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都不是表面的
文 / 何川
曾經給市場部同事開了個培訓會。講了很多內容,但其中有一件事兒,很想和你分享。起源於,培訓會前收集到的一個問題:
社群運營在你心中的目標是什麼?
我的回答如下,希望對你有啟發:
首先,我一直不太提倡叫「社群」這個詞,我大多叫班級群,或付費用戶群。也不太提倡叫「運營」這個詞,因為「運營」是一個無法具象描述的動作。
如果不去定義「運營」工作到底做什麼,邊界是什麼,目標是什麼,就會成為一個很隨意、也很盲目的動作。
但我經常講「運營」思維,在我的理解里,這類型的工作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成為產品與消費客戶的粘合劑。
運營做了,既可以反推產品疊代,也可以促進客戶銷售。所以,對一些新型業務、新型產品的發展,極其重要,且能力要求很高。
其實,網際網路出來後,「運營」這類型工作的提法,才真正被廣泛使用的。為什麼?因為網際網路公司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剛上線的產品,大都不完善,需要疊代,疊代從哪裡來?從用戶的使用體驗來。
所以,收集需求反饋,就是運營的一部分。但只收集反饋夠嗎?完全不夠,因為新產品既然不完善,那用戶通常也很少使用,自然很少有價值的反饋。
這個時候,運營就要承擔一部分 「推廣」「銷售」的工作,裝機、告知、講解、激勵用戶使用新產品。
你看,「運營」這個概念,如果不去定義具體該做什麼,就容易盲目做事,難以作出真正的效果。
所以,很多做運營工作的同學,會顯得特別累,但又不討好。原因就是,沒有定義清楚工作的具體動作有哪些,以及這些工作背後的目標是什麼。
其實,好多網際網路公司,早期的運營,都是特別慘的銷售。根本不輕鬆,都是體力活,比如,直接地推掃樓拉人用APP。
回到這篇分享的主題,其實運營只是一個案例。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
很多工作崗位,都只是一個概念,需要認真定義具體的、每個階段、不同程度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比如銷售,這也是一個概念。如果你用心觀察的話,你會發現那些銷售高手們,可能很少提「銷售」兩個字,更多在談,如果找到線索,如果成交,如果拜訪,如何談價格,如果催款,如果介紹新線索等等。
比如口碑,也是個虛詞。一個人如果工作是負責某一款產品的口碑,那真正應該考核的其實是,有多少人分享了、推薦了,帶來多少復購了,這些可以量化的行為,總結成一個概念,叫口碑。
但口碑本身,是沒有任何具體工作指向的。
比如創業也一樣,成功的創業者,很少把創業掛在嘴邊,因為創業的本身,是許許多多更加具體的工作內容。
所以,一定要弄清楚一個概念的本身,到底是什麼,到底可以展開哪些工作,而不是概念本身。
今天暫時不做更多分享了,最後建議你:
1)重視對實際工作內容的定義。
一項工作如果不做具體內容的定義,是不會產生任何實質效果的,只有定義了具體工作,並且朝著清晰的目標,才可能有好結果。
2)堅持對一些常見概念進行求證。
所有的概念方法,都是別人總結的,一定要自己反推求證一下,看看這個概念到底是怎麼得出來。這樣你一定會比別人進步很多。
就這樣,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說什麼。哦,對了,也有一種很時髦的說法,叫元思考能力。
本文作者何川,首發於職場充電第一站——插座學院(ID:chazuomba),每晚 21 點 21 分準時分享,陪有夢想的人一起成長,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