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班主任工作我已經乾了八年,這段經歷竟然持續了從盧溝橋事變到抗戰結束這麼久,並且,還沒有結束的跡象。
記得第一年當班主任是我自己主動提出來的,當時找校長主動請纓時的動機很簡單――每個月可以多掙420塊錢的班主任津貼。這筆錢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可以解決一個月的生活費。
畢竟大學時當了三年班長,為全班117位同學服務了三年,感覺自己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尤其是和學生打交道方面應該還是有底氣的。誰知道,這活困難且複雜的程度,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第一次帶班,遭遇87名性格迥異,習慣不一的高中生,我的一腔熱情,剎那間被各種問題所冷卻,報道,發書,打掃衛生,安排座位……各種事情或接踵而至,或紛至沓來。
那時,我非常佩服那些經驗老道的班主任,看人家遊刃有餘的指揮學生有條不紊的處理各種事情,他們臉上的那份風輕雲淡,讓我既羨慕,又著急,我多麼渴望早日成長起來啊!
於是,晚自習放學後,我總是在住處等著那兩位擔任高二班主任的室友一起去洗刷。這樣以來我就可以聽到他們討論的內容,就可以從中學習到班級管理的一些知識和技巧。
後來,我在網上關注了一些教育方面的論壇,通過分析他們圍繞班級管理中的問題所進行的問答,琢磨到一些認識和結論。其中,最重要的結論就是:提高班級管理水平的不二法門,就是持續不斷的學習。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這個意思。
再後來,就抽時間讀了一些教育方面的著作。也就熟悉了李鎮西、李希貴、魏書生、管建剛等教育名家。認識到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班級管理都是有章可循的。只要堅持著學習―實踐―反思的循環路徑走下去,每天都會有相應的收穫和提高。
然後,由於寫作,我在網上結識了一位真正的教育專家,引領著我在治學的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儘管至今我還不知道對方的姓名,我們只有微信,但是,每次的交流都能讓我感到親切和溫暖,同時總會有撥雲見日的效果。
去年,由於學校工作的需要,安排我一個人帶了兩個班,共114個學生。無論他人怎麼看待,對我本人而言,我收穫了,成長了。到校六年,第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出現在普通班學生面前。這次機遇,給了我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機會。若不是這,我那個「普通班學生依然可以考出不普通的成績」的口號,依然還只是一個口號,沒有實踐的機會。
如今,再遇到學生的問題時,我已不再像過去那般驚慌,甚至不知所措。
如今,我也可以像那些經驗豐富的班主任那般有條不紊的處理班級各項事務。
如今,從繁忙且瑣碎的工作中,我還能找到當初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我想這就是我一直堅持在班主任陣線的根源。
當然,目前我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工作思路和成熟的方法,還需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