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班這七年以來,尤其是近四五年開始有意識的讀書以來,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我的進步總是很慢,儘管我已經很努力了,卻總感覺是在原地打轉。今天,我似乎明白了問題所在。
讀書、反思、實踐,是我一直在堅持的方向,我認為只要能夠堅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收穫總是會有的,成功總是會來的。
先拿讀書來說,儘管平時工作很忙,但是我總是能抽出時間用來閱讀。正常情況下,每個月能夠閱讀四本三百頁左右的書。
我閱讀的內容是比較寬泛的,教育學、心理學、文學名著、小說、勵志類著作、歷史類等等。
從量這個方面看來,我的堅持似乎還是不錯的,實際上也確實有一些收穫。然而,仔細想想,其實自己的閱讀是膚淺的,是低效的。以前還做讀書筆記,為此還專門買了幾個記錄本。但是,筆記的內容也僅限於對書本內容的摘抄,沒有應有的思考和延伸。即使是這樣,也是斷斷續續的沒能堅持下來。
這樣閱讀的結果就是,這個月我確實讀了幾本書,但是書中的內容並不是很清楚,也不是很明白到底有哪些收穫和成長,甚至有些書的名字都沒能記住,至於內容也就不存在太多的印象!當然,好處就是可以自我安慰一下:哈,這個月我又讀了幾本書!其實,並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接著說反思,對我而言,反思就是閱讀後產生的感想,偶爾聯繫一下實際,有感而發寫下一篇文章。一年半以來,經過我的堅持,我也寫了近三百篇文字,大約四十萬字以上。但是,這些文章的質量大多是很差的,從閱讀量和點贊數就可以看得出來。有位朋友開玩笑說,他從來不看我的文章,看起來他並非是純粹的開玩笑,對我而言,應是善意的提醒。
其實,也不出高質量的文字也很正常,畢竟閱讀是低效的。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高質量的輸入,又怎麼會有高質量的輸出?
最後說說實踐,對我而言,我所謂的實踐就是班級管理。在不太了解的人看來,我在班級管理方面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其實,自己是心虛的,因為我並沒有太多的方法,我的工具箱中總是只有那幾樣工具,沒有什麼新鮮玩意。
時至今日,我才終於搞明白,為什麼自己的成長是如此的緩慢。客觀的說,我所堅持的讀書、反思、實踐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上是存在問題的。具體來說,讀書是低效的,反思是膚淺的,實踐是保守的。
至此,我需要感謝萬維鋼先生的著作《萬萬沒想到》,倘若不是因為閱讀他這本書,我想現在還不能對自己的問題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長此以往,我不知道自己還要在原地打轉多久。還好,還有時間去改變,這一切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