通的實習生丁輝,頻頻登上熱搜。
在這個學霸雲集的節目裡,本科二本,也沒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丁輝,在一群海歸學霸的降維打擊中,艱難入圍,負隅頑抗,但第一輪就慘遭淘汰。
丁輝出身農村,單親家庭,父親是鋼管廠工人,小時候主要由爺爺奶奶照顧,本科院校只考進普通的二本……然而跟他一起參賽的其他孩子,不僅家境優渥,還都是頂尖名校+海外留學經歷。
節目播出後,不少公號用丁輝遭淘汰的經歷,寫了一些「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讀985」的文章——然而這似乎有點兒「何不食肉糜」,能上985誰不想讓孩子上985呢?但現實就是,985隻是人群中的2%而已。
「非985/211」的丁輝能跟一群「985+海歸」的精英孩子站在同一個舞台上競爭,對他而言,已經是一種勝利了。
雖然丁輝淘汰的結果讓很多人感到意難平——是不是普通孩子再努力,也很難融入被精英孩子圍起來的圈子?
或許在丁輝的身上,很多人都看到了那個「用勤奮彌補著天資不足,努力逆襲,卻被現實不斷暴擊」的自己。
1
沒背景、沒資源
很多人可能都是「丁輝」
最新一期的節目裡,被淘汰的丁輝以觀察員的身份重回節目,原本空白的彈幕,立刻充滿了丁輝「粉絲」的留言:
「丁輝好棒!丁輝加油!丁輝沖!」
每一條留言,都代表了「粉絲們」對於丁輝的熱烈期待,丁輝的淘汰之所以如何讓觀眾意難平,或許正因為,他就代表著平凡的大多數。
丁輝本科就讀普通二本院校,工作沒多久辭職跨專業考研,研究生畢業後,為進入頂級律所實習,又不惜裸辭來參加這個節目。
兩次辭職求變的經歷,都是做出了很多人不敢做出的改變。看著為夢想背水一戰的丁輝,無數普通人從中看到了同樣努力掙扎,希望改變現狀的自己。
他們為丁輝的執著而感到動容,更無比希望丁輝能夠帶著所有打工人的信念衝破桎梏,成為最後的winner。
但比賽的結果,卻令大批人難以接受,看起來已經挺優秀的丁輝,放到精英孩子堆里,立刻就黯然無光。
在留言區,有人失望地說:普通人的努力和奮鬥最後還是輸給了偏見和現實。
還有人說:人生不是童話,沒有那麼多階層逆襲,我們寒窗苦讀,最終只能成為一個普通人,二本出身的丁輝再努力也還是一個loser。
但對於丁輝來說,他堅信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如果沒有跨專業考研,他不會進入精英雲集的律師界,如果不是裸辭,他就不可能得到頂級律所的實習機會。
他堅信,有努力就一定有回報,正是一次次的堅持,才能讓他有機會和這麼多優秀的人並肩前行。
看著他奮進的模樣,主持人何炅與撒貝寧都忍不住為他應援。
對於家長來說,我們常常思考,如果我們的孩子,終其一生只能是一個普通人該怎麼辦?
丁輝則給出了最好的答案,那就是接受自身的平凡,並不斷在平凡中尋找自己的光芒。
2
被淘汰的丁輝
難以突破階層的普通人
在《令人心動的offer2》中,丁輝是最格格不入的那一個。
與他一同參加節目的實習生,不僅家境優渥,而且均來自海內外TOP名校,外語能力十級。
而丁輝,出生在農村,父親是鋼管廠工人,母親在他七八歲的時候就去世了,自幼他就跟著爺爺奶奶長大。
沒有良好的背景,也沒有優秀的教育資源,高考結束後,丁輝只考上了一所非常普通的二本學院,就讀非法本專業。
大學畢業,他選擇了一份銷售工作,一年後他又毅然決然地選擇裸辭,並跨專業考研,成功考上華東政法大學。
在絕大數人的眼裡,丁輝絕對稱得上逆襲的模範,他努力去打破先天的桎梏,並不斷尋求更好的自己。
但是對於精英階層來說,丁輝是他們一開始就會拒之門外的人。
面試環節,帶教律師直言不諱地對他說:
「如果不是在錄節目,我估計在人事部就篩掉(你的簡歷)了。」
最後,雖然在節目組的力薦下,丁輝以第八名(最後一名)的成績被錄取了,但在之後的實習中,帶教律師們的種種行為都在表示:你不屬於這裡。
第一輪測試題是給客戶寫法律意見,考核標準有兩點:準時、修改少。
在規定時間內,只有兩位實習生準時提交,丁輝是其中一個。
看完他的法律意見後,場外的觀察員徐靈菱律師(第一季帶教律師)讚不絕口地說:
「丁輝不是第一,也有第二。」
但最終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丁輝是第八名,倒數第一。
理由則是,丁輝打錯了律師事務所的名字,將「君合」打成了「君和」。
但事實上,除了瞿澤林完成的不錯,其他人都錯誤百出:
史丹福學霸王驍,全篇內容引用未實行的民法典,建議性為0,提交時已超出規定時間一小時;
王穎飛內容分析缺少依據,並犯了一個職場致命錯誤:發錯郵件;
劉煜成全篇只有理論,根本沒有按照客戶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詹秋怡相對完成較好,但超時提交……
看到結果後,丁輝默默低下頭嘆了口氣。
第二次測試,是分組展開辯論賽。
整個辯論過程中,丁輝都是十分耀眼的存在,在同組搭檔緊張、卡殼的情況下,他力挽狂瀾,憑藉一己之力,贏得了小組比賽。
看完丁輝的表現,帶教律師王釗稱讚道:「最穩的還是丁輝,他是最出挑的。」
但最後,最佳辯手卻是瞿澤林,帶教律師給出的理由也再次給予丁輝狠狠一擊:
「丁輝,如果你回到剛畢業的時候,你做首辯,你有沒有可能像瞿澤林做的一樣好,甚至更好?」
「我們覺得瞿澤林的潛力會更大一點。」
聽到這個理由,丁輝抿嘴一笑,說了句:「實至名歸。」
但他的辛酸,我們盡收眼底。
就在前兩期,丁輝不出預料地被淘汰了。
評論區,有人這樣留言:
「一開始沒看上的,以後也不會看上。」
因為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那麼多童話,也沒有那麼多逆襲。
因為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想要突破固有圈層,真的太難太難了。
3
有的孩子出身名校
處境卻比丁輝更艱難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社會階層結構由三個部分組成:1%的精英階層(上層)、20.1%的中產階層(中層),還有78.9%的低產階層(中下層和赤貧階層)。
而當前這種結構已經基本穩固,並慢慢趨向於階級固化。
也就是說,對於78.9%的家庭來說,他們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要向著985、211奮進,才有可能邁進更高一層階級。
於是很多家長拚命催促孩子學習,並告訴孩子只要考上了985、211,人生就會一帆風順。
一部分孩子「失敗」了,考上了一個普通的大學,畢業後,他們就像剛本科畢業的丁輝一樣,每天掙扎在溫飽線上,過著緊張繁忙,卻又毫無意義的生活。
一部分的孩子「成功」了,他們考上了名校,讀了一個還不錯的專業,他們覺得人生自此就像登上了快車,等待他們的除了高薪offer,還有光明的未來。
但實際上,考上名校並不意味著孩子的人生會因此更加輕鬆,他們反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來和更強勁的人對決。
或者說,你以為985畢業的就都是精英了嗎?廢物也不少的。
今年5月份的時候,有人在豆瓣上創建了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有8萬多人加入,截至發布時間,已經多達11.1萬人了。
(圖片來自豆瓣)
在這裡的孩子,都有著相似經歷,他們畢業或正就讀於985、211名校,卻自視失敗者。
有的成員甚至以「小鎮做題家」自居,意指自己出身小鎮或小城,除了埋頭讀書啥也不會。
他們本以為上了名校,就能通往成功之路,但當他們發現,自己的努力在階級面前不值一提的時候,即使奮鬥終身,也沒辦法達到他們身邊那個家境優渥的同學,一出生就能擁有的起跑線時。
難以扭轉心態的孩子們便開始無所適從,名校沒有成為他們跨越階級的敲門磚,反而讓他們不斷下墜。
他們比丁輝的起點更高,人生卻比丁輝艱難百倍。
4
生而平凡
卻不屈於平凡
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丁輝作為觀察室的驚喜嘉賓回歸了。
節目中,他表示自綜藝開播,微博上每天都有人給他留言或發私信,一是鼓勵他繼續前進,二是感謝他帶給自己動力。
他一步一個腳印,勇敢向前的模樣激勵了無數的普通人。
在參加面試的時候,丁輝曾說了這樣一段話:
「既然我今天可以坐到這裡來(參加面試),那麼對我來說,哪怕有萬分之一的機會,我都不會放棄。」
對於丁輝來說,他深知自己只是一個平凡人,但他從未屈於平凡。
面對困境,他永遠都是積極向上的,他會努力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他不會因為帶教律師的不認可,去責怪那些帶著「有色眼鏡」的人,或者自暴自棄,埋怨自己不早早開始努力。
每一場測試,他都全力以赴,努力展現自己最優的一面,他竭盡全力地向我們展示了,即使出身平凡,經過不斷地打磨,也能閃閃發光。
在被淘汰之前,丁輝發了一篇長微博,裡面有這樣一段話,我們想送給所有父母:
人生的任何階段都不能停止努力,有的時候即使多走了幾步路(比如考研),但正是這幾步路,讓我們站在了同樣的目的地。
我們的孩子極大程度上會成為一個平凡的人,但是我們需要讓他們知道的是,平凡並不代表平庸。
因為出身決定的只是你的下限,你的上限是由努力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