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價格跳水背後:湖北蟹、遼寧蟹紛紛入局,塘蟹成主流

2019-10-21     中國水產門戶網

夏有小龍蝦,秋有大閘蟹。

作為接捧小龍蝦的應季美食,大閘蟹已陸續上市。相比較往年昂貴的價格,不少人明顯感覺到,今年的大閘蟹價格越來越便宜。餓了麼數據顯示:

大閘蟹外賣的平均客單價較去年同期下跌9.3%,盒馬生鮮普通大閘蟹的價格較往年下降15%。

記者走訪水產市場發現,最低價格的大閘蟹僅6元一隻,而市場銷售多個環節的說法,也印證了「大閘蟹價格跳水」。

作為全國最大的池塘養殖大閘蟹產區,江蘇興化市的大閘蟹銷售量和價格可以說是全國大閘蟹行業的「風向標」。10月16日,記者從興化市農業農村局發布的河蟹市場交易量可以發現:

從9月6日大量上市以來,河蟹日均市場交易量持續走低,在國慶期間有小幅度上升後,近期仍然是持續走低的態勢。從9月6日的日均2653公交的交易量,在10月16日已經跌至944公斤的日均交易量。

從「奢侈品」一路跌至「家常菜」,發生了什麼?連日來,紅星新聞記者深入了解傳統產地江蘇興化、宿遷,新產區湖北武漢,以及部分城市本地產大閘蟹,揭密急劇擴張背後的「蟹市變局」。

正宗湖蟹價高難求

60%在當地就賣完了

作為大閘蟹的最高標準,陽澄湖大閘蟹處於風口浪尖。價格跳水的背後,是否跟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有關?

在陽澄湖養殖大閘蟹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今年目前來說產量是趨於穩定的。

雖然前期由於政府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陽澄湖大閘蟹養殖面積從3.2萬畝減少至1.6萬畝,但目前每20畝產量還是可以達到1.5噸左右。

數據顯示,今年陽澄湖大閘蟹養殖面積達到1.6萬畝,預計產量達1300噸,產量相對於去年甚至有一定的上升。

張先生說,由於大閘蟹品質和養殖成本的關係,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的價格並沒有受市場其他種類大閘蟹的影響,還是保持一個較高的水平,零售價格主要分四個檔次,相對應的大閘蟹品質也有所不同。

其中,達到出口規格的大蟹是公蟹重量在4兩以上、母蟹重量在3兩以上,售價為120元/只;中蟹是公蟹重量在3.5兩至4兩、母蟹重量在2.5兩至3兩,價格在80元/只;小蟹是公蟹重量在3兩至3.5兩、母蟹在2兩至2.5兩,價格在40元/只;除此以外,更小的毛蟹價格就更低了。

同樣從事陽澄湖大閘蟹養殖的周先生告訴記者,陽澄湖當地的養殖戶都會有一些固定的客戶,大約60%的陽澄湖大閘蟹都被這些客戶售賣了。

剩下的40%經由經銷商,通過線下實體店和線上銷售至全國,但由於陽澄湖大閘蟹對運輸要求很高,所以目前線下銷售集中在江浙滬地區,「其他省份的城市如果有想要購買,更多是通過線上購買的形式」。

江蘇大閘蟹養殖區

塘蟹成市場主力軍

「價格走低是必然現象」

既然產量穩定,價格穩定,為何全國多個城市的大閘蟹價格走低?

「如今市場上銷售的大閘蟹,基本上都是池塘養殖。」10月17日,在江蘇從事大閘蟹養殖的周先生告訴記者,如今大閘蟹的價格如此親民,主要是養殖方式的變化,湖泊養殖的條件越來越高,在巨大市場的催動下,更多的人都選擇通過池塘養殖。

然而湖泊養殖和池塘養殖成本差距巨大,產出的大閘蟹質量也有所不同,導致了如今大閘蟹價格只能越來越低。「這是一個必然現象。」

在江蘇從事大閘蟹養殖的徐先生告訴記者,大閘蟹的巨大市場,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迫於湖蟹養殖的諸多條件,塘蟹養殖更加容易。「今年江蘇塘蟹的產量上有了一定的增加。」徐先生表示,池塘養殖大閘蟹的產量基本是固定的,產量的增加在於養殖戶增加。

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市場供應的大閘蟹分為湖泊養殖和池塘養殖。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越來越重視,近年來,由於江蘇時常發生湖泊污染問題,當地政府為保護水源地,湖泊養殖大閘蟹面積正在逐漸縮小。

2018年,太湖、長盪湖圍網已經完全拆除,湖內再無養殖大閘蟹。蘇州市政府為了保護水質,實施「退養還湖」政策,陽澄湖圍網養蟹面積一再縮減目前為1.6萬畝,相較高峰時壓縮了將近九成。

湖蟹養殖面積的減少,也迫使養殖戶選擇另一種養殖方式。而在選擇池塘養殖的背後,大閘蟹的價格也是一再下降。以往動輒幾十上百元一隻的大閘蟹,價格已經跌至20元左右。

在成都青石橋海鮮市場,記者走訪了解到,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大閘蟹是以江蘇養殖的塘蟹為主。

「湖蟹產量本來就少,也不太好銷售。」市場內銷售大閘蟹的商家告訴記者,相比於價格高於塘蟹幾倍的湖蟹,前來購買大閘蟹的市民很少,除非顧客主動提起,一般不作主動推薦。

成都青石橋海鮮市場

湖北蟹遼寧蟹等紛紛入局

「養的人越來越多了」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

中國大閘蟹產業規模2016年為648億元,2017年約為778億元,年增速約20%。預測今年大閘蟹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國內大閘蟹養殖以江蘇最多,其次是湖北、山東和安徽。以2018年為例,江蘇大閘蟹養殖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0%-50%。

作為全國大閘蟹養殖產量最大的地區,江蘇大閘蟹已經成為國人心中大閘蟹的代表。然而,江蘇大閘蟹出現價格下降、銷量減少的情況。「市場混亂,規格管理不到位是價格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江蘇宿遷從事大閘蟹養殖銷售的張先生告訴記者,由於大閘蟹價格與規格有著直接的關係,但市場上很多商家在銷售時沒有按照對應規格定價,導致達到規格的大閘蟹價格也有所下降。

此外,產量的增加也是價格下降的原因之一。在大閘蟹價格下降的同時,今年的銷量也有所減少。張先生說,「去年同期大閘蟹的日均銷售量可以達到1萬斤左右,今年卻只有3、4千斤。」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從產區和產量看大閘蟹的供應量十分充足,但是諾大的市場和諾大的產量,今年並沒有出現百花齊放的可喜局面,而是陽澄湖蟹價格高購買難,其他產區卻蟹多難賣。

江蘇部分市場銷售疲軟,其他省市境況卻不一樣。近年來,由於大閘蟹市場的持續火熱,全國多個省份也加大了養殖規模,中國水產養殖網發布的全國大閘蟹主要產區顯示,除江蘇主產區外,湖北、安徽、山東、遼寧紛紛上榜。

來自武漢的謝先生,幾年前看準大閘蟹市場的火熱,就開始從事大閘蟹養殖。「現在大閘蟹養殖的人越來越多了。」謝先生告訴記者,以前湖北地區的塘蟹養殖簡單粗放,養殖的大閘蟹不僅個頭小、而且品質不高。近年來水質的保護和養殖技術的提高,湖北養殖的大閘蟹產量也有所提升。

「湖北大閘蟹與江蘇大閘蟹已逐漸趨於平等。」來自湖北,在成都從事水產銷售的劉先生說,近年來,環境保護和養殖技術的發展,湖北大閘蟹的聲譽、品質和價格已經不遜色於江蘇大閘蟹,但由於湖北還大量養殖了另一「網紅」水產品小龍蝦,所以大閘蟹大量上市的時間會晚於江蘇地區。

「雖然市場前期是以江蘇大閘蟹為主銷售,但在湖北大閘蟹大量上市以後,勢必會對江蘇大閘蟹帶來衝擊。」

城市自產自銷大閘蟹

中間環節減少、利潤也會更高

雖然老牌產區大閘蟹譽滿天下,但是一些城市也偏愛家鄉自產的大閘蟹。

在餓了麼的大閘蟹外賣數據中,購買本地大閘蟹也成為一種趨勢,在杭州,當地自產的大閘蟹在杭州的銷量占全國的72%;在武漢,距武漢不遠的梁子湖大閘蟹銷量居全國第一,且武漢所有的大閘蟹訂單中,梁子湖大閘蟹的訂單占比高達61%。

由於成都大閘蟹消費市場的持續火熱,從2010年開始,成都就興起了一股「養蟹潮」,開啟了本地養殖、銷售大閘蟹模式。位於成都市金堂縣雲合鎮的「成都豐潤水產合作社」就是其中一員。

11月17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了該合作社的養殖基地,基地旁的一條河流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據了解,該河流正是資水河,養殖的大閘蟹也是以此河流命名。

「選擇在這裡養蟹,主要是這裡的水質好。」張洪雷說,養蟹水質是重要的標準,也直接決定了蟹的品質和價格。

「我們選用的蟹苗和陽澄湖大閘蟹是一個品種。」據張洪雷介紹,本地養殖的大閘蟹從外觀上與其他產區的大閘蟹並沒有什麼不同。

儘管養殖品種一樣,但產量上卻差距明顯。目前合作社養殖的大閘蟹畝產在150斤至180斤,重量也集中在2兩至2.5兩(母蟹)。

「當地人為了新鮮,很多會選擇開車來養殖地直接購買。」張洪雷告訴記者,外地大閘蟹需要經過幾天物流才能運輸到成都,而直接從河裡打撈出的大閘蟹更讓顧客放心。

同時,本地大閘蟹訂購量大的,也會直接配送,以最快的方式送到顧客,保證大閘蟹的新鮮。據了解,該i養殖的大閘蟹主要在當地銷售,其中一半供應雲合鎮的飯店和市民,另一半通過電商在金堂縣和資陽市進行銷售。

此外,相比於外地大閘蟹,本地養殖在售價上也有一定的優勢。例如江蘇的大閘蟹,從出產地到成都市場,需要經過3至4次的加價,到市場上的價格已經比較高了。而在本地養殖,可以減少中間環節,利潤也會更高一些。

END

來源:紅星新聞。如果發現有侵害您的利益或有不當,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

中國水產門戶網,志創漁業信息第一品牌;運營十餘載,用心感悟行業發展的點滴;水產人,就上中國水產門戶網。

官方微信公眾帳號「scttwx」現誠徵原創文章,歡迎廣大行業人士踴躍投稿,積極爆料。一經採用,必有稿酬!

投稿郵箱:bbwfish@163.co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cpA7W0BMH2_cNUgCbYA.html